互联网的世界里充斥着成天打打杀杀的野蛮人。战争只是在野蛮人之间进行么?不止。让野蛮人害怕的还有行业监管、信息安全以及商业环境的整体问题,当他们叩响大门的时候,野蛮人装作若无其事甚至缩成鸵鸟,内心里也不免"慌得一比"。
【行业监管】
刚刚上市,拼多多的假货问题就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除了各种图片、视频,还有段子和分析文章,甚至有人直言:拼多多就是一个假货平台。
在对拼多多口诛笔伐的声音中,也有人认为,商品标价如此低廉,买家明明知道这样的价格买不到真货的,所以这种商业模式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并不违规。从法理来看,果真如此么?
首先,在拼多多上售卖的"小米新品"、"创维云视"等一系列商品侵害了其他企业的商标权益,目前已经有企业启动了维权行动。虽然维权诉讼的直接对象是出售侵权产品的商家,但是作为销售平台的拼多多也不可避免地牵涉其中。
那么平台有多大的责任呢?根据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电子商务平台是否涉及侵权等行为,主要是对其前期审核是否存在问题进行检查,比如审核商家主体、销售体制等等,如果出现违规操作才有处罚的依据。而拼多多对商家主体的审核流程中,只需要商家出示"商标申请"即算通过。拼多多的这种审核模式加速了新商品上架,相对于其他电商平台是重要的竞争优势;但这就出现了一个漏洞:即便商家明知商标审核不会通过,但只要提交了申请,哪怕被迅速驳回,也不会影响其在拼多多开店。而这样的模式下,拼多多也就"完美"地避开了法律责任。
所以,问题的性质就变了:拼多多这种审核流程是否合规?如果这个规则合法,那么拼多多就无责无罪;可如果这种规则本身被判为违法,那么就危及到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如本文上篇所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商家审核方面相对严格,对商家的管理做到了责任权利的统一,而代价则是增加了平台和商家的成本。拼多多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找到这些管理规则低效的空间,换句话说,如果拼多多也加强对商家的管理和审核,商家快速开店以及商品快速上架的优势也许就不再了,拿什么去和淘宝京东们竞争?
假货问题能不能解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监管部门会不会叩响拼多多的家门,责令其变更审核模式,对拼多多来说是生死问题啊。
拼多多只是一个案例。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多创新本质是对原有规则的重塑。而新规则是否合法合规,监管部门不仅有权力去认定或者否定,而且判断或处理还没有时间限制。这是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来,人头落地。
比如最近的P2P。
【信息安全】
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成为人人重视却又防不胜防的问题。
最初,是大家对隐私保护问题不重视。在互联网匿名时代,有各种各样的人和应用希望得到真实的客户信息,于是注册一个APP就索要客户信息,买个东西就要填写客户信息,再加上从事客户数据信息倒买倒卖的个人和组织,客户资料、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这些信息都成了交易的内容。
后来,互联网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发展大数据产业,在客户的基础信息之上挖掘出客户的消费能力、购买意愿、行为特征和偏好等,一些客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属性成为了商机。当法律和监管缺乏对客户隐私信息保护的情况下,客户自己无力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成为商家眼中的肥肉,骚扰甚至欺诈等行为频发,严重侵害了客户利益。
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在改善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当安全性和便利性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选择增强便利性而牺牲安全性。这样虽然让绝大部分客户有更好的业务体验,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客户的防范意识不强,或者出现一些特殊场景,就成为了受害者。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随着技术的快速演进,信息安全的攻防战也在不断升级。随着数字化的普及,IT系统早已不是高不可及的象牙塔,众多企业和建设者最看重的是IT的应用功能和系统性能,对于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方面往往只是考虑,有的则是想到了但因为成本问题选择视而不见,结果导致系统的防御能力形同虚设,系统里的数据、信息缺乏必要的防护。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一定不可少,对安全事件做好应对管理。否则一旦发生群体性的安全事件,哪怕只是个案引发的,都可能让客户产生信任危机,导致整个企业受到重创。
【商业环境】
对于行业监管和信息安全问题,互联网企业还有主动引导的可能;但在商业环境面前,企业看似只能被动应对,实则要看清发展趋势,顺势而为会有更大的成功几率。
从小的商业环境来看,风口很重要。如果2015年之前有人拿共享单车的计划去融资,恐怕会就被投资者直接轰出去;如果现在再拿共享充电宝的方案去融资,估计也很难拿到钱。但是因为有了打车软件的成功,业界普遍看好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2017年才有了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各种共享单车,甚至催生了产业链重组,造车的、修车的都火了一把。而当这阵风过户,一切又归于平静。
借助人口红利以及有利的产业政策,在中国成长起一大批面向个人客户的移动互联网巨头。现在,行业普遍看好企业级应用,物联网、云服务等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相形之下,共享单车只不过是物联网之下的一个案例,共享经济过气了,还会有其他概念,面向企业应用的数字化业务,还有持续的发展空间。
而从大的商业环境来看,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甚至国际关系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管理、国际化战略,这方面的案例不多说,都明白的。近年来国内在互联网创新方面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至于这一环境能维持多久,恐怕大多数人心里都没有底。很多人既想抓紧时间借机再上一个台阶,又担心政策导向突变所以畏首畏尾,正是这种投机加悲观的情绪,让市场变得敏感、短视,就连本该天不怕地不怕的野蛮人,也在彷徨中浪费了很多好机会。
弄潮儿都明白这个道理:退潮了,就知道谁在裸泳。野蛮人往往会为了有更多收获而离岸边比较远,因此退潮给他们带来的风险更大。更可怕的是:退潮的时候还会把一些来不及上岸的人卷进大海,那就连命都丢了。
【相关链接】
谁在叩响野蛮人的家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