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死你的从来都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这是凌虹老师的第9篇原创文章


欢迎关注VX【凌虹老师频道】


我的职业生涯中,招过很多人,也带过很多人,发现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并且非常努力,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而有些人工作的过程总是那么镇定自若,四平八稳,而结果却是那么简单漂亮,高效喜人。


我总结了一下,这两类人的工作最大的区别,不是过程是否努力,而是背后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是任务导向,还是目标导向?


那些目标导向的人(Objective-oriented),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目标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


有了目标导向的思维,很多在“术”的层面上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快就可以从“道”的层面上去“破局”和化解了。


我有过这方面的亲身经历:


在去年刚创业的时候,和徐小平老师的真格基金的投委会成员参加项目“上会”的过程中,其中一位大佬就问我:“你以前是新东方教成人应试英语的老师,没有做过婴幼儿项目,那你如何才能以最快的时间对婴幼儿英语启蒙形成行业的深刻认知(insight)呢?


想想看,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


想想看,在IC过会现场,一个能否拿到融资款决定公司能否活下去的紧急局面,你到底会怎么回答上面的问题?


我的回答方式,是反问她:“对这个行业形成深刻认知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让用户更信任我、还是想让你对我做这个行业放心?”


假设,是想让用户信任我,觉得我懂她们(宝妈为主),那么我要做的,就是看看这个行业里的用户,有什么痛点、有什么焦虑,然后针对这几个痛点和焦虑,下功夫去研究和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和对这个行业的“感觉”。对一个行业形成深刻认知,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没有目标,没有目的,根本无从下手。


然后,在IC会结束后,我是真的把这个问题当作行动指南,去付诸实践了。


对0-6岁宝宝的英语启蒙这个行业产生认知,目的是为了在心态频率上走近用户,获得用户的信任,进而研发并推广出市场和人群需求的教学产品。于是,我做了三件事:


1. 和早期的种子用户,在微信上不停地聊天,问他们问题;

2. 很身边有孩子、尤其是有育儿焦虑的宝妈,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聊天;

3. 网络上寻找文件,这其中包括各种行业分析文件、宝妈自己写的启蒙心路历程等;


通过这三个主要行为,脑海中对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用户人群的画像越来越清晰,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而认知深刻的最终呈现(目标和结果),并不是下一次在真格基金的“上会”过程中更加“旁征博引、头头是道”,而是从整个认知的底层到做这个行业所需要的味道和气质上,都更加接近宝妈客户和宝宝用户,获得了用户的信任和认可之后,教学产品和市场推广活动,也就都获得了比较乐观的反馈。


所以,没有目标导向、结果驱动的思维带来的工作方式,基本就是围着指定的工作任务转圈圈,最终就是出工不出活。工作做了很多,但是带不来最终的产出,没有效益,你身边的同事、领导和老板,怎么可能满意?工作从来不会累死人,是工作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带来的工作方式,才会累死人。


每次接到一个任务,或者自己想着手去做一个或者一系列任务的时候,多问自己一个问题:“做这件事的目的和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累死你的从来都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