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不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不平凡的生命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既然咱就这资质,这条件,再羡慕嫉妒恨也没用,再向往“白富美”也无济于事。倒不如真正地沉浸下来,不装不作地干点实事儿。等到某些年过去回忆起来,也不枉费白走这一糟。

最公平还无门槛的拔节成长的方式就是——读书写作,如果可以的话再加行万里路。读书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感恩新网师、“永要德育联盟”、“彼岸·教师成长联盟”共同体的引领,是那股精神劲儿,鼓励着我一直用读讲研写的力量来抵制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怠惰和停滞,跌跌撞撞地坚持。

每天一篇1000余字的日更,每周至少1篇教育随笔,或是教育反思。2017开启个人公众号连更50天,2019年参加“新网师”。直至今日,你问我读了多少书,书籍中的黑色墨道和几十本读书笔记能给你答案,你问我写过多少字?公众号,打卡群等都有,自从加入高研团队日更坚持了49天,累计七万三千余字。你问我这样的坚持累不累?值不值?实话告诉你:5年后,我绝对会脱胎换骨。

研学研追途中,我乐此不彼。2019年我开始跟着共同体不停行走。就连学区组织的“优质课竞赛”年年没人去,我却年年追随,每一年的感觉都不一样,每一年都在拔节成长。除了专业术语的问题外(一到课堂,我就即兴发挥),其他绝对是条条框框里没有的。

最难忘的是参加远程培训“张兴华师徒那些事儿”的学习经历,他,语数特级,朗诵音乐做到了极致,80岁的人了,现场直播竟然如此精神,他对徒弟的深爱以及对徒弟的严格要求达到了极致。他的徒弟张齐华老师更是颠覆了我对备课、上课的认知。比如课件的制作要少而精,课堂上要把小问题整合成大问题,学习单的精确设计,教学语言的精准,教学提问的严谨等。

读写和行走最终都要为教学服务,为了提升课堂的创新能力,我特意走上了研课磨课的道路。我个人自掏腰包进入了“张齐华备课室”。到目前为止观看教学视频至少30节。通过观察,我觉得我走上自己培养自己的道路必须深耕于:反复研究张齐华、吴正宪、华应龙、贲友林等名师课堂实录及案例,每周上一节精品课,努力构建“聆听型”和“探讨型”课堂。通过不大成熟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探究和交流意识越来越强,我和学生们在课堂上实现着共生开始蜕变。

从2019年春季,我开始特意跟着下乡老师参加各种活动,研课、磨课是其中之一。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紧张,带语文的必兼班主任。转入今天的这所学校,第一年我带语文和班主任工作。由于从来没有带过语文,倒是下了不少功夫,跟新网师的《语文研课》团队深耕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中。再等有机会转入我的专业课中来时,我突然发现我的语文和数学似乎处在了同一水平。也就是我的数学并不特长了。在校领导以及学区领导强烈要求成绩的管制下,似乎每个老师都像是在打仗。除了校领导强烈地要求,其余时间谁干谁的,没时间也没精力搞什么研课磨课之类的。年长一点的老师似乎更没时间与雅兴听年轻老师的课,更何况评课。他们只关注自己所带班级的成绩,因为那是关乎自己的。我可能算是比较有眼色的吧,看到此况,也不便刻意去打扰谁或是求谁?我也特意想加入当地的某个共同体,但却找不到。我也想邀请同事与我一起在工作的岗位上深耕于课堂教学,但却没有像我一样的傻子。那么,怎么办?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我自己身上,我备课备一周的,注重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PPT绝对要精简,由手机支架支撑手机实录,而后自己整体反思,给出改进措施,下堂课继续跟进……

近两年来,我立足课堂、潜心研究,《小学数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究》市级课题立项。论文《以“深度学习”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荣获省级一等奖。本学期,不到学期末,证书就5个。尽管论文的发表还并不能代表什么,所有的证书也不代表什么。但接下来我着重启动自己培养自己——深耕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一旦启动,刻意发表有关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我想这样拔节成长,未来肯定会不一样!

人生最美好的遇见,莫过于双向奔赴与互相成全。我把满腔的热情托付于工作,工作赋予我今日的美好、从容、自信。流年笑掷、未来可期,我会把师德的职业细节之美,融入到我写下的每一个字、上过的每一节课,还有爱过的每一个学生,不装不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不平凡的生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装不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不平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