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尴尬事

我们农村老家的风俗是不出门的姑娘不拜年。所以我在结婚之前是不需要拜年的。

但是每逢过年时,那些堂哥表哥们都会来我家给我父母拜年,也就是磕头。 在我的印象中,这些哥哥们大年初一早晨八点钟开始来拜年。一般情况下是大哥在最前边,其次是二哥三哥等等,后面一大溜站成一竖排,最后面的往往都站到了院子里,甚至快到大门口了。

我父母就赶紧把最前边的大哥二哥们拉起来,后面三哥四哥们也就自动站起来了。及至最后的哥哥们就直接站着,连磕头也不用磕了。父母就赶紧端着瓜子糖给他们吃。这时候最后面的人就已经掉头走出了我们的家门,进入了下一家。可见这个拜年是有多么敷衍。

等我结婚之后,到了婆家,那里是另一个县了。往往说: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真真是这么回事。

第一婆家是半夜两三点起来去拜年,寒风刺骨,冷飕飕的,眼睛还没睁开呢,晕晕乎乎的,那时候的街道还没有路灯,黑灯瞎火的,脚下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很怕崴了脚脖子。

依我在我家看到的情景,我故意走在最后面,因为我一直在上学,师范毕业之后就结婚了。根本就不会拜年磕头,更不懂什么男士姿势女士姿势。所以就想着我在最后,没有人看到,咕丢(蹲下)一下就过去了。

先在家里给婆婆磕头,别管什么姿势吧,反正都是自家人,也没有人争理儿。

出门后开始第一家是个什么奶奶家,反正我也不认识,还想着敷衍一下就过去了。结果呢,进了院子,屋门上方一个高瓦数的灯泡把院子照的贼亮,在屋门前面铺了一块好大好大的布,这个奶奶嗓门好亮,看到我们一大帮子人进来,最前面的大哥说:“大奶奶,我们给您拜年来了。”大奶奶随即高声说到:“好好好,我站在门前用包(衣服前襟方言)接着呢!”这帮子人随即从两排散成了一片,跪到了那个大布上,得,我想逃懒也逃不成了,别管姿势对不对的,先赶紧咕丢下吧!之后起立,大哥随着又说,还有大爷爷的呢,随即又跪下去,这时候大奶奶又高声大嗓的说到“哎呀!这XX(老公名字)媳妇儿也来啦?”得,二奶奶也许是看着我磕头和别人不一样吧,才喊了我一声,我随即应和了一声。这次美啦!在贼亮的灯泡底下,二奶奶站的又高,看的又清,把我的一切看了个明明白白。别提那个尴尬了。

余下的这些人家虽然我都不认识,但是也不敢轻易造次了,还是认认真真的拜年吧!转了一大圈,基本上是转完了。

等回到家后,弟媳妇说,那会儿她有事离开了一下,还有一家没有去呢,问我是否去过那个忠哥家了,我哪里知道谁是忠哥呀,再说都是去了谁家我根本不知道。她说忠哥家很远,你们可能没有去到,咱俩去吧!我为了和弟媳关系融洽,去就去吧!去了之后磕头拜年。完了之后总感觉那人似曾相识,回家后,老公也回来了,我就问他是否去过忠哥家,他说当然去过啦!哎呦我的天呀!竟然给那人磕了两次,拜了两次年。一家人都笑坏了。

大年初二应该回娘家,但是距离太远,那个年代长途车非常稀少,交通不方便,所以没有回。

到了初三,事又来了。原因是二三百年之前,从他们村迁走了一家人到另一个邻县,后来建国之后就又续前缘。他们隔一年来一次,这边也是隔一年过去一次。这一年更好轮到那边的人过来了。

来了之后也是先去祖宗那里祭拜,然后各家各户拜年,等这帮人到我婆家的时候,我一看,呦,这不是我师范时的两个同学啊!一个和我同届,一个比我低一届。这时和我同届的那个同学扶了我的胳膊一下,竟然说:“二奶奶,我给你拜年啦!”哎呀我的个天啊!我的脸瞬间红的就像用鞋底子打了似的,我赶紧把他拽起来说:“你这是干嘛呀,哪里来的个二奶奶呀!”这时家里人忙说:“他辈儿小,你辈儿大,叫你二奶奶是对的。”那我也接受不了。我说咱俩是同学,以后就按同学对待,不然太尴尬了。

我虽然这样说,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见了还是二奶奶长二奶奶短,既然说了不听,那就随便吧!二奶奶就二奶奶吧!我也习惯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拜年的尴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