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尤其是在未经过排练,偶然发生的场景时?这里有应对的方法

不知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在茶水间偶遇领导,有些语无伦次、或者牛头不对马嘴、甚至哑口无言。上级面带笑容地离开后,自己却感慨万千,然后去复盘刚才的场景,幻想着该如何对答如流,但那都纯粹是白日梦了。

自己曾经历过这样的囧。下电梯准备回家,恰逢大小领导在门外聊天。当时是进退两难:进会不会不合时宜;退是不是更显尴尬?一秒钟过成一年的感觉。要多慢有多慢地往"战场"移动。

忽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才晃过神来。原来是CEO让我送客户回家。总经理把车钥匙递给我,这才舒缓一口气。因为事情顺其自然地向下发展了。

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启动车子后,不经意间给了一脚油,祸不单行的是,推杆竟然在倒车挡上。这场面可想而知了。

当时不是一条地缝可以解决的事情了,因为客户灰溜溜地从车上下来,留下一句话"我还是自己回去吧"。CEO看情形不对,就赶忙点了总经理的将。对自己很无言吧!

关键是后面,CEO笑呵呵地对着我说:"你这个水货。"然后你也仅仅是赔笑,一句话都没有。我的天啊!你在干嘛?当时真该抽自己一嘴巴子。嘴笨伤元气啊。


只有经历过切身之痛,才深有感悟。痛定思痛,作为不断想进步的人来说,说话的能力不容忽视。有几点想法仅供参考。

第一,你要有广泛的涉猎,即"看到"。这才能有谈资的基础。例如象棋水平要有所精进,那就不断得和高手过招。知识的碰撞也是如此,和博学的人对话,才能不断获得新知。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要在平等对话的原则上,不然将陷入一方说,一方只能点头傻笑的死循环。

所谓话赶话,交流才能继续。双方要想有高质量的、愉悦的聊天的体验,那就必须在同一认知层次上。你要想快速获得别人的认可,你所传递的价值观就是敲门砖。

第二,你要有深度的思考,即"想到"。将所学的知识不断地代入你所处的实际场景,引发思考。大家都听过"头脑风暴"吧,那就是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现在的我们都不难发现所遇到的问题,缺乏的是寻求问题背后的真相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强调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在各环节给予改进优化的建议。

在行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向领导汇报工作时,针对各项问题,要提供至少3种解决方案供上级决策。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向上管理";二来也可以让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最后,不断利用场景去践行,即"得到"。王明阳的"心学"里面提出一种方法论"事上练"正恰对应现在的"一万小时理论"。

看到、想到是过程,得到才是结果。所以,当你重复的次数不够的时候,只能说明你进化曲线仍然在平缓的蓄能阶段。只有突破某一极限,这个效应飞轮才能突显价值。

懂得很多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们缺的不是道理,而是清晰的概念;缺的不是想象,而是践行。时间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在滴答滴答往前走,我们都该做些什么,不值得深思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说话吗,尤其是在未经过排练,偶然发生的场景时?这里有应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