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将《不一样的曾国藩》再扩展开来?

近日,老友特别关注我创作的历史小说《不一样的曾国藩》专题(文集)及其系列的动态,认为这个选题非常好,多次给予鼓励和中肯的建议,令人感动。

老友不止一次的讲,曾国藩这个人物,是典型的耕读之家的成功典范。这个人物既有故事,又极富挑战性。大家对曾国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百多年来的历史名人、十几年来的"曾国藩热"的热度一直不减,且有众多专家、学者、作家从不同方面、角度、题材,以研究、挖掘、整理、创作等形式发表作品而深受或广受欢迎。说陌生,是指读者,不象一般性作品所涉人物,为大众(男女老幼)所喜欢阅读,它也有其特定的读者群,相对来说也算"小众"。

纵观其成功之路,有许多令人可学、能学之处。尤其是对于出身草根的平凡人,有着特殊的示范效应。比如他的勤勉、勤俭、朴素、嗜书、笃学、守拙、有恒、坚韧、勇毅、守诚、谦逊……不一而足,哪个都值得人们去学习、践行,只要坚持,则必有所获。

老友进而强调,他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不是他的官有多大、朋友有多少、交往人数几多,而是曾氏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完善、提升而形成体系的,以《曾氏家训》为代表的理家课子的经典!

曾氏家训不是高高在上、理论教条的,而是可学、可做、可用的,极接地气的日常!而且是先后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检验。如果说自曾国藩(兄弟)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国藩兄弟之后,若从曾纪泽(1839年)算起,至今也已180余年,连续性的教育熏陶了十几代人,除了代有人才辈出外,而无一纨绔子弟,就不能说是偶然的了!

诸多事实,已经雄辩的证明了这套家训的教育、教化、熏陶、培育、培养、历练、塑造、启发等诸多功能,以及其必然性的成功。尤其符合中国家庭(族)学习使用。

因此,朋友强烈建议以其历史事件为主线,按照时代、地域、家庭(族)人物性格特点等,再度予以充分挖掘与拓展,从更大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与补充细节的创作性内容,以增强其故事性、可读性,尤其是紧紧抓住其耕读(半耕半读)之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主轴,是一个大题材,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我听了也深为感动,觉得对我来说真的不是一般的挑战!如果按老友的创作方法,需要改变叙事风格了,这,是我熟悉或是擅长的手法吗?忽然,又惴惴不安了。但,又觉得如不尝试又不甘心似的。

对,试试!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就如现在一样,如不动手搜集整理、撰写修改,哪里码来的3万多字?

经友提醒,回头看《不一样的曾国藩》时,连自己都小吃一惊,一个月下来,己差不多完成了原来计划的第一部(分)?!看来,若实现初心、理想,十分有必要再审视一下,看是否将目标与任务再拓展充实一些。

所以,先暂时将《不一样的曾国藩》停更,先放一放,也借等待再次申请创作者之机,放慢节奏,多点思考,或许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经这么一想,心情好转了一些。难道,这还真的是天意了不成?

朋友,你说呢?欢迎给些意见或建议。期待大家的鼓励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将《不一样的曾国藩》再扩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