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年近七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此生最让他骄傲的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一辈子都是在地里刨食,却刨出了两个大学生。”此前村里面的乡亲们都是喊我父亲的诨名,直到我们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后,乡亲们都尊敬地称他一声师傅,父亲用他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族的荣光。
据家里的其他长辈回忆,父亲少年时品学兼优,因家境贫寒加之家庭成分不好,不得已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从此告别了求学生涯。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村里面家家户户都陷入饥饿之中,村民们只能用野菜、观音土、草根、树叶、树皮等果腹。壮年的爷爷实在太饿,从工地上开小差偷吃了大队食堂里整整一蒸笼的野菜团子。以此作为“罪名”,我爷爷被判三年劳改修水库,整个家庭因此被划分为“五类分子“。父亲才十岁出头,却从此成了家里面的“壮劳力”,也不得不退学回家。他的班主任舍不得这棵好苗子,跑到家里做工作,希望我父亲能继续上学。可当他看到这惨淡的境况,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走了。后来,我父亲想参军、想进厂当工人,也因家庭成分问题未遂。
从此,文化太低成了父亲最大的心病,他一直都盼望着家里面能出一个大学生,能出一个“秀才”,彻底改变家族的命运。家里第一个最有可能考上大学的是我叔叔。学生时代的叔叔同样品学兼优。大概高二的时候,村支书来家里动员我爷爷送叔叔去参军。因为家里太穷,实在供不起我叔叔读高中、上大学,能够参军吃“国家粮”不仅能减轻负担,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此我爷爷立马就答应了,可我父亲坚决反对叔叔参军,还和我爷爷吵了一架。可最后叔叔还是去参军了,看着弟弟胸戴大红花坐上了大卡车越行越远,父亲屋前的大树下无声地抽了一根又一根的纸喇叭烟。
从那以后,父亲的心思就全部放在供我和弟弟读书上面,就像老黄牛那样倔强、无言且坚强地朝着这个目标。因为自己文化不高,他没办法辅导我们,所以一直都是鼓励为主。当我们从学校里捧回来一张张奖状时,父亲会用饭粒把它们整整齐齐地贴在土墙上。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他会有意无意地将客人们的注意力往墙上引。当听到大家对自己小孩的学习成绩交口称赞,父亲脸上的笑容闪闪发亮,连昏暗的土坯房都遮盖不了。当然,有时我和弟弟也会考得很糟糕,可父亲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连一丝丝不满意的表情都没有表露出来。出门在外,他挂在嘴边的永远都是:“我的两个崽女会读书,根本不需要操心。”村民们也羡慕父亲有一对懂事、会学习的好儿女。
那个时候,农村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很多小孩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做生意、捞偏门。也有不少人家因此赚了大钱,盖了砖房,买了新家电,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很多和父亲同龄的人甚至已经当上了爷爷,早早地抱上了孙子。只有我父亲从没动过要我们外出打工、赚快钱的主意,这让他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村里的另类。不管外在的非议多大,不管贫寒的家境因为读书已变得更加困难,父亲总是告诫我们:不要去眼红别人,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送出去读大学,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为了赚钱,那个时候家里为了两头母猪、两头牛,种了八亩地,父母就是通过卖猪仔、粜粮食来换取学费。农闲时,父亲还要出去当泥水工、石匠、挖井来贴补家用。我和弟弟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对继续读书产生动摇,可每次父亲都会很严厉地打消我们的杂念,印象中父亲当时表情异常坚定,不容侵犯。从此,我们再也不敢提辍学的事情。
邮递员将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的那一天,父亲飞快地从工地上赶了回来,当他双手接过录取通知书时,并没有喜极而泣或者手舞足蹈。他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将通知书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了几遍,然后又递给了我,要我自己拆封,然后供在祖宗的牌位前。父亲点上香烛、纸钱,又放了长长的一挂鞭炮,向先祖们也向左邻右舍宣布我家出了大学生了。我考上大学不仅是家族的大事,也是村里的大事,村里至少十年没有出过大学生了。父亲特意杀了一头猪,办了几桌酒席。伴随着乡亲们的祝福声,我分明看到父母原本已经佝偻的脊梁竟然挺直了起来,他们苍老、浑浊的眼神也格外的熠熠生辉。
喜事过后,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却成了一大难题。通知书白纸黑字写着学费5500元,住宿费1200元......这还不包括生活费。这样算来,至少要带够一万块钱才能度过第一个学期。可家里面怎么凑也只有三千多块钱,不懂事的我竟然因此而急哭了。为了凑够钱,父亲开始挨家挨户借钱,东家200元,西家500元......每借一笔父亲都会当着债主的面把账记下来,最后给我凑了11000元钱。正式离家去上大学的那一天,母亲把这笔来之不易的钱缝在我的贴身衣物里......从此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踏进大学校门后,我才知道,学校针对贫困学生有绿色通道,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入学。可对于我这种连银行大门都没有进过的农村学子来说,又怎么知道有这回事呢?
后来我弟弟也考上了大学。一转眼,我和弟弟都已经毕业、工作、成家很多年了。这次过年回家看到父亲的牙齿都快掉光了,心里有点心酸、内疚。父亲一年比一年老了,已经习惯在炉火边、阳光下蜷缩着打盹。看着头发花白的父亲,我突然有种想拥抱他的冲动。每次我叮嘱父亲要保重身体时,他总是让我们宽心,家里好得很。每次我采购一大堆吃的、穿的回家时,他总会“责备”我们浪费钱,可事后又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开始很自豪地四处“显摆”。
女儿每次回老家都会守着电视机一动不动,为此我经常大声地呵斥她。父亲听到后,立马停止打盹制止我:“你这样子管,有用吗?小孩的出息不是骂出来的,是父母带出来的,你从小到大,我有骂过你一句吗?”是的,从我记事的那一天开始,父亲从没骂过我和弟弟,对我们基本放养为主,从不干涉,原则问题加以引导。他从不空喊(或者也不知道怎么喊)类似“努力”“奋斗”的口号,他只是数十年如一日、永不言弃地始终用拼搏的姿态感染着自己的后辈。这么多年,在大城市吃了那么多亏、受了那么多委屈,我能坚持到现在,正得益于父亲的这种朴素的拼搏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我的灵魂深处,这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家训,让我始终拥有不放弃、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着眼前调皮玩耍的女儿,我想自己已经明白今后该以何种姿态,陪她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