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难对净土宗的影响

      师父,各位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本次我论述的题目是《法难对净土宗的影响》。

      中国佛教历史上迄今为止共经历了四次法难,

      第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始自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当时纯正的净土思想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所以对净土宗影响甚微。

        第二次法难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诏废佛,当时道绰大师十五岁刚入佛门,便身受废佛之果。他思考着佛门的出路和救度众生之法,直到四十多岁尚无结果,内心焦虑,因此,当他到玄中寺读到昙鸾大师的碑文,了解了净土法门,如同黑暗中见到光明一般,毫不犹豫地投入玄中寺,以弘扬净土为自己的事业,作为末法救世之良方。道绰大师继承昙鸾大师的思想,在《安乐集》中引用《大集月藏经》说:我末法时中, 亿亿众生起行修道, 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 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道绰大师对“难易二道”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代时教判为圣道门与净土门。龙树、昙鸾虽有难易之判,纯在法义上着眼,未升华为一宗教门体系。道绰大师将此归为圣净二门,二尊二教意显,净宗教法得彰,道绰大师的圣净决判确立了净土宗门。此次法难对于净土宗的确立来说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这两次法难对净土宗来说有惊无险,第四次法难显德二年(公元954年)后周世宗灭佛,因“会昌法难”祖典的遗失还没有回归到祖国,所以对净土宗也没有重大影响,唯第三次法难对净土宗的影响非常重大。

        第三次,唐武宗灭佛。公元668年善导大师创立中国净土宗,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最丰富、最圆满,不管是教理上的判释,还是行持、仪轨方面的建立,都已经完备。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生会昌法难,在这次会昌法难中净土宗赖以开宗立教的根本祖典《观经·文义分》等净土宗重要相承论释除《往生礼赞》《观经·玄义分》外全部失而不传。在这一千多年间,中国有的只是天台宗、华严宗乃至禅密诸宗混合的净土法门,独独没有纯粹的净土法门。 下面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会昌法难对中国净土宗的影响:

消极影响:

(一)净土教理混杂。时下一般行人的净土观念,其实是宋明以来形成的以天台为主,并混杂诸宗观念的净土,与隋唐时期昙鸾、道绰、善导所开显的纯粹的净土宗有着天壤之别。

(二)弥陀本愿隐而不彰,释尊本怀郁而不畅。此种诸宗混杂的净土观,大谈心性不二之理,不明弥陀本愿救度为宗,对普通人来说,不免谈玄说妙,难起真实皈依。致使释尊出世,以普救一切苦恼众生,齐得往生,皆共成佛之本怀,郁而不畅。

(三)凡夫入报之路塞而不通。“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为善导大师思想的精髓,净土宗教理的核心,但诸宗皆无此义,虽弘净土,局限于自力观念,不许凡夫直入报土。

(四)习久不察,正杂相倒。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创立者,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是纯正的净土,自是公允之论。但受一千多年来诸宗观念的影响,时人一说到净土,已经有了固定的观念:往生必须诸善助行回向,念佛必须达到清净不乱,往生必存四土高低;听到善导大师“专仗弥陀本愿,专称弥陀佛名,凡夫直入报土”之说,反而觉得诧异。 

    积极影响:

(一)保证了净土法门的存续及壮大。

(二)强化了净土法门普摄群机的功能。

(三)最终形成诸宗回归净土的大统一局面。

        直到1890年杨仁山居士在日本僧人南条文雄的帮助下,将昙鸾、道绰、善导等净土宗一脉纯正不杂的净土宗祖典在千年之后从日本带回中国,时间到了上世纪末,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回流中国得到了足够时间的沉淀,佛教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于昙鸾道绰善导一脉之净土教法。其中,台湾慧净法师于此着力最深,数十年来,穷心竭力,一门深入于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将善导教法终于完整地呈现于世,使失传千年的宝藏得以重放光芒,如日光普照中华大地,给人们的心灵提供无尽的福祉、永恒的安慰。为后世中国净土宗的再次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难对净土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