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漫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欣慰,但是对比日漫日渐式微的处境,总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具体又说不出太多的东西出来。
虽然同样是动漫领域(这次就将动漫和动画片归在一起作为整体来探讨了),但是国漫和日漫在风格上面,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说是文化上的差别,但是从动漫的表现来看,似乎又有很多文化之外的东西。
笔者才疏学浅,但是对于两大动漫领域还是有着自己的一点小看法,因此尝试和大家来聊一聊自己的观点。
国漫和日漫声优的对比,与其说是区别,倒不如说是一种质的差距
笔者无意贬低国漫,而是指出一个事实。虽然大多数的漫迷根本不懂日语,但是在欣赏动漫的时候,还是能够明显地感受出二者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是来自语言,而是来自一种声音制造的情境:
当你听一些优秀日漫的角色台词时,有时无需BGM或是情节的引导,也能够通过声音将自己代入到故事的氛围中。而且
动漫人物们的喜怒哀乐、自信或是自卑,都能够通过声优充分体现出来。自责的时候是一种腔调,而振作或是高兴的时候,又是另一种腔调,随着角色们的精神面貌改变,他们说话的语气也会随之而调整,让你觉得给这个动漫角色配音的声优,似乎远不止一个声优,这一点非常符合实际。你若是不信,可以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室友或是长期相处的人,会发现他们在和不同的人对话时,会发现他们的腔调和语气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这是他们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当然,前提是你的观察对象接触的人群没有非常单一)这便是艺术创作极致还原现实的体现,毕竟艺术从来是取自生活的。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光是普通的训练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在具有嗓音天赋的同时,还要有日积月累的练习基础。
但是当你观看国漫时,只能够感受到语气上的不同,在人物的腔调上面,似乎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就拿国漫的佳作《秦时明月》举例,如果忽略主观上的喜恶,仔细去倾听人物的说话声,会发现
即便是不同的声优不同的角色,似乎都有着一样的腔调。比如说李斯,除了秦始皇之外,在很多时候,他不管跟谁对谈,只要听对方说完,都会习惯发出“哦——”的感叹,拖音也非常有趣,因为你会发现它不久后会在其它角色的口中重现。
其实国漫在角色的人设塑造上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问题还是出在声优上,导致一个本来是高深莫测的角色,只要是开口说话,神秘感顿时一扫而光,有时候甚至非常出戏。
但是这并不奇怪,毕竟日漫行业是经过一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如今巩固的氛围基础。我们的动漫发展史也很长,但是发展的路径却没有日漫那么顺利,一路上充满太多阻碍,两国的观念也截然不同,因此声优无论是在培养还是在发挥上面,自然就存在这很大的环境限制。
题材各有千秋,日漫以现代风格为主,国漫比较依赖传统
日漫的佳作时空设定多半是在当代,而且故事背景多半是发生在校园或都市中,比如最近很火的《天气之子》、《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国漫明显是比较依赖于传统,比如《哪吒》、《镇魂街》、《一人之下》等等(笔者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只是指明这个事实)。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在于文化。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的传统都非常有讲究,因此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日本虽然也有想当长的一段历史,但是并没有像我国这样在世界史上处在主导地位,而且很多的东西本身就是从我们这里流传出去的,因此除了自己的传统外,他们还需要进行自我创新。
或许这样的说法不具备太多说服力,但是读者可以对比一下美漫,基本上都是现代或是未来题材,因为他们可没有那么多的历史传统可用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和我们相比是另一个极端。如此说来,日漫在剧情的题材上,倒像是国漫与美漫的平衡,因此它们既回溯传统,也展望未来,有时候甚至会借鉴国外的传统。
三观上面本是无从比较,可一旦涉足“催泪”领域,国漫三观瞬间崩塌
若动漫的受众是广大的青少年,三观无疑是动漫中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虽然对比动漫其它的“硬性指标”,和动漫艺术的联系并不大,但是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可能会将动漫的价值观直接灌输给观众,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价值观。
说到动漫的三观问题,笔者就不得不引出“催泪”这一领域。日漫的催泪效果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尤其是以京阿尼的作品突出,很多的漫迷就曾哭得死去活来,笔者也不例外,当初看《CLAAND》的感动,至今都还铭刻在心。
国漫在“催泪”这一点上,劣势是比较明显的,若是在看动漫上有一定的数量基础(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优质动漫),你很难看到一部能够将你感动到想哭的国漫。
曾有不少的国漫想尝试“催泪”这一领域,但是无疑都是以失败告终。
《大鱼海棠》就想用宏大的背景来与女主的内心情感形成呼应,最终我们得到了视觉的体验,好像得到了一点共鸣,但是只要稍加思考,理性便会将这种“共鸣”批判得体无完肤。因为这种感动,是以理智与思想作为牺牲品换来的,但是又有很多人不愿意失去理智,于是便开始对这部国漫产生了厌感。
今年的《天气之子》在这个设置上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虽然感动,但也不至于到落泪,而且在感动的同时,他也给了观众一定的思考空间,而不像《大鱼海棠》这样“毫不妥协”,在感动与理智之间,你只能二选一。
由于生怕读者误解笔者的本意,以为我带有偏见,这里我还是要说一下《天气之子》和《大鱼海棠》在三观上的区别:
其一,在《天气之子》中,东京的沉没和女主阳菜没有责任关系,她没有义务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东京的繁荣;但是在《大鱼海棠》中,她的家乡之所以毁灭,和女主的行为有着直观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这场大灾难就是由女主一手造成的。
其二,在《天气之子》中,东京的一切其实和她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她的亲人只有她的弟弟,因此东京被水淹没一部分,实际上她不会有多少感情上的抉择(这样说或许显得有点自私);但是《大鱼海棠》不同,她在恩人和亲人们之间选择了恩人,而不顾族人以及在乎她的人的死活。总结而言就是:若是在最在乎的人和一群陌生人之间,你选择了最在乎的人,我们好像也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
在恩人和一群恩人甚至是长久陪伴你的朋友、家人之间,选择了单个的恩人,甚至主动去牺牲更多无辜的朋友、亲人,那么在你心中,一直陪伴你的亲人和朋友又算得了什么?
不仅是《大鱼海棠》,动漫《镇魂街》也存在一样的问题,这一类仅仅只为了感动,而忽视了三观的作品,笔者实在认同不起来。
不过若是在“催泪”领域之外,现在的一些日漫在三观上面,好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反观国漫,反而显得相对正常一些。但是若在“催泪”领域之外,二者还是无从比较。
在青春校园题材上,情景与节奏的艺术渲染,国漫仍是一片空白
说到节奏问题,日漫的校园题材尤其突出。很多的日常故事,看似非常“流水账”,但实际上最考验节奏的把控,就连被众多漫迷成为“神作”的《CLANNAD》,在前期的节奏上面,其实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和“催泪”一样,在“情景和节奏”上面,京阿尼真的是大师,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冰菓》。
《冰菓》说到底不是大众题材,它反映的是某一类高中生的特殊生活,若是你没有过折木奉太郎的那种境遇、也没有他的那种思想,你会很难从这部动漫中获得愉悦感的,因为你和主角毕竟不是一路人,而动漫的镜头与情节设置又是时刻围绕着主角进行。
通俗来说,《冰菓》便是“无聊”的讴歌,主角的生活是无聊的,他也适应了这种无聊,但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本质上其实也是平静而无聊的,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认,甚至费劲心思地想要打破这种无聊。
在追求打破无聊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有了新的情感体验,因此才忽视了“无聊”本来的感觉,所以你看这部动漫时,感受最大的,也是“无聊”。
但现实生活中总存在和像折木奉太郎类似的人,有的是高中生活一直如此,而有的则是有过这种心境,因此换成他们来看,会形成很大的共鸣:原来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就是我。
从一开始,《冰菓》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愉悦观众,只是尽忠地讲述一个真实而无聊的故事,虽然情节平淡,但是其中有很多细节之点,都能够对人物刻画和情境渲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可惜的是,在情境氛围和画面节奏的艺术感上,只有日漫相对做到了成功,国漫对这一板块目前却是一片空白。不久前国漫上映过《昨日青空》,动漫和漫画原著很贴合,但故事总觉得很熟悉,似乎以前就看过,画面没有多少细节刻画,很多的东西都是一股脑地创达给观众,完全不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的空间。
这一领域,日漫尤其以京阿尼突出,只是现今的京阿尼迎来了另一个考验,兴许会沉潜一段时间(值得庆幸的是,紫罗兰的剧场版会在明年上映)。在祝福京阿尼能够早已回归到原先的繁盛景象同时,笔者更是希望国漫的领域中也能够有人愿意沉心创作,填补我们在“青春校园艺术”上的空白。最近上映的《少年的你》给了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电影仍然存在一些的瑕疵,但是起码导演不再胡乱拍了,知道自己想要拍什么了。我希望接下来国漫也能够打开这个僵局。
国漫的创意正在以健康的方式发展,但日漫却像是走偏了方向
在创意上面,在相当长的一段里都是国漫的短处(在上个世纪,国漫的创意其实是很新颖的),但是随着《灵笼》等动漫的问世,国漫在很大程度上也实现了弥补,
但是反观日漫,却刻意追求“创意”,导致创作失去了原本的意味
。就拿美食来举例子,从前大家的创意是在于怎样搭配食材使味道更甘美,但是现在大家却一股脑想着如何改变大家的吃饭方式和习惯,比如说大家以前是用筷子吃饭,现在就想着让大家都用吸管吃饭,着实感动奇怪。
若要举例的话,现在的十月新番就有典型代表:《喜欢本大爷的竟然只有你一个》、《超人高中生们即便在异世界也能从容生存》,前者是在恋爱观和人物关系之间过分刻意讨巧,以至于剧本格式化,看了开头便知道后面的发展,剧情的转折也全部作铺垫,后者是执著于多个“龙傲天”的共同表现,但是即便是总理大臣,智商卓越的科学家,在动漫中的表现,都一个个宛如重度臆想症患者,毫无逻辑可言。
再结合逻辑来说,国漫的创意虽然不如日漫出奇,但好在还是跟着逻辑走,但日漫一些过度“创意”的动漫,就偏离逻辑有点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