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前的日子

三十岁之前的日子,是一部魔幻的故事书。

小时候,曾想过人生的未来会有很多种可能,但唯独没想到会成为一个房地产从业者。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也曾经好奇房子是怎么盖出来的,跟搭积木盖房子有什么区别,那横梁又是如何架上去的。在12岁的时候,路过俯瞰工地浇筑混凝土的现场,被那气势所震撼,被那喷射混凝土长长的管子所折服,不过压根没有想到,以后会从事这方面相关的工作。

小时候,对科学感兴趣,所以内心里更想当一个科学家或者是科学相关从业人员,但是那时对于科技的想象恐怕还是从科幻小说与科普读物中了解得更多一些。9岁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十分地成熟,我在思考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努力一步,将来就可以读书深造找到更好的工作成为人生赢家。11岁的那年,我看了一本叫《富爸爸,穷爸爸》的书,被书里的内容所洗脑,常常幻想通过投资成为人生赢家。

后来进入初中的时候,我没能进入理科班或者电脑班,而是进入了一个江湖气很重打架不断的痞子班。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没有和科学所结缘。初中的4年时荒废的时光,学习上都是一些简单无意义的内容,并没有能够拓宽思维的边界,反而把自己所拘束了起来,心情掉落到了低谷,被孤独所缠绕,性格出现了问题,往往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这是我的第一次衰退,远离了科学。不过在那个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年代里,从事科学工作往往跟从事银行金融和地产方面的工作相去甚远,科学不是那个时候的主流。

后来我进入了高中,我妈替我选择报了英语班而不是理科班,这是我第二次没有和科学结缘。但高中的我反而是理科比较优秀,数理化突飞猛进,特别是物理,展现出了一定的天赋,我对这些学科也是十分发自内心感兴趣的。但那时我还没想好未来要干什么,从事哪方面的专业。初中的时候,我曾想过从事人脑与抗癌研究可能是未来两个比较好的方向,现在果然这两个领域是大热门。但高中的时候,我想未来读一个理科工程类的专业,但也没想好具体的方向。

后来我拿到了同济大学的自主招生录取通知书,反正是个理工科大学,一想直接就把所有的工程类专业都报了一遍。同济大学最著名的工程类专业就是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和环境工程。一想环境工程太冷僻,那年代没人讲究环保,于是就在前面两个报了车辆工程和土木工程,后面再加了一堆电气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工程。本想着按我平时考试那副德性,估计八九不离十进个后面三个专业去,没想到,高考超常发挥了一下,大概多考了20分,就这么进入了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号称是同济大学最好的专业,也是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刚进去的时候还十分有自豪感,后来读着读着就感觉这专业仿佛跟高科技不沾边。不过也是我大学读的太水了,基本上没有读过书,上课一直在打酱油,下课就直奔寝室打开电脑开始游戏。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我对科技压根不感兴趣,可能以前学的不是科技,或者是土木工程不是高科技。但土木工程确实是一个传统的行业,用到的知识也是比较传统,不大好吹牛比。

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又面临着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这次的十字路口就是左转前往工地参与祖国的工程建设,直行就是继续深造土木工程专业,右转就是转行经管专业,往房地产金融方向发展。我选择了右转,似乎主要是因为我对土木工程专业并不十分感兴趣,也许是土木工程本身并不高科技,也许是这个行业与专业离高科技太远,也太缺乏着技术含量了。

这一次,我更加远离了高科技。

在读研之前,人生前23年的日子里,我感觉我是过得有点浑浑噩噩了,或者说从初中开始我的内心就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个我想要出类拔萃,一个我想要平庸的快乐,两个我不断起着冲突。读研的时候,我似乎变得更加努力了一点,那时我24岁,正是一个年富力强的时候,我长辈跟我讲读研的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马上就30了,我还没太当回事,现在想想还真是。20岁出头的时候一点不感觉人生时间的短暂,当自己忙起来的时候,时间似乎就会过得飞快,而虚度的时候时间总会过得很慢。

研究生的时候,我是比较忙的,学习加社交加实习,占据了我几乎所有的时间,所以说研究生的两年时间是过得飞快的,同时也是我走向社会,从学校向社会转型的一个过渡时期。但直到我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的时候,我可以说我对社会是一无所知。

当最早通过校招加入这家市级国企的时候,我觉得我会在里面度过一辈子,我会在里面成长一段时间,我觉得那是一家非常不错有名气有逼格的公司,没想到我会在里面只待了一年,当时想想感到沮丧,现在想想感到幸运。因为那是一家无所事事的公司,同时因为公司环境过于封闭,没有人员流动,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感受不到业务与被淘汰的压力,所以这家公司整体就沉浸在一种颓废的气氛里,但也有部分人非常努力,但是因为他们并不与外界交流,也不与市场对手进行充分的竞争,所以这种努力多半也是做给自己看的,很多时候方向是完全错误的,想法都是妄自尊大的。我很幸运能够离开那家现在想想已经无可救药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是完全没有希望的,待在里面只会成为一个废人。

我离开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是27岁,离开的时候最后还看了一眼公司的抬头。后来我的职业生涯开始颠沛流离,2017-2018年前后换了三家公司,2018年下半年进入联东。联东是一家充满着竞争气氛的公司,同时也充斥着浮夸的气氛,但这是一家真正在残酷的市场中幸存下来充满竞争力与活力的企业,所以我是真正地头一次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不过后来在联东也没待多久。2019年是一个低谷,一年的时光我基本没有做什么事,主要原因有我在自己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总之我是见识到了这个社会各种光怪陆离的人和各种精心编造的骗局,我见识到了这个社会的真正一面,感受到了自己的放逐。整个2019年我都在想着自己的职业方向,原来的职业方向是否能一直做下去,是否已经走投无路,是否需要转行,未来该怎么养活自己,然后就这样一晃到了2020年,进入了外资企业,然后我就马上到了30岁的生日。

前面30年的日子就大概是这样,总体来说能够生在上海,成长在浦东,已经算是命好了,感受到了巨大的发展红利,躺在床上房子就升值了20倍,简直无法想象的快乐,但我也离儿时的梦想越来越遥远,可能也是正确的,因为儿时的梦想没有充分的依据,我对科学研究本身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乏能够艰苦作战的准备,于是才进入了这么一个行业中去,总体来说,有得有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岁之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