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一事无成,还有翻身的机会吗?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如果你已经35岁,还是一事无成,请你认真看完今天的文章。我会告诉你一件连你自己可能都不抱太大希望的事:35岁,如何大器晚成。


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乔安妮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35岁之前和35岁之后。

35岁之前,乔安妮的人生跟你我一样,既不是那种淘气、古怪,不学习但总有惊人想法的人;也不是那种聪明绝顶,各种保送青云直上的人。她的学习一般、成绩一般、性格一般、大学考的也一般,可以说,她就是一个非常一般的透明人。20多岁时跟一位偶然相遇的异国男子结婚,生下一个女儿,但她并不知道爱情为何物,在丈夫屡次家暴下,她决定离婚。

那一年,她还不到30岁,人生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尽头。她没有工作,带着一个孩子,长期的家暴让她得了抑郁症,时常会冒出自杀的念头。抑郁症导致她丢了工作,生活穷困潦倒。

乔安妮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说:“我只是个还不至于流落街头的穷人罢了。”更糟糕的是,她的前夫开始跟踪这对母女,迫使她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禁止令,以免前夫靠近她们。

让我们暂时按住快进键,跳过这段艰难的日子,来到乔安妮35岁的时候,那是2001年,这一年,乔安妮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亿万富翁。

你是不是很惊讶,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5年之间,她都干了些什么?

事实上,乔安妮并非一无是处,30岁之前一事无成并不能掩盖她的一项绝技,那就是幻想和写作。在人生的最低谷,她开始放飞自己童年时的幻想,并把这些幻想写了下来。

没错,你应该已经猜到,乔安妮的全名叫做乔安妮·凯瑟琳·罗琳,更为大家熟悉的名字是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

请注意,这并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那就是:普通人到底该如何在35岁之后的中年岁月中,重新获得成功?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用6-10篇文章,跟大家一起研究、剖析这个问题。我会引入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为我,为大家,为同是35岁的你们,找到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金钥匙,我们一起实践,一起脱离中年陷阱,步入幸福人生。

好,我们的旅程现在开始。

01、大器晚成的人,你们都在哪里

我们没有在人生刚起步阶段就发光发热,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是失败的,但如今的社会,似乎正在形成一种舆论,让我们为35岁还没有混出个样这件事感到羞愧,公务员招考门槛是35岁,职场的生死线也是35岁,如果在这个年龄,你还一事无成,那就不会再有人对你有所期待。因为我们没有爆发出奥运会短跑选手的那股冲劲,我们没有早早地成为人生赢家,所以,我们就是失败者。而公众的目光,都在疯狂追捧少年成名者,似乎这种成功才是一流的成就,甚至是唯一的成就。人们如此迷恋这种现象,以至于即便是大器晚成,也会变成一种并不光彩的事迹。

但是纵观历史,所有伟大而有所成就的人,似乎都是在中年以后才取得成绩的,太史公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来大器晚成者,都经历了早年的尴尬和失败,起步缓慢,到中年才从容不迫地走向成功。而那时的少年成名者,往往被江郎才尽这个词控制,没有任何一个神童能逃得过平庸的命运。

可时至今日,那些励志的大器晚成者又在哪里呢?难道我们的社会,不再造就大器晚成者了吗?

我今天要给大器晚成做一个定义:所谓大器晚成,就是指比预期更晚发挥潜能的人,他们通常具有他人原先没有看到的天赋,并且会频频以新颖和出人意料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大吃一惊。他们并不打算咬紧牙关,迎合父母或社会的期望,因为这种期望是一条通向衰竭和脆弱,甚至是抑郁和疾病的错误路径。人人都有一个终极宿命。大器晚成者就是那些按照自己的计划,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终极宿命的人。

02、少年成才狂热症

如今的娱乐圈、网红圈充满着“白幼瘦”的审美取向。许多少年在十几岁和二十岁的年纪名利双收。在体坛,小小年纪就体能过人的运动员同样很有优势,他们会很快进入国家队,接受最好的训练,获得最好的资源。科技领域更是年轻人唱主角的舞台,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是30岁,Facebook是29岁,腾讯、华为是28岁。《福布斯》杂志更是推波助澜,每年都会推出一个“30岁以下十大亿万富豪”排行榜。

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让大家都患上“少年成才狂热症”。

当然,承认和赞扬年轻人的成就并没有错,他们的成就的确值得肯定。但我们对少年有成的痴迷现象,的确会对以同样方式和节奏发展的人产生有害影响。它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出名要趁早。如果你在少年时期没有成名,没有重塑一个行业,或者收入没有达到七位数,那么,你的人生就算是比较坎坷了。

这种社会共识的危害性不容小觑。

03、35岁,你才算是成年人

法律规定,18岁以上就算是成年人,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在青春期到成年期之间,我们似乎漏掉了一个环节,那就是18至30岁这个阶段。这一时期我们的大脑前额皮质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还不能像功能健全的成年人的大脑那样运行。

所以,这个时期的我们还不能完全算是成年人,只能算是青年过渡期。直到30以后,我们用来控制情绪和冲动,规划复杂的流程,以及预测问题的大脑皮层才完全发育完整。

事实上,多数18至30岁的人都无法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但外界却会在这个年龄段评估他们余生的成就,并要求他们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出抉择。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

这一点从我个人在30岁之前冒的诸多傻气中就可以证明,我相信很多人也都会为自己在20多岁时做出的错误决策而感到后悔。

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弗里·阿奈特提出过一个观点,呼吁人们延长青春期的时间。因为现代人完成学校教育、实现经济独立、结婚生子的过程,比以往都要长。这也是为什么20多岁的人还长不大,30多岁的人还不结婚,35岁的人还不要孩子的根本原因。

用35岁之前所做的事定终身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们评估了将近5.5万个对象的认知能力。他们发现我们智力的不同部分,会在不同年龄达到巅峰。在任何年龄段,我们都会在某些事情上获得成就,在某些事情上进入瓶颈期。你不会在进入某一个年龄段时,擅长所有的事情。

因为不同的认知能力会在不同的年龄达到顶峰。例如,学习和记忆名称的能力会在20 岁时达到顶峰。短时记忆力在25岁达到顶峰,然后在随后十年中一直处于平稳状态。脸部识别记忆,在30岁达到顶峰,而评估复杂模式,包括理解他人情感状态的这种能力,却会在更晚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才能达到顶峰。

从某种意义上说,35岁,一个人才算进入了成年期。因为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

认知科学家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类型的智力: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液态智力是用逻辑推理能力,这种智力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而晶态智力是运用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这种智力在35岁之后才会达到顶峰。

以医疗领域为例,肝脏移植手术是最复杂的器官的移植手术,医生必须身手敏捷才能顺利完成,作为肝脏外科医生,在手眼协调能力也就是液态智力衰退的时候,诊断能力也就是晶态智力却会不断提升,为了让手术达到最佳效果,医院的解决方案就是,为每一名经验丰富、具有晶态智力优势的年长外科医生配备一名技术性能力强,液态智力达到顶峰的年轻外科医生。

这个解决方案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思路:我们的职业方向,不需要从20岁找到工作开始,然后在同一类型的岗位上一路升职加薪,然后在55-65岁之间退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总会在某项技能上达到巅峰,也会在某些能力上逐渐衰弱,最好的方案,就是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找到那个时期,我们最佳的能力,然后将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未被挖掘的潜力,就像JK·洛林在25岁时绝对写不出《哈利波特》,但在30以后就可以写出一样,有些能力,必须要到了某个年龄,才能爆发出它的潜力。

虽然我们的社会极其偏袒那些早年就才华出众的人,但是,我还是建议35岁的你,应该让自己停下来,喘口气,好好的看一看你自己身上的某种未被发掘的能力,相信我,一定有。去发掘它们,让它们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从而成就自己。那么,该如何发掘他们呢?下一期,我会带给大家《大器晚成者的6大优势》,来帮你找到挖掘潜能的具体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35岁,一事无成,还有翻身的机会吗?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