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解离

最早看到“解离”这个词,是在陶勇医生的《目光》。当人陷入一种痛苦中难以自拨时,可以尝试自我解离,把“我好痛苦”变成“我现在正在被一种痛苦捆绑着”,把主人公视角变成旁观者视角。今天看到评论区有人推荐《幸福的陷阱》,重新认识下解离。

解离,又称认知解离。在了解解离之前,先认识下认知融合。

认知融合,是指大脑中的一个想法、一种意象、一段记忆,与现实掺杂在一起,混为一谈。当发生认知融合时,想法即是现实、真实,很重要,甚至对某些想法感到恐惧和困扰。

认知融合告诉我们:想法即现实,而且极其重要。而解离则相反,它提示我们:想法只是文字,只是大脑一飘而过的念头而已。

那怎么解离呢?文本提到了两种方法:

“我有一个想法……”。比如,每当想到我是个loser时,转变成,我有个想法,我是个loser;当感觉生活真是糟糕透顶时,转变成,我有个想法,生活真是糟糕透顶。

“想唱就唱,为想法配乐“。当感到我不如别人时,脑海中用《祝你生日快乐》或者《铃儿响叮当》的旋律默默对自己哼唱……

陶勇医生的旁观者视角,也是个不错的解离方式。

下次再遇到不好的情绪时,可以尝试下以上的解离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