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太空舱”

早上五点半醒来,第一件事,伸伸右胳膊,检验一下是否好转。上周六,还有些庆幸,胳膊疼痛减轻,省去了上医院就诊的麻烦。但是,周日下午,在电脑前做作业时,突然感到右胳膊又僵硬生疼。

半个月了,也有意识地甩手,手指爬墙,转动胳膊,但症状并未明显好转。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去一次医院。

门诊大楼

医院门前,搭建了数条通道,好像旅游景点门口,以防交通拥堵。将体检的人、门诊病人和核酸检测人员分隔开。广播里单曲循环: “请出示行程码健康码……”。每个通道出口处,都有穿着白大褂的护士守着,检查你的行程码。门诊大厅门前,像机场入口处,走道口横着旋转闸,扫过绿色的健康码,旋转闸才放行。

门诊通道

取出医保卡去挂号处,只要用手机微信扫一下电子医疗的小程序,直接扣除专家门诊费25元。收到一张电子挂号单,上面有你的姓名,门诊科室,专家姓名,第几号,估计门诊时间,门诊室所在位置,甚至还有二维码和条形码,都一清二楚。到四楼外楼门诊处,站着一台像ATM型的机器,这是就诊签到机,我第一次使用,在嵌入口扫描,显示你是第几位签到者。现在就诊,方便多了,不需要病历卡和身份证,挂号、交费,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

候诊室

七点半之前就到四楼候诊室,原以为很早,想不到已有几十人在等待门诊。在入口处的咨询处,护士要求患者必须在承诺书签字,具体询问内容: 有无从新冠疫情的风险区回来,有无接种过疫苗,何时接种,有无进行过核酸检测,什么时候测过,是否与新冠病毒确诊者亲密接触过,而且留下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

疫情增加了看病的多道程序。过去“侯门深似海”,现在的医院在无影无踪的病毒威胁下,不得不层层设卡,处处防备。

同事的朋友老蒋在北京照顾外甥,不料老母脑溢血住院,收到病危通知书。老蒋本想乘高铁回家,但没买到票,只好乘绿皮火车连夜到达市区。但老蒋的健康码出现红色星号,按规定,必须持有阴性核酸检测证明,不然隔离十四天。老蒋心急如焚,医院老母危在旦夕,当女儿的不能及早到床头服侍。可是,医院也是按规则来实施,谁都没有办法。

八点,护士开始叫号,某某去外科一诊室,某某去普通外科二诊室……叫号声此起彼伏。来来往往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有的是鬓发斑白的老年夫妇携手同行,有的是女儿搀着腿脚不灵便的母亲,有的年轻爸妈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据说这孩子在学校摔跟头,小腿骨折了……不到医院,不知道生活中的意外似乎是一种常态。

大约九点,终于听到广播里熟悉的名字。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好在随身带了一本书作为消遣。

进了门诊室,穿白大掛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姓顾。他听了我的陈述后,叫我将右手放在胸前,他的手把我的手臂往下按,叫我努力把手往上提,来测试我手臂的力道。左手也试了一次。顾医师说,右胳膊能举,前后都能抬起,说明不是肩周炎。他在电脑上点击着,叫我做核磁共振,检测右手臂的关节状况。

交费,470元,到一楼,预约核磁共振的时间,确定下午四点四十五。然后到四楼问顾医生,如果拿了片子,如何联系?他刷刷地在纸上写上他的电话号码。

下午四点,从学校乘车去医院。做核磁共振的地方在内科大楼一楼,离后门很近。再次凭绿色的行程码和健康码进入医院大门。

核磁共振室

走了很长的路,问了好几个工作人员,在医院的西北角找到做核磁共振的房间。递上交费单和预约,护士问,内衣有金属扣吗?解掉,毛衣领口有镶有白钻,脱掉; 眼镜,有金属框,摘下。房间正中,如宇航员的机舱一样庞大的白色机器赫然在目,一头形状像硕大的白色轮胎,轮胎中心连着一张单架床。

脱鞋,穿着一件秋衣上了床。护士在我的两只耳朵塞入棉团,腰口扎一个帆布带,扣在右臂一侧,拉上棉被。接着我被自动推进了白色的机舱,目光所及,都是白色的冷冰冰的舱壁。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名宇航员,正待被发射至太空。

闭上眼,假定睡眠状态。不一会,头顶传来“笃——笃——”敲门似的两声,这是发射预备信号吗?接着传来好似电钻声,棉团没起作用。那是火箭腾空的轰鸣吗?是宇宙飞船与空气的摩擦声?还是敌我双方陷入激战,你来我往,枪声不绝……终于停息,寂静几秒后,大脑左右两侧又开始打击两次,紧接着又是机器的轰鸣,好像大军兵临城下,攻城夺池,炮火纷飞,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重复四五次后,似乎一场大雨浇灭了战火。我丢盔弃甲,被雨淋得全身湿透。一股冷风从脑后,从耳边,钻入衣领,半露在外面的左肩……

在冰天雪地,孤零零的人裹紧衣服,哆嗦着,一架直升飞机在头顶盘旋,扬起地面的飞雪……

第一次身入“太空舱”,仿佛感受到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之前的幽闭空间的复杂心理。

第二天,去医院取核磁共振的片子。经过层层关卡,进入大厅,到咨询处询问去何处取片子。护士小姐指向大厅右侧的一排像ATM的机器说,9号机。我仔细查看,这不是自动取款机,而是自动取片机。根据上面的说明,用挂号单上的条形码对准中间闪光的嵌入口,接着报告单和两张片子就自动打印出来。哇,想不到,几年没进医院,设备更新这么快!

黑乎乎的两张片子看不懂,但报告单上的文字说明基本理解。报告单上说,关节部位无明显异常,右肩冈上肌腱变性部分撕裂,右肩关节周围有少量积液。

发短信给顾医师,没有回复,于是直接打电话。顾说,等会联系。五分钟后,收到电话。对方说,右肩问题不大,平时用热水袋敷肩部,三到六个月再复检。

我感到困惑,片子在我手里,顾医生如何看到的呢?哦,所有科室联网的,直接传到电脑上,不见患者,就可以诊断。

提着片子,返回家,一路上,心想,检不检查,都是一样的结果。怪不得,几个同事一听我去了医院,都笑着说检查没有用,关键需要自己注意。

不过,通过彻底检查,解开心中的疑问,不再胡思乱想,徒增烦恼。

只是,不能理解,身入“太空舱”,究竟是什么一双特殊的“眼睛”,能穿透皮肤和血肉,看清骨骼周围的状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入“太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