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越要让他去尝试!



本文5月25日首发于“凯叔讲故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阅读。发表时有删改,此处是原文。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一、

长安街是我上下班路上的必经之路。有一天下班我见到交警在路上设置卡控岗,看到骑电动车的人就上前拦住劝返。后来连着好多天,我见到协警站在路口执勤,劝返了好多骑电动车的人。原来,这是北京市新出的规定。自4月11日起,长安街等10条主要大街将禁止除普通自行车之外的其他非机动车通行。

的确,非机动车违法数量太大,不管不治不行。但是,一味禁止就有效了吗?现在为了控制违法违章,就禁止电动车通行。但是,又不能全部禁止,只是禁止了几条路,那么势必导致其他道路的电动车更多。这难道不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吗?

我不由得想:

对于不好的事情和做法,禁止就管用吗?

过年回家和朋友聚会,她说她儿子从小就爱吃糖,但是她为了保护牙齿,就严禁孩子吃糖,家里从来不买。结果孩子为了吃一口糖,就用家里买的其他各种零食,去换小朋友的糖,有时换到的是小摊小贩上卖的三无产品。朋友才发现,原来,一味禁止是不行的。从此,再也不限制孩子吃糖。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好多次被不同的老师发现他带零食到学校,在课堂上偷偷吃,还分给同学吃。第一次发现,批评教育,第二次发现,告知家长,但是仍然没有效果。他还是有糖,还是带糖,还是吃糖。我再次联系他的家长,家长说,早上出门前检查过他的书包,没有零食啊!我再问孩子,原来是他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用零花钱偷偷买的。于是我就问他,是不是家长不让他吃这些零食,他说是的。看,家长不让吃,孩子总有办法。为了达到目的,孩子把一点儿聪明都用在这上面了,没心思听讲、写作业。而且,这种饥渴越发展越严重,到后面就不仅仅是吃一点东西的问题了,而变成了一种心理问题。


人都有好奇的心理和逆反的心理,你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越好奇,越想干,也许本来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地强烈,但是架不住你的阻拦,增加了这份好奇心和吸引力。

我提到的那个学生,即使不吃东西的时候,嘴里也喜欢嚼东西,有时候把纸条放进嘴里。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喜欢做小动作。

——瞧瞧,家长以为吃零食不好,就全面禁止,结果呢?有什么好的效果了?一味禁止显然不管用。

二、

长安街禁止电动车上路,很是严查了几天。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些骑电动车的人,到了路口,面对执勤的协警,镇定自若,要么置之不理,照样骑到路上去,要么曲线救国,改走人行道。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协警只管你不上长安街,但是绕个弯骑上人行道,就不管了。正应了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关于养育孩子,一直有个流行的说法,叫“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后来有一些文章写了男孩穷养的故事,指出有的家长一味穷养,让孩子总处在物质极度缺乏的生活中,结果出现了一些问题,反驳了这种观点。

其实,过度的富有和过度的缺乏,都会引起问题。真正的好办法,当然不是一味溺爱、百依百顺,但也绝不是一味禁止。古代大禹治水,就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可见,疏导比拥堵更有效。


所以,如果不希望孩子做的事,你千万别严格限制、禁止,往往适得其反。

三、

不想让孩子做的事,其实有很多办法,都比一味禁止有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一对美国老夫妇很喜欢孩子,就邀请一群孩子每天到其院中玩耍。后来孩子们由玩耍变成踢球,夫妇俩忍受不了这种喧闹,可又不想将孩子们直接赶走,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希望让孩子们主动离开到别处踢球。他们开始每天给每个孩子发1美元,后来变成了0.5美元,再后来变成0.2美元。孩子们生气了:这两个老人真小气,不在这儿踢了。于是,孩子们就离开了。

前面提到的我班学生吃零食的问题,其实并不需要严格禁止。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超市里选购健康的零食,总比孩子在外面偷偷买小摊小贩的商品更安全可靠。对于吃零食的坏处,可以通过和孩子讲解,读一些故事书,看一些动画片,读零食包装袋上的成分说明,让孩子慢慢意识到吃多了不好。

相信很多家有儿女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总是拖延,不想睡觉,一到晚上让孩子洗漱睡觉,就像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不是有一本书叫《睡觉去,小怪物》,就写的这种现象?我儿子也是一样,不愿意睡觉,总是玩不够。于是我就撺掇他:找一天休息日,晚上你别睡,玩个够怎么样?他自己就说:不行,那我还困呢!我趁机说:对啊,会休息才能更好地玩啊!休息好了才有更多的精神,玩得更开心!孩子就没话说了。当然,也许当家长说:晚上不睡觉了,玩个痛快的时候,孩子真的不睡了,也没关系。让他试一试,第二天肯定精神不好。有了自己的尝试,孩子就知道不睡觉不舒服了,以后对睡觉就不会那么抗拒。

不想让他看电视?不想让他乱花钱?……个个问题,都是一个课题。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千万别指望禁止就有作用。恰恰相反,越是不想让他做的事,越应该让他接触一下,用亲身体验,感受到你禁止的事情的弊端,那他自然就不去做了,至少,不会那么偏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越要让他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