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日子不紧不慢过着,从城南到城北,十来里的路程,需要来回穿越整个城区.而今的城市,俨然有了大都市的模样,车水马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华灯初上,还有些灯火阑珊.慢慢习惯了城南的宁静美好,风物往事有着众生喜乐的真实.洗茶泡水,煮茶燃香.生活还是不乏趣味,一饭一蔬,一草一木,四时风物.

秋色渐浓,看着叶子一片一片由绿转黄,仿佛太阳把所有的光辉都留给了它们,浅红,深黄,大红,颜色丰富,层次分明.我站在45个孩子面前,它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天赋,不同的优点.而我只能用同样的方式上同样的内容.如果用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这些孩子,那么称得上优秀的屈指可数.可是我们只从一个角度去放大孩子的某项优点,那么几乎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一片树叶就像是一个孩子,树叶里本身含着不同比例的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等.色彩正是这些元素和阳光的化学反应.树叶已经极尽所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可是总有一些树叶吸收不够,导致颜色不够稳定,率先发生了变化.而那些上面的,向阳的总是绿的更长一些.再过些时日,我想应该都会变成一色了.不过最终也逃不过凋零, 自古逢秋悲寂寥,说的也是.

前几日看了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一贯的励志题材,导演苦心营造了一个温柔的故事,可是在现实的面前还是显得苍白无力。可能是我喝惯了鸡汤口味有些异样。阶层固化并不能这么轻易的消除,问题孩子的问题也不可能就是纯情的流泪告白和新奇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习必定是一个艰苦卓越的过程,保持学习的“兴趣”到了后来也只能用意志来诠释。理想主义的教育应该是“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可是我用逻辑学课上学到的那点皮毛也能判断出这是个谬论。学生是个群体概念,在这个群体里,有着不同体质,不同基础,不同环境出生的人,所以教育教学也就一定有着不同的结果。生活不是艺术。如果一味地把教育当作电影剧本去创作,用几句华丽的台词去演戏是可以的,但用之实实在在的教育,那可是万万行不通的。世界不会那么简单,怪物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我始终觉得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里仅仅占了小部分,最多三分之一。大多数的时候是家庭社会教会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好。真话就像童话里泡沫一样,戳破了就不美好了。传道受业,业都授不过来,自己的道行也不够,还是少误人子弟吧。不过我倒是很看重电影里的全科教育,数理化通吃、语文艺术天文地理全扛,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生状况,整合更好,估计以后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食堂里白菜使劲炖肉,百合始终炒西芹。鸡腿配着南瓜汤,周五的早上永远是喝粥。生活里满地都是鸡毛,我们更要抬头看看远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