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玩”的时间,那么“玩”什么?

      说起当下不太令人满意的教育,大家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一条由于说多了而感觉有点“嘴滑”的“应对之道”:多给孩子一点“玩”的时间。


    那么,“玩”什么呢?问孩子,有点茫然,漫而应之曰:反正就是不用读书做作业,就是“玩”吧。问大人,也有点支支吾吾,道不出一个所以然。这一下,好不容易找到的补救当下教育之弊的“玩”之道,显得有点空空洞洞。

      “玩”什么?这个问题看来不是“不言而喻”,也不是“不证自明”的,大有“好好想一想”的必要。“玩”字被一下子“提起来”,举到高处,“双脚离地”,成为所谓“教育”的对立面和“对照组”,像是被“抽了真空”一样,成为抽象的东西。在现实中,玩也像“失了灵魂”一样的情形,其实可以发现不少:两眼呆滞、对着手机屏机械式地“切西瓜”,也被称作“玩”;对着“山间之朝暮、山间之四时”的美景,不用眼睛看,不用心灵去体会,只知道举了相机,存储为数码也就“放心”了,这也被称作“玩了”,而且不虚此行。

      读书做学问,失了灵魂,当然可怕;“玩”也失了灵魂,那就更可怕了。其实,根子只是一个:生活感,你去哪里了?生活感,就是把生活看成整个儿的。我们都应该成为“生活的孩子”,在生活中找到生活,那就是一生的幸运。不论什么东西,归结到生活总有那么一股子鲜活的劲儿。

      如今,我们听平常有些人说话,老爱把生活拆散,拿时髦话来说就是“碎片化”。而且,碎片与碎片之间,还老是对立着,比如“快把功课做完,就可以玩了”,不知不觉生活就成了做功课与玩的两块碎片,这两块碎片还是崇尚“斗争哲学”的。


日产GTR

      这里,我想说一下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玩赛车游戏的事儿。他还在幼儿园时接触到了游戏机,大概是男孩的天性吧,一下子就被赛车吸引住了。慢慢地,就对汽车感兴趣,什么GTR、布加迪威龙等等名牌,朗朗上口;慢慢地,又对汽车发展史感兴趣,什么奥托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由其稚气的口吻说起来,俨然给人一种“崇高的历史感”。再慢慢地,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根本“关不住”,知识的眼睛已经想要把汽车的内部“翻开来看一看”了,于是就对机械的知识感兴趣。等到了中学,自然而然地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亲近起来。不仅如此,汽车还与人文接通,读到海明威早年一篇有关汽车与人们崇尚虚荣心的关系的文章,能够一下子读懂。你看一看,这一条长长的路径,从玩开始,与学习与功课融合,整个儿的就是一片灵动的生活。



      生活多美啊。这不是空洞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真的东西。人就是要保持这一种兴会淋漓,“浸”在生活中,就像“浸”蜜饯一样,否则就难免“未达一间”,入不了味儿。不仅读书做学问是如此,玩也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孩子“玩”的时间,那么“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