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陈

     今天想唠一唠昨天看过的一部电影《比利 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导演。最近网上有不少这部片子的评论,其中不乏《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主流杂志。120帧电影新技术和李安是电影宣传的主要亮点。对于我这样的技术盲,再跟我解释更多120帧的概念,也是一脸的迷惑。听说片子在美国市场受挫,不少观众诟病自己没有在电影中得到自己想要的120帧能显出的战争大场面和对于战争的鲜明态度。看完电影,我的直观体验是,不知道了发生了什么,却莫名的流了眼泪。看完试图去发现我为什么流泪的原因,却怎么也找不到。问自己看完电影以后有什么感觉,只能说一种不可描述的feeling。

      走出电影院,立冬以后的上海还没有那么冷,甚至有一点热。站在西西里冰淇淋店的门口,各种颜色口味的冰淇淋和诱人的图片让我挪不开眼睛。减肥吗?可是我很想吃。吃一个球就好么?抹茶味还是芒果味?可是我两个都想要。我拿着两个球的蛋筒,幸福的吃了一口。想起了小时候,一年只能吃一到两次冰淇淋,而且只能在夏天。如果那种橘子口味,能把舌头染色,方方的冰块,也能称之为冰淇淋的话。

       走到离影院最近的公交站,公交车里面传来一阵争吵声,一个戴眼镜30多岁的男子,声音很高,对着售票员一阵数落。隔着公交车的玻璃门,售票员的脸已经明显气炸了,恶狠狠语速很快地回击。眼镜男旁边一个扎马尾的女子,应该跟眼镜男一起的,气鼓鼓地加入到争吵中。双方声音越来越高,看出来谁也不让着谁,周围的其他乘客好像都觉得很无奈。前门未打开,新来的乘客上不去。公交车司机大手一挥,似乎跟其他乘客说,不好意思,你们下车乘坐后面的车吧,我们这趟车开不了了。其他乘客带着怨气陆陆续续下车了。公交车占着停车道,后面新来的车过不来,一直在停车道的三位老阿姨,使劲敲敲司机的车窗:“侬能把车子往前开一开伐?挡道咧。后面车子哪能过来啦?” 司机边启动车边跟售票员一起跟后面的那对男女对骂着往前挪开了一点。眼镜男女刚才愤怒的表情里流露出一点羞耻而且后悔的表情,却始终没有离开座位。也许他们想退一步,但已经骑虎难下吧。

       公交车不想坐了,想想到家也就4公里,要不然骑魔拜单车回家吧,手机搜索了最近的自行车,扫码开锁,把导航开好,点开虾米音乐,一路骑行。天渐渐黑了,华灯初上。骑行飞驰,柔柔的风吹着额前的头发,外套风衣在风中摆动。电瓶车从旁边疾驰飞过,自己骑行路过遛狗的行人。车在向前奔,周围的大部分建筑,人群,灯光,从我身旁掠过,就像时光一样,渐渐远去,而我来不及看。想起10岁生日拥有自己的自行车,小学中学有六年骑行上学的日子,每天路过的街道,一起说笑的小伙伴,历历在目。。。渐渐竟感觉有点孤单和鼻酸。。。。

      人是带着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走进影院去欣赏电影的,如果有人觉得电影没有符合期待而中途离场,我想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他们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没有错。120帧有多厉害我不清楚,人类有自己肉眼无法感知的潜意识影响。想起那个心理学试验,让不认识汉字的外国人在一大堆文字视频图片里把喜欢的字挑出来。其实每个汉字影像的背后都设置了千分之一秒的笑脸或者哭脸,一闪而过,人的肉眼无法感知到。外国人凭借自己的第一直觉选择出来喜欢的字都是背后藏有隐形笑脸的汉字。

      站在舞台中央的比利,感受着不真实的荣耀和光辉,同时回忆着战时的场景,让他失了神,大屏幕上比利的表情,很复杂。橄榄球选手问他在跟敌人近身搏斗时候是什么感受,他一时语塞迟疑,说其实什么也没有感受到,橄榄球手仿佛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阵迟疑,比利说,就像橄榄球碰撞的瞬间你会想什么?橄榄球手笑了。姐姐不时短信催促自己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路,终止这个让她良心不安的错误现状,比利看着短信迟疑,在周围人的催促里回复:.一会儿回复你。

       电影没有故事,因为它真实的像生活,像我们面对生活种种的复杂情绪。特别是陷入俳佪,矛盾纠结又必须在某个时间点被迫做出选择的时候。没有一种信仰能帮助人在某种困境里完全不迷茫。比利流露出的小情绪,透过大屏幕传递的微表情,无意触动有共鸣感的观众。有故事的电影,多多少少带着某种普世的价值观。讲述生活情绪的电影,能抓住感受到这种感受的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影响力。

        比利的羞涩,彷徨,纠结,犹豫,怀疑,开心,失望,无奈,失落,难过。。。我们何尝没有过,导演何尝没有过或者正在经历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