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bc想到一二三

1

abc->abd

ijk->??

2

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应该是,这也太简单了。

就是最后一个字母,按照字母表的顺序,向后移动一位就可以了。

ijk->ijl

3

太正确了,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

不知道你想没有想过这样的结果。

ijk->ijd

ijk->abd

ijk->ibd

不瞒你说,我看到这样的推理,都是感觉,疯了吧,这怎么可能,但是再看看规律,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只不过这样的道理,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需要进一步的解释。

4

这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在面对一个现象的时候,总有一个抽象层级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即使并不只有这一个层级。于是,可以得出几个推论:

|当我们再看到有人和我们不一样的时候,这只是他们看到了不同的层级。

|需要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那个最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层级。

|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多穷尽一些层级,开拓我们的脑洞。

5

我必须承认,有些人的想法,我是无法理解的。在面对这样的无法理解时,我也有很多的选择。

|无视他,理解不了就不去理解,把他放到陌生人的队伍里,老死不相往来。

|对抗他,我的理解才是正确的,他要按照我的来,如果不顺从,就敌视。

|引导他,我的理解是对的,他只不过是暂时误入了歧途,我需要把他引入正轨。

|理解他,尝试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虽然ijk->abd是一种很奇怪的想法,但找到其中的逻辑,就能找到和他沟通的共识。

哪个是正确的呢?

没有正确与否,都只是一个选择。面对不同的人,总要做出不同的选择。即使是再顽固的人,也在心中会升起过理解人的念头,那是他在面对他刚出生孩子的时候。你得知道,孩子有孩子的逻辑,不是无逻辑,只不过和我们不一样而已。我听到过关于孩子最体谅的话是,“孩子不是没有长大的成人,成人是长大的孩子”。

我们的逻辑变了,不代表曾经的逻辑是错的,只不过,我们多了不少的选择,因为经验的缘故。

6

永远尝试得出最大认可的选择的人,是为别人活的人;永远坚持自己立场的人,是很难合作的人。只有不停的根据自己意图进行调整的人,才是合作的最佳对象。

每个选项的重要程度一直在变,因为对方的重要程度一直在变。越是在乎,就越是需要理解。不只是工作任务需要优先级,任何事情都需要。如果总是把一视同仁放在心上,善良的你,可能已经坠入了别人的泥潭。

7

一成不变,一往无前,一如既往,一事无成……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是用来变化的基石,不应该去寻找“遁去的一”,而要在“一”的基础上,不断演化自己的思考和行为,多想想,“还有么”。

在《故事》里,罗伯特说,好的编剧是从无数的可能里找出最意外又最符合情理的故事,一个抱住自己最喜欢场景不放的编剧,是最烂的编剧,如果你没有从很多的喜欢里找出最喜欢,说明选择太少了,故事还不够好。

听评书,军师总是说,“主公,我有上中下三策……”,“三”是代词,代表很多。

下一次,再碰到一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得出更多的答案,就算是兜兜转转后,发现还是第一个最好,脑子遛了一圈之后,也是浮华之后见真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abc想到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