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两个男孩儿

小博和雪城是我的两个学生,分别在甘肃省的两个县读初中。小博略大,初二了。雪城初一。

认识他们俩自然是因为工作,在他们的家乡的学校实施在线支教项目。小博的家乡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县,合作至今6年时间了,规模也覆盖了全县。雪城的家乡,确切的说只有他上小学时候所在的学区是我们的项目地,归功于他们的学区主任的坚持最终促成了项目落地。

事实上在当地的合作都是以学校为单位的,老师们能注意到个别的孩子,除非是特别出挑的。对我来说,除了每次到学校的回访,每年的夏令营也是我认识孩子们的好机会。小博与雪城就是通过夏令营记住的。当然来参加夏令营的娃本来也是出挑的,在众多出挑里留下印象也说这俩孩子还是有点特别的哈。

小博参加的是2017年的夏令营,那年夏天他四年级。个头并不高,还有点婴儿肥,不是很爱讲话,是个有点安静的小男孩儿。意外的是,在为一场演出选拔主持人的时候,小博的老师推荐了他。老师说这孩子大气,能镇得住台。每年夏令营的主持人都是我负责带的,小博就这样跟我有了更多接触。果然这孩儿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记忆力很好,主持词记得很快。每次彩排走位,关键时候总能给出最恰当的建议。

而让我真正记住他的是他的眼泪。作为主持人在正式演出的那一天,崔博的表现不算精彩,甚至因为紧张忘了词儿。说是演出更像是一场孩子们与我们的志愿者、资助人的一场联欢。联欢会上有有一位杨阿姨讲述了自己在小博的家乡度过的青春岁月。来自上海的杨阿姨是相应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去到小博的家乡。而我们的项目能够在当地落地也是因为杨阿姨的牵线。杨阿姨的故事讲完了,上台串场的小博已经泣不成声。当时我真是一脸懵,完全不知道小博发生了什么。我示意领队上台问问小博。小博的泪水是止住了,但是能感到他还是很伤心的,抽泣着说:“我的家乡条件很不好,她还来帮我们,杨阿姨一定受苦了,我希望她生活幸福。”听到这话的杨阿姨再次上台给了小博一个大大的拥抱。在场很多人我想都感受到了这个小男孩的善良和美好。而我也记住了他。后来小博一直跟着学校的直播课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当时也顺利地考入了县城的初中继续学习。直到我们的优苗计划启动,联系小博问他是不是愿意参与这个项目,他和爸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这样跟小博的联系一直至今。

雪城则是另一个故事,他来上海夏令营是2018年,那时候他三年级。是个比小博更安静的男孩。那一年的夏令营共有6个学校的30个学生参加,在上海活动一周。安静的雪城并不引人注目。直到有一次在大巴车上我坐在了他身边问他来上海最想去哪儿,他回答是科技馆。没错,是科技馆。他说的很坚定,甚至能感受到不是因为懵懂随便回答我的。是真的想去。

在上海城市规划馆的参观之后,夏令营的孩子们都要完成一个对自己家乡建设规划的作业。那天让我记住雪城的是眼神,他趴在规划馆的地上,摊开的夏令营手册上写写画画,不远处还有个被爸爸带来参观的2岁小男孩,模仿雪城趴在地上比划着。我问雪城要不要去另外一边有椅子的地方跟同学们挤一挤,他摇摇头说让他们用吧,我这样能行的。说完看我没有走开的意思,又腼腆地笑了。然后继续认真地投入在作业里。画了两下不知道想起来什么,他又靠近了那个2岁的娃近了一些。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怕小男孩摔着,离得近可以保护他。优苗计划启动的时候我是通过带他去夏令营的学区主任包老师找到他的。包老师反复告诉我,雪城一定有潜力的,他需要机会。雪城就跟随优苗计划学习至今。

这个假期在陪他们复习和预习英语,主要是进行单词的记忆和听力的练习。春节期间也没有间断,这其实让我挺意外的。这时候的男孩子不是最爱玩儿吗?!可他俩说有时候玩儿多了也没意思,学学英语也不费劲。当老师听了是很欣慰的。假期期间还去参加4年级优苗的班会,作为学长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很受欢迎。说实话轮到他俩上台发言的时候,我甚至有点紧张。很奇妙。

明天开学,他们俩都住校,我们又要恢复到每周线上联络一次的节奏。希望这一学期,我们都能给彼此带来成长吧。我挺喜欢这俩小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喜欢的两个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