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未必和寡

图片发自App

曲高和寡。

曲子好听,但是能欣赏能唱和的人却很少。喻好的作品能理解的人少。

曲高和寡出处为战国楚.宋玉 《对楚王问》,有“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演化而来。

这从现实来说真是那么回事。

为什么呢?

其出处是从音乐来的,我们就从音乐说起。我们知道音乐唱法分许多种,民谣,通俗,美声。其最高等就是美声。

可是,唱美声因为对音乐的修养要求也高,一般人欣赏不来。

通俗和民谣就接地气,大众都能哼两句。

若文艺作品不论是诗、书、画。我们普通人最多评论是两三字,好看,写得好,画得好。

为什么好,从哪看出来,就无从谈起 。

因为,他(她)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就说不出所以然。

图片发自App

其实,越是顶级名人的作品我们越是看不懂。

因为他的作品浓缩了知识的精华,还有自己创造蕴含其中。

比如《周易 》、《诗经》;比如黑格尔哲学,尼采的著作 。

我们读起来都很艰涩。

但大家都公认是最好的作品。

这就引起我的提法,曲高未必和寡。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作品在面世时,的确没多少人懂,很少人欣赏。这就是“曲高”。

可是,经过岁月的沉淀,经过后人的体味验证,它的魅力逐渐显现出来,被一代又一代人发掘光大,推陈出新,越发地灿烂 ,被许多人所熟知。

所以,说曲高只是面世的短暂,知音少。历经时间打磨以后,它的光彩终于散发出来,并被奉为经典。

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传诵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曲高未必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