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头记的一点心得

红楼梦从问世至今那真是另无数英雄为之折腰,红学家们也分门别派,最为显著的便是新、老两派红学家,两者最大的区别可以用新红学家说老红学家的话来总结:“你们这种读红楼梦的方法在我看来就是猜笨谜”。观点的建立不能靠闭门造车试的瞎猜,得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不光是新老红学家的区别,同时也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近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的区别。

就拿本书作者一事老红学家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分别给出《红楼梦》就是写董小宛的;又有人说不对,《红楼梦》就是纳兰性德的自传;还有人说不对,《红楼梦》是康熙、雍正朝政治的影射。新红学家的代表胡适说,这么说,证据呢?没有证据,胡说什么呀?一边儿去,看我来。胡适找大量的史料,反复对比,最后得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在这里就要将老红学家的方法一下子打倒吗?不是的,因为硕大一部书的心得体会哪能全是靠考据得来的,那红楼梦与侦探小说有何异?

红楼梦一书作者说中写到一书大旨谈情。情又非数理化,不是客观不变的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怎么能考据?

我自己的方法是:自己的诸多观点要相互自洽,合乎人性逻辑。不自洽就如同搬起石斗砸自己的脚一样,数学举例:前面2+2=4,后面4-2确不等于2,这就是不自洽,这样的不自洽还能检验自己是否理解有误?还是书中本身内容就有不足之处?

总之一部优秀的作品自洽是基本。曹公在书中已经借贾母之口点晴: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个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色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生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才子,就不如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自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石头记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