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与何人说 走进柳永的精神世界

中华文明是生命力迄今最持久的地球人类文明,没有之一。文脉不绝,让我们得以有幸品味浩如烟海脍炙人口的古人佳作,譬如,我们常常都会说唐诗宋词,其实这也是在动态中的集体意识扬弃下标定了“诗”与“词”各自灿烂辉煌地顶峰的历史符号。今天我想从一个点,而非一个面领略、管窥一下宋词中间的美好。

宋词中个人以为柳永作为抒情见长该是无有出其右者的。柳永多半生浪迹于烟花柳巷之中,所作填词也多以男女之情为主,留下了大量温婉悱恻佳作。蒙上天眷顾,柳永既多才也多情,二者并作一也是世间罕物,难怪处处留情债啊!没有了情债恐怕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美好的词文供我们品咂赞叹了。


最喜柳永的《雨霖铃》,词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你看,柳永将一幅与情人离别的场景只通过文字却有画面一般地呈现。上阙中,首先镜头从大广角远景开始,寒蝉、暮色、雨后和江上烟波等等,勾勒出凄楚悲切的情人离散的哀伤意境和色调。色调是昏暗寂寥的,情感是低落落寞的。席梦容的一句“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可以作这首词的注脚的。情话延绵不绝,江畔客船却一再催促,两情人只得相扶淌下两流滚烫的热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下一句的描写“无语凝噎”又显得自然且贴切,一边“兰舟催发”想必喧腾,动;两情人“执手相看”无语,静,一动一静的反差下是不是更具画面感,更具戏剧性。接下来画面从聚焦的两人身上不断拉大拉大,最后定格在烟波氤氲的大江,无垠苍茫的大地。上阙作者个我们展示极其高超的写作技巧,词句的画面感栩栩如生。唐诗大家中,王维被称为“诗中有画”的艺术标签。柳永单凭此《雨霖铃》上阙就可称得上“词中有画”的名家了!镜头由远及近,从宏观到人物,人物细节表现结束了,镜头一抬投向了大场景的山川大地,集富画面感觉。

下阙,偏重议论、抒发。有情的人儿自然心心念念长相厮守、耳鬓厮磨,然人生事不如意事常八九,剩余一二事也是不尽如人意罢。“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也一定会斩断情缘,无复重见的。为何?柳永生活在北宋年代,不比今日交通极不方便,离别在很大概率下意味着余生难再谋面,这在铁路普及以前都是普遍发生的。还有一个缘故,古代的文人,能够舞文弄墨的大多都是谋求仕途的,视事之地由不得自己。所以不论宋词,唐诗在古文中,在古诗词中伤离别的文字俯拾皆是。看官来看,柳永这个离别恰又适逢在悲秋、苦秋和伤秋的秋天,天不遂人愿,秋在文人的义项中只有悲苦肃杀之气,此一番更加深了离别的情绪浓度。

可见柳永在刚刚结束的此一番感情中,是真实的用了真感情,用了全力的。作者一直不能从情殇中走出来,似有不再燃情于他人之志,之思。此处,我们应该给他掌声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柳永的《雨霖铃》真的很美,很有味道!佳句天成,可堪为宋词代表之一上乘之选。闲暇捧读数遍,如甘饴入口,如花香沁脾,如美人在畔!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撤除请联系

欢迎点赞,评论及关注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与何人说 走进柳永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