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然而事实上,很多看起来活泼开朗的人也不能幸免

2016年7月消息:抑郁症在全球的发病率约为11%,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患。儿童抑郁症的发病率为4%,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为6%。

许多人可能很难将抑郁症与孩子联系起来,然而事实上,有些孩子不仅仅是抑郁情绪,他们得的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综合征,它不仅包含沮丧悲伤,还有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

上有个14岁的少女自述自己得抑郁症的经过。她曾经也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在自己喜爱的艺术爱好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无法平衡,不堪重负。

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她拼命努力,然而事与愿违,成绩一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可悲的是,在出现早期抑郁症状的时候,没有得到家里人的重视,最终因长期压抑无法释放的情绪陷入抑郁的泥潭。

得了抑郁症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世界变成了灰色,他们不知道在为什么而活,生命失去了意义。大部分孩子出现胃痛、恶心、头痛、腹痛的躯体症状,还有一些孩子出现厌食、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有些孩子用自残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抑郁症患者高发于顺从型的人群。顺从型人在萨提亚心理学派也被称为讨好型人,他们在意周围人,会为了周围人高兴而刻意配合和讨好。

01微笑的背后是讨好的忍耐

很多人觉得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然而事实上,很多看起来活泼开朗乐观的人也不能幸免。

2017年6月,英国东米德兰兹的诺丁汉郡的16岁少女,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前在周围所有人眼中,这个名为Maisie的姑娘,活泼开朗,学习不用父母操心,笑起来没心没肺,在他人眼里,永远展露出最可爱的样子。

直到孩子死后,父母才从警方的调查中得知孩子因为重度抑郁而选择自杀。在孩子温顺的表象背后是不愿意发生冲突的忍耐的讨好,而不是真正的内心平静。

许多抑郁症患儿,经常被父母教育“要为别人着想”,经常活在和邻居家孩子的对比中,经常只有满足了父母的期待才会被表扬甚至被爱,经常被父母教育“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应该……”

习惯了为父母而活,习惯在意父母的感受和评价,在意老师同学的感受和评价,唯独自己的感觉却被忽略了。而让所有人认同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高压之下的孩子的心灵,如同被拉扯到极限的橡皮筋。

02压抑的内心,痛苦的自责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想去死,没有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这是一个叫“走饭”年轻女孩生前在微博留下的消息,她在学校宿舍自缢身亡。在她留下的日记中,看到了她的孤独和无助。

顺从的孩子经常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远离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在抑郁的时候,他们常常把不是他的错也揽到自己身上,他们常去负不需要负的责任。

如果经常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会被家长打骂及苛责,那么他就很容易形成“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否定的信念。就算他日后表现得再好,也很难会对自己满意。

曾有记者追踪调查了一些患有抑郁症的日本女孩,她们的心灵就像她们的身体一样,伤痕累累,无法愈合。她们选择用刀片划开光洁的肌肤,看着鲜血从身体里溢出,旧伤口的血痂还未愈合,新伤口的鲜血就已溢出,一条又一条的伤痕,像是扭扭曲曲的蚯蚓,附着在少女们的身体上,诉说着不堪的过往。

这些女孩子大多在很小的时候遭受过性侵,还有一些饱受家庭暴力的折磨。那些压抑的不堪回首的伤痛深埋于记忆之中,在潜意识中留下自我谴责的信念。

03“被忽略”所引发的“不安全感” 很多抑郁症病孩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那就是曾经有被家庭忽略的经历。“被忽略”引起的恐惧、焦虑和愤怒是导致儿童抑郁的重要因素。

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他会问自己:“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管我?不爱我?”在等待、要求未果之后,渐渐长大的孩子会变得很失望,并转向攻击自己。

8岁的东东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他的父亲和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经常在家里激烈的争吵,内心的不安全感显然对引发东东的抑郁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实中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抑郁症总是后知后觉的,即使到了孩子轻生自杀这样严重的程度,他们也不愿意接受现实。殊不知,早发现早治疗对孩子才是最好的,否则将给孩子造成终身的遗憾。 对于出现轻度抑郁情绪的孩子,要给予关注。

(1)“把握灵魂”的教育。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说,我现在终于明白教养孩子绝不仅仅是修正他的缺点,同时还要发掘他的优势与美德,帮助孩子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使他的积极人格特质得以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孩子的优势,从他表现出来的优势中去引导启发他,他把这叫作“把握灵魂”。

对待孩子,应该给予正面的鼓励,发挥他们的优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缺点,他认为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改正掉缺点。

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抑郁气质的玻璃心孩子至关重要。

(2)区分“我”和“我做的事情”是自我接纳的关键。

很多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急于否定自我,是没有分清“我”和“我做的事情”这两个概念。“成绩差”只是我做的事情不够好,而不是“我”这个人不够好。父母不喜欢你犯的错误,并不是不爱你。 能够分清这两个概念,能够帮助孩子摆脱自我否定的误区,实现自我接纳。

(3)跟孩子一起学习宇宙的世界观。

若停在自己的痛苦里,你的痛苦就是整个世界,但如果能把自己的世界变大一点,让我们的心离开自己出去看一看,那么痛苦不过是个点而已。

(4)让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健康地活着比活在别人心中的样子更重要。

有愤怒就痛快发一次火,有委屈就大声哭出来,不高兴就不要勉强自己笑出来。

那些被压抑的情绪需要被看见,需要表达。活着不是为了别人都满意。

对于已经重度抑郁的孩子,一定要勇敢面对,积极治疗。

(1)有界限的建议。

正面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实只是走过第一关。每个抑郁症孩子的父母,要承认自己同样也是心理疾病的人,孩子的行为是父母内心的折射。

父母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比直接给出正向的建议要有效得多。过度正向的鼓励、指导或建议,对抑郁症的子女来说,只反映着父母虽然想接受自己的病,但还是无法理解自己在疾病中的经验与感受。

(2)无条件的陪伴。

对生病的孩子而言,父母无条件的陪伴,是给予他们最大的接纳。

对于抑郁症的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他们体验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力感,他们没有办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做某一件事情。

而父母无条件的陪伴,无疑是对他们内在价值的一种认可,无形中会增强孩子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3)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适当的运动,对增加体内多巴胺分泌,调节负面情绪非常有益。同时增加户外活动,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有时间就陪孩子出去走走吧。

没有人规定孩子必须要做怎样的孩子。但父母应该做怎样的父母,却是可以去探讨去学习的。

父母是一辈子都需要精进的职业,让我们都学会表达,学会释放,学会做自己。

内容来源参考书目:《共情: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临界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以为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然而事实上,很多看起来活泼开朗的人也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