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说史之一河湟重镇,高原明珠--西宁

河湟重镇,高原明珠---西宁

      西宁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之路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河湟地区文化就已产生并发展起来,1924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湟地区发现朱家寨遗址,还发掘了马家窑文化与卡约文化墓葬20余座。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古羌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对西部许多不同族群的统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等。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涿水草而居。商朝时,殷人就把中国西方的许多部落统称为“羌方”。 

      西汉时,在汉武帝之前,羌族人从来不知道互相团结,而是喜欢互相仇杀,所以始终不能集结成像匈奴那样强横的力量,更谈不到建立国家组织。后来,由于汉朝官员的压迫与羌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其开始团结起来,这种现象在东汉表现的更加明显。

      后来,匈奴借鉴了张骞通西域的经验,认为可以联合羌人,一起袭扰汉朝。一时间,匈奴将羌人引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时刻准备对汉地发出攻击。面对这种形势,汉武帝果断决定,要斩断匈奴右臂,意即打破匈奴的计划,打垮羌人的兵力。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据史学家朱世奎先生介绍,西平亭是一种军事防御体系和邮传系统。据《水经注》记载,西平亭建立后,西汉还在今西宁乐家湾一带设立了东亭,在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设立了长宁亭。西平亭的设立,标志着今西宁一带正式纳入了西汉的军事防卫体系和行政管辖范围。

      汉朝军队开始时的军事行动并不顺利,多次失败,汉朝设在该地区的管理机构行同虚设。汉宣帝时赵充国挺身而出,向皇帝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军事上的边防,二是离间羌族各部落而侦探其预谋。赵充国以七十多岁高龄亲赴前线了解敌情,制定作战计划。在军事上取得初步胜利后,参战汉军已达6万人,因此开支日巨,国家负担沉重。赵充国认为只有采取罢骑屯田,强兵足食,在湟中地区作长期打算,才是战胜羌人、巩固边防的良策。这些政策不仅对战争胜利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维护当地长治久安起到了异常重要,同时也缓解了汉族和羌族的矛盾,使得二部族在一直和平共处百年之久。 

      东汉建安中分金城郡置西平郡,隶属凉州。治所在西都(今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间湟水流域地。属凉州刺史部,管辖西都、临羌、安夷和后新置的长宁县。

      为了更好地经营和发展河湟地区,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以汉代西平亭故城为基础,修成西平郡城。据史书中的描述,西平郡城东起共和路,西至南川河,南起古城墙,北抵湟水,城周4.2千米。三国时期西宁处在魏国的统治范围内,人口不断增多,经济也在平稳发展。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等地方政权,先后在西宁设立了西平郡。三国时期,曹魏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郡治就在西宁。西平郡设立初期,郡治一直位于西平亭城堡,没有修筑城池。

      隋末天下大乱,隋朝统治名存实亡。唐朝建立之后,对周边地区逐步建立和强化统治。贞观九年(634年),唐太宗派李靖、李道宗、李大亮、侯君集、等将领攻打吐谷浑。李道宗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击败吐谷浑军。李靖的部下于曼都山,斩杀吐谷浑名王。李靖大破吐谷浑天柱三部落,收杂畜二十万;李大亮又俘获吐谷浑名王二十,杂畜五万,到达且末西境。吐谷浑王伏允的儿子伏顺率全国投降于唐军,伏允自缢而死,吐谷浑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远赴长安与唐朝通聘结好。之后唐太宗遣使到吐蕃回访。公元638年,松赞干布击败了青海东部吐谷浑,进军到唐朝羁縻少数民族的松州。韩威率轻骑侦查吐蕃军,反为所败。唐朝派出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等将领与吐蕃交战,唐军主力侯君集部还没出手,唐军先锋牛进达部已经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退兵谢罪,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唐朝恢复了对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的控制。松赞干布派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其他宝物数百,前来求婚。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将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从此200多年间,两国使臣和商人往来不断,终于在长安与拉萨之间,踏出了一条3000多公里的黄金路“唐蕃古道”。  这也使西宁的商业贸易、农业以及畜牧业大大发展,西宁也成为河湟地区的商贸中心和枢纽重镇。

      唐代“安史之乱”后,唐军东撤,西宁成为吐蕃的军事驻地。后来虽然战乱频繁,但作为吐蕃的战略后方,西宁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一定发展。

      宋初,西宁(当时称青唐城)是地方政权唃厮啰的都城。这一时期的西宁,一直处在唃厮啰和北宋的互相攻伐中。公元1104年,北宋收复了青唐,改青唐为鄯州,后来又改为西宁州,州治就在西宁。这也是“西宁”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北宋灭亡后,西宁先后被金和西夏统治,连年征战,但两朝仍在西宁设置西宁州。元太祖21年(1227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南渡黄河攻占西宁州,并入元朝统治。明朝建立后,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设立了管军管民的军民卫所。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西宁设置了西宁卫,并修建了西宁卫城。次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即今西宁市。

      清朝建立初期,西宁的行政建制仍沿袭明朝。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西宁府城的地理范围与前朝大致相同,城池也多次修补、加固。清朝统治下的西宁,政局较为平稳,西宁府城的经济、贸易、文化等进一步发展。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正式成立西宁市。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

      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西宁发展也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城说史之一河湟重镇,高原明珠--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