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为根 众信则立

心诚为根  众信则立

文/三木秉凤

立木秦门史页新,

七雄霸业信为因。

谋得万顷双肩负,

岂若精诚载众心。

  "诚"是什么?"信"又是什么?诚信乃立人、立家、立业及立国之根本!实为真、善、美也。

      《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人类生产生活等基本秩序的维护,需要他律和自律两种手段。他律体现于法律性之强制,自律体现于道德性之自觉。

        当今世界的帝国性资本经济,理论上以契约作为交易基础,而公有性社会经济,理论上以道德作为交易基础,但法治经济与道德经济都离不开诚信这个社会基础。我们平凡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永远不能打破,即诚和信,一旦打破,便从此失去了立世立身的根本。

        "诚信"虽说是一个道德范畴,却是我们的第二个“身份证”,它要求人们待人真诚,言信行果,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诚"是什么?是心之至真,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宋代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也"。"信"是什么?就是信任、信赖,是相信对方能够正确行使权利,敢于承担责任的理性状态。这是人与人之间,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前提。

        宋代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诚"是真,“信"是实。诚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真实可靠,还要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童叟无欺。

  俗言“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君子之间靠什么淡泊而情长?这就是“诚"与"信"。

        诚信要求我们,首先自我要具有赤诚之心,坦坦荡荡,正气临身,以情通情,以心交心,这是君子间交往的基础和前提。二是一旦认定可交,要百分之百信任对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错包容,大错共当,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这是君子之交的过程和结果。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而,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信者,人之道也” 。

  "诚"是什么?诚就是自然真实,效法天道,这是自然的道理和规律。“信”又是什么?“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内心确认,是彼此信赖且相互确信。二者虽有微弱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

      《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  然而,今之常人大都对诚信理解起来浮浅,运用起来无知,对于诚信之无价之宝,透支无厌。很多人因为星星小利,对身边的心诚可信之人,轻易施以小技小术,自以聪明,反被其误,得之东隅之小,失之桑榆之大。近小人远贤宾,后当历经沧桑艰难之时,方知朋友之贵,但情已尽失矣。

  文化融合,是一种诚信基础上的自感自知自觉行动。当今世界文化,正处于自觉觉他的民族大融合之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法治思维,与东方传统文化的道德思维,相互吸收、兼融且互促。这种发展趋势,将在中国的“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中完美体现。《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保留民信,这是因为“民无信不立”。无信不立之民,尽管丰衣足食,但已失去做人的意义。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自律与他律,在诚信基础上的大融合,将成为世界道德文化的新型存在方式。

  "诚"与“信",是人生的两大无形法宝,它们存在时并未感到可贵,可一旦丢失,人性的灵魂将不再陪伴你。因为诚信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人只求物质私欲,而不讲诚信,则将与禽兽无异无别。

      《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与《易经》之“厚德载物”,同工同途。诚犹如树木之根,信犹如源头活水。以诚信立国,国无不尊,以诚信立家,家无不兴,以诚信立业者,则业无不旺!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实就是以王道政治恩泽天下,以“大道”之德风靡天下,以文明之'情大化天下,而诚信则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最终将以此为基础一统世界!

              2018-02-23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诚为根 众信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