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感悟(第一模块、第二模块)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感悟(第一模块、第二模块)

福州市麦顶小学 李晓燕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走进了千家万户,甚至飞跃大西洋,一时间感觉全世界的学生都在上网课。一直以来,我都坚信技术能够改变我们的课堂,更好地服务与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各行各业已经都在加快脚步融入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必须要是实现信息化。可如何信息化,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妨去书中想寻找答案。

正如书中提到的“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技术就会立刻让我们的课堂得到长足的改善吗?”很遗憾,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这是需要我们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够抵达的,那么首先刻意练习就要我们离开舒适区。离开舒适区是痛苦的过程,会走错路,会迷茫,会困惑,会质疑,会否定。这个暑假,我开始阅读这本《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期待能有所收获,希望与更多优秀的老师们一起共读,与大家一起研讨反思,共同成长。

课堂必须以生为本,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一个人来看,一个长期发展中的人来看,而不应停留在一节课,一个学年。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慢才是快”,教师不应只追求于快速的让学生会解题,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应为追求进度而减少课堂活动的时间,前期的“慢”是为了后期的“快”打好基础。当然,课堂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设计不超过3个好的活动,学生才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活动才能够由浅入深,学生才能带来有质量的课堂生成,“才有高阶思维的形成,才能有效解决深度学习与课堂时长之间的矛盾”,即“少才是多”。

印象最深的是 “改变顺序,翻转理念”,里面提到的数学老师上课的模式怎么那么的似曾相识。貌似很“探究”,其实学生都是顺着老师定好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走,看似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其实参与面并不广。而通过改变课堂教学顺序,课堂开始展现以全体学生为本的新貌,学生开始参与对话与思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碰撞,升级。对于自己的课堂,也学习这样顺序的改变,让学生先进行探究,再通过小组活动归纳出规律结论,最后再迁移应用。三个环节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迁移应用将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尝试固定的一个教学模式了。

通过《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的阅读以及线上共读课程的同步跟进学习,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尽管还处于尝试的初始阶段,我希望能一点点去努力,慢慢去积累,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不破不立,不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就很难有新的突破。阅读仍旧在继续,收获也将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感悟(第一模块、第二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