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了好几年才追《琅琊榜》。前半的剧情较和缓,自十九集谢府生日宴开始就越来越紧凑精彩,布局也更加错综复杂,才忍不住一口气看到最后。整体觉得剧情安排、人物间情义的呈现、演员演技、角色鲜活度都非常出色。若要说缺点,大概就只有最初几集的剧情稍嫌沉闷,并且第一集就瞬间冒出太多人物,无法消化。但随着剧情发展,这些也就渐渐不是问题了。
曲折繁复的斗智斗力
前期梅长苏为了辅佐靖王,暗中挑起太子和誉王鹬蚌相争,这种借力使力的打法相对轻松得多(总觉得誉王靖王很像梅长苏的正宫和小三);等到靖王越来越崭露头角,在夺嫡之争中就会首当其冲,在那之后的每个局也明显地越来越凶险。个人觉得宁国侯府一战是全剧第一个高潮;后续则有卫峥劫囚、九安山叛乱和最后的赤焰案平等几个大高潮。
我最喜欢的就是卫峥劫囚事件。此事打一开始就很明确是靖王注定惨输的局面;不管有没有成功救出犯人,都将使靖王蒙受皇帝的猜疑。然而凭着梅长苏一连串精密的设计,竟能将情势彻底扭转,反让整件事变成一举让悬镜司彻底垮台的利器,巧妙且高端的布局令人叹为观止。从将计就计让夏江以为自己中了圈套(但其实支开夏江是为了怕被识破攻打悬镜司只是故布迷阵)、透过言侯演戏引诱夏江带路找到卫峥真正囚禁场所、故意让纪王撞见夏冬鬼鬼祟祟带着卫峥、以致夏江设局引靖王入坑的种种行为都变成像是悬镜司的自导自演,每一步都精彩绝伦。
在皇帝因夏江的指控而怀疑梅长苏就是林殊时,梅长苏的攻心计也很有意思。虽然他直承自己就是林殊,却也反问:没有绝对的证据,难道他承认自己是,皇上就真觉得是吗?如果他说不是,又要如何证明不是?这种微妙的感觉不禁联想到算命。算命的作用如何,「相信与否」是个很具影响力的因素。如果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算出来的结果也不知该不该相信,那有算就等于没算,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用算。
朝堂之上
我很认同《琅琊榜》中强调像靖王、沉追、蔡荃这类耿介刚直的人格,才是为政者最该具备的特质。但令人感慨的,就如萧景睿所说:官场浊,是因为源者不清;自清者却被人耻笑天真幼稚。不论戏里戏外都是如此。什么时侯才能见到一个真正崇尚赤诚纯良的官场文化?现实中恐怕很难。
「就是这朝局如此,我们才不能心灰意冷。」沉追对蔡荃说过的这句话很触动人心。朝堂上要让像这两位大人一样正直的人出头,不论是政局的风气、上位者是否具备慧眼,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梅长苏将兵部、工部的木牌烧掉,并说了一句:「我不会再对付他们,这两位大人算是醒来了。」也觉得相当感动。多少人从政时原本是抱持着胸怀天下的初衷,却在党争和官场浮沉中迷失了本心。要在大染缸中始终自清本就不易,世间又能有多少个梅长苏和靖王,能够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和信念,得以携手唤醒一众迷途者的初心呢?
我觉得《琅琊榜》中朝堂的发展还是比较理想化的。梅长苏透过挑拨两大势力的相争,让第三势力能够很快地崛起;这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真实的政局,全然不如剧中呈现的那么轻松容易。另外,梅长苏除了神机妙算外,一开始就有非常雄厚的外挂(江左盟的庞大势力)和太多可以利用的巧合(例如宫羽爹是谢玉当年派去刺杀景睿的人、拔掉楼之敬可以为童路妹妹报仇换取他的忠心、杀邱泽可顺便帮妓馆姊妹报仇等等)。不过这样的设定也是剧情需要,且主角的一路顺畅也有助于观剧心情,因此可以不用太计较。
很多人都被最后朝臣跪求皇帝重审赤焰案时,后殿中皇帝对着林殊下跪的场景撼动。看到君临天下的帝王披头散发、对着被自己害得家破人亡的故人之子,诉说着当年自己曾带着他放风筝……本应是怀旧动人的场景,一切却已昨是今非。皇帝心中是否真的有所愧悔?我无法说得很确切,只知如今两人之间,仅剩下永远无法跨越的血海深仇,怎能不胜唏嘘。这里演员的诠释太催泪。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上位者又有多少人能将这句话谨记心中?
看古代的朝局党争,不免联想到《后宫甄嬛传》这类的宫斗剧。相较于宫斗,政争的格局还是比较大的;无奈古代朝堂是男人的天下,女人们被限囿于后宫,除了争宠争地位,还能争什么?因此实在不能怪女子斗争格局小,追根究柢和男人女人所争的本质一模一样,不外是为生存或为功权名利,只是战场不同罢了。我颇意外《琅琊榜》中不但有女子在朝为官(夏冬)还有女性将领(霓凰郡主),并且都剽悍不让须眉,也算是亮眼的设定。
《琅琊榜》和《后宫甄嬛传》同是对白、文化底蕴和剧情脉络都很有质感的戏剧,在反派倒台时,也都能营造出感慨人心的悲凉氛围。即使是作恶多端如谢玉,在牢里望着窗外缓缓流下泪水时,这一幕也很令人动容。
角色和演员
《琅琊榜》人物设定非常出挑,除了主角群外,配角也都活灵活现,各有特色,是非常大的亮点。并且演员几乎都演技在线,没看到有演得不好的。
梅长苏的隽雅睿智、靖王的率真耿直已有过很多讨论,已不必赘述。我觉得比较特别的是,戏剧通常倾向以靖王这样特质的人物来作主角,但《琅琊榜》却以城府深沉的梅长苏为主,替靖王处理所有他不能做的「肮脏事」,让戏剧更有张力。霓凰郡主的部分,虽然外型不是我的菜,但演员侧露的霸气和英气也相当令人慑服。
配角中喜欢蒙挚、静妃、萧景睿、言豫津、言阙等,江左盟的飞流、黎钢、甄平也都很讨喜。我很喜欢言侯配合梅长苏将夏江引到郊外去的那场戏,「当年我收到讯息的时候,什么都不想说;但是现在我又突然想说了,就是这样(喝茶)。 」这段对白令我喷笑,忍不住刷了两次。这时真觉得姜是老的辣,这只老狐狸果然深藏不露。言侯的戏份虽然相对少,却令人印象深刻。
有蒙挚出场的地方都让人心情很好,单纯的武人性情总是可以适时缓和气氛;苏宅日常及蔺晨飞流的互动很逗趣。觉得原作者非常好心,这些主要配角都有安稳活到最后没领便当,唯独梅长苏为了做回林殊而回归沙场且病死也太悲了。主要并不是对林殊的选择有意见,而是私心还是希望火寒毒后遗症能够顺利治愈,毕竟他一生已经够苦了,历经十三年的卧薪尝胆和心力交瘁,好不容易得偿宿愿、平反冤案,纵不能留在景琰身边辅佐,也应该好好度过下半生才是。
反派部分,誉王的表现实在可圈可点。相较于平庸的废物太子,誉王的温文儒雅和假掰矫情,真很容易让人差点相信他是个贤王。梁帝虽然阴险多疑又忘恩负义,但人物的表现却不讨人厌(至少比甄嬛传的猥琐皇帝好太多),有时候还会流露出和蔼慈父的模样欺骗观众,结尾前与林殊的对戏更是撼动人心。
最不喜的人物应该就是夏江了,他的狡诈狠毒让人很想呼巴掌。秦般若虽然智力有限,但美貌极出众,不只是全剧第一美,放在戏外也是难得一见的美艳脱俗。
角色的扮相我觉得算精致,除了某些人衣服少得可怜(如般若就那三套而已)以及太子妃、少年林殊和蔺晨的浏海不太能接受之外。
其他剧情杂谈
《琅琊榜》剧情能感动无数观众,还是在于与赤焰案有关联的旧人之间的情感。包括靖王十三年来始终坚信祁王和林家清白的情感、赤焰旧部与江左盟人的兄弟情义、林殊和靖王深厚的友谊,都是整部戏的血肉。唯独霓凰对林殊各种澎湃的情感,虽然很多人认为催泪,对我来说却反而都是想快转的桥段。
古装剧不外以宫廷和江湖为主要路线,《琅琊榜》一口气结合了两者,是我觉得很有看头的地方。整部剧情节奏算紧凑,除了梅长苏一病再病,缠绵病榻和大夫治病的桥段有点拖沓;以及夏江设计陷害时,越紧张剧情就越拖令人生气之外,其他部分都还是很引人入胜的。夏江离间计部分的确很气景琰,梅长苏骂的那句「没脑子」相当解气。
火寒之毒与其疗法堪称全剧最唬烂。雪和雪蚧虫竟然可以治愈全身烧伤已经够唬烂了,其留下的火寒毒,竟然要靠全身「削皮挫骨、碎骨重塑」且会容貌全改。这种疗法还能让人活得下来还真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