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被人讲得烂熟,我还有写的必要吗?


不管是热点时评、散文随笔,还是公众号推文,只要是涉及观点输出的文章,我在写作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我还不知道这个选题或者刚着手准备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对此有过十分详尽的论述了。

所以我总想,对于这样的选题,我再写还有意义吗?


01 话都让人说完了,我还写个什么劲

最近,“吴某凡事件”闹得沸反盈天,这是一个很爆炸的热点素材,从演员个人素养到娱乐圈乱象、从人伦道德底线到法律红线,甚至再到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等方面,都值得一写。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爆点,都撒着狠儿的去钻研,写出新意、做出亮点。不夸张地讲,论专业知识、表达技巧、深层次多维度的素材挖掘,我们与专业撰稿人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在看了很多文章后,在我越来越了解整个事件前因后果以及法律专业常识之后,表达的热情和欲望也随之减退甚至消失殆尽了。因为我想说的话别人都已经讲的很透了,甚至我没想到的角度也被完美的展现在我眼前,我还有什么可以发挥的空间?

所以最后还没落笔,我就已经否定了自己——这个选题我写不了。


02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后来我想明白了,破解这个怪圈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多想,别给自己任何的负面暗示。当我们坐在书桌前,只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不动笔就永远写不好。

(1)要敢和好文比差距。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就能写出见地深刻、直指人心的文章,都是在不停的学习、研究、尝试中逐步提升。我看到一篇文章摆在那,那是别人的,当我经过分析,把它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的时候,知识才成了自己的,因为“知道”和“能写”是两码事,只有动笔,才能发现自己脑力和笔力的不足。当然,这不是让大家去抄袭,而是去学习,学人家行文的角度、立意、层级、结构,因为这些东西是写作的基础,是共性的,可以为我所用。

(2)要知道什么是好,更要知道什么是坏。止庵说,“我读过很多不好的书,所以我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了。”写作也是一样,拿心灵鸡汤举例,我们把《论语》《菜根谭》《了凡四训》这类励志古文和公众号上的某些“深度好文”“心灵鸡汤”放在一起,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当然这个对比未免太过悬殊,但只是想说明同一个主题,对比出来才知道好赖,才知道我们写作的方向在哪里。所以要多看多写,学好不学坏,先做到“眼高手低”,再做到下笔有神。

(3)你的思想是独一无二的。不论观点如何相似,我们都会有与众不同的一点小想法,不要让任何高谈阔论把它阉割,因为这是中最真实有趣、最能体现作者独特性的点。比如写“吴某凡事件”,我可以从一件小事写起,我曾经考过yj,对于jy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这个视角切入,马上就和选题建立了联系,而且这是大多数读者不熟悉的领域,就会比较耐看。或者我也可以写,我曾经在大学时收到一个同性匿名表白消息,我连人都不知道是谁,当然不会同意,但他在qq上缠了我两周时间,使我十分不安。这个角度可能会让人联想起自己的一段往事,也可引起共鸣。

当然以上全是抛砖引玉,动动脑子,就会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冒出来。


03善始善终,给文章结个尾

文章只有完成了,才能评价好坏。

对我来说,选题并不难,难的是完成一篇文章。我的写作热情消散得特别快,高兴了就写,不高兴就不想写。这是我的一个毛病,之前学画画的时候也是这样,就爱起稿,大开大合的可痛快,但是深入刻画下去就越来越感觉乏味,很多画了半截就被搁置了。

但写作千万不能拖沓,一拖就没完没了。要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限,要求自己今天晚上写完,熬到后半夜也必须写完,可以写的不好,转天起来再修改完善,但是不要想着现在没思路,明天再写吧,其实拖到明天,拖到下礼拜,多半还是没思路。

所以今日事今日毕,绝不留下小尾巴。


要相信,我们在思考和钻研上付出的努力最终会在文章中展现出来。

尊重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力,真诚也能打动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题被人讲得烂熟,我还有写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