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这本书之前呢,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有一次夜间坐飞机,在万米高空上,飞机突遇气流,机身颠簸不止。身边一位澳洲人面色土灰,死死抓住座椅扶手,他却一直悠然地喝着红酒。飞机稳定后,那人不解地问:“老兄,你死过吗?”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说:“我活过。”
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人和我一样,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他这样的人生状态,当自己即将拥抱上帝的时候,回顾下自己的一生,坦然的说一句“我活过”。如此豁达,是历经世事后的领悟,而只有精彩地活过的人,才能有资格这样说。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这样精彩生活的人,他就是有“食神”美称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
其实蔡澜被我们内地熟知很大一部分是他在美食界的经历,2012年起,担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及电影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总顾问 ,并受邀在国内美食节目《顶级厨师》等美食节目担任评委 等。而我们很难想象他写食评的原因在于父亲来香港,喝茶找不到座位。又遭侍者的无礼,才发愤图强,专写有关食物的文章,渐与饮食界搭上关系。正如他书中自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哪里有好餐厅,如数家珍,但一遇到正经事就记不住。时常听到有人抱怨菲律宾家政助理记性不好,记性好,当什么家政助理呢?哈哈。
受父亲影响,他读书甚多,中学时已尝试写影评及散文,曾记录各国之导演监制及演员表,洋洋数十册。资料甚为丰富,被聘请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所占稿费用于与同学上夜总会,夜夜笙歌。后来在邵氏电影和嘉禾电影担任监制,拍摄期间在日本,韩国,台湾,西班牙,南斯拉夫,泰国,澳大利亚长时间生活,间中背包旅行,增广学识。拍摄期间与成龙合作甚多,书中有提到与成龙在南斯拉夫拍《龙虎兄弟》的一个小故事,成龙敬业精神令人尊敬。那个镜头拍了至少4次,而在第三次拍摄的时候他不慎从十几米的树枝掉落,摔出了脑出血,痊愈后,成龙为了不影响戏的质量坚持要再拍第四次。
后来蔡澜对从影40多年的电影逐渐感到无味,又拿起笔杆子开始了写作生涯,在《东方日报》《明报》《一周刊》《苹果日报》都有专栏。同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评价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那么有过如此精彩人生经历的人,他快活的样子是怎样的呢?他对于人生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蔡澜先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他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一天比一天活得快乐。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我经常在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都会去思考这个问题,,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当你死去之后,你会失去所有的金钱,失去所有的美好的回忆,失去所有的爱情、亲情、友情,失去所有的知觉,失去所有的所有的一切,你不再是你自己,也什么都不是,就像是宇宙间的一粒尘埃,仿佛不曾存在过这个世界上。请好好的想象一下这个时刻,我们生前所追逐的,所拥有的一切的一切,对于死去的我们自己而言,只不过是过往云烟,消散在宇宙中。
只有活着的时候你才可以是你,你的时间就是你的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经营我们的一生呢。是追逐财富?是追逐功名?是追逐享乐?还是寻求内心的安稳?还是寻求死去的时候没有遗憾?还是找到你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为之奋斗终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当初为了解决中国的饥饿问题,去研究杂交水稻,而现在已经90岁了,中国的饥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可他依然还在研究杂交水稻。他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退休去过闲淡,自由的晚年生活。我们可能觉得他这样很累,但是我想,或许这就是他人生的意义,他应该是很幸福的。
蔡澜先生在书中也讲了一个他朋友林大洋的故事。他朋友住在斯里兰卡的一个小岛上,经常和《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亚瑟.克拉克畅聊人生的意义, 一个出发点是以科学来见证,一个是用空虚的灵学,道家、佛教和禅宗的说法去了解。两人谈的很愉快,互相发现对方的世界和生活方式虽然不同,但结论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学识,在深山中的印度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他住在印度山上时,当地的一个农妇每天给他做菜,吃的尽是鸡和鸠之类的山禽,他吃烦了就对农妇说,烧鱼吃吧。农妇问什么是鱼?他就给农妇画了一条鱼,说这就是鱼,天下美味,你没吃过实在可惜。农妇说:“我没吃过,有什么可惜”。他朋友顿时被农妇的那一棍打醒了。是呀,人有了求知欲,便不得安宁,永远要追求下去。我们每天都在创作,但是创作了又如何?为名?为利?还是为自己?但是为自己又如何?
最后他朋友和亚瑟都基本上同意了一点,那就是要把生活的质量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兴、快乐,明天要活得比今天高兴、快乐。仅此而已。
很多朋友都喜欢喝茶,怎么样才算喝茶呢?我们可能都有听到过茶道这个词。最早的茶道是我们中国唐代著名茶学家,被誉为茶神的陆羽写的《茶经》。后来被日本人搬了过去,现在做的最隆重的就是台湾功夫茶,有固定的手势,有各种各样的杯子、茶壶、茶匙、茶荷,和废水缸,而且口中念念有词,一泡什么、二泡什么、三泡什么。喝茶的时候还要先倒入一个叫做公道杯的容器,再分别注入小杯,而且第一杯还不喝,要倒掉,拿去闻一闻,还有一些喝茶或者走火入魔的人,用一个小时计算茶叶应该泡多少分多少秒。对此,蔡澜先生认为太过繁复的细节,并非一般人能够接受,喝茶本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理应随意。茶应该是轻轻松松之下请客或自用的,只要把茶的味道完全泡出来就可以了。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不管三七二十一。淳朴自然,一个“真”字就跑出来了,喝茶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就是道。我也非常认同蔡澜先生的看法,喝茶就是喝的就是茶叶的味道,简简单单即可,动作做的很花哨,反而转移了我们舌头上品茶的注意力,不能够做到正念,何道之有?
老人家常常跟我们讲配额的观念,人的一生能吃多少饭是注定的,所以一粒米也不能浪费,要不然到老了就挨饿。还有人说,人的一生能做几次爱也是注定的,年轻时纵欲,年纪大了,配额用完了就不行了。蔡澜先生说,这种是纯靠体力,不趁年轻时干,七老八十过什么干瘾?如果能透支,就赶快透支吧。还有旅行也是,年轻人背着背囊到处走,天不怕地不怕,袋子里少几个钱也不要紧,先长见识,结交天下朋友。等年纪大了出门时,带着几张金卡,住五星酒店。但是已不是每一个角落都能去,拍回来的照片,都是明信片上看过的风景。大鱼大肉的配额也要早点用完。到用假牙时怎么去啃骨头旁边的肉,怎么去咬牛腿上的筋,怎么去剥甘蔗上的皮?老了之后粗茶淡饭反而对健康有益。
人生出来从幼儿园开始被老师虐待,做事被大家打小报告,被老婆的管束,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等等,我们做人绝对是悲哀多过欢乐。把悲和喜放在天平上,我们被悲哀玩弄的太彻底。如果人生真的有配额,那么我们的死一定是大笑而死的。
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生活充满了忙碌,苦闷,每天朝九晚五上完班,回来还要做家务,辅导孩子功课,一切都结束之后,就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周而复始。我们渴求退休后的安逸生活,养鸟种花,舒服的很。但是人真的能停下来吗?就像这次的covid-19疫情,很多人在家里待了半个多月之后,竟然吵着闹着要去上平日里最讨厌的班,然后还调侃一下自己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蔡澜先生曾经为茗香茶庄写过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人不忙就开始胡思乱想,以自我为中心。男/女朋友为什么不给我发消息啊?怎么没人叫我去打球啊?每天派的报纸怎么迟了10分钟呀等等。人不能够停下来,除非你是一只大书虫,那就无所谓了,看书的人有自己的宇宙,别的事太渺小了。忙与苦能解决一切烦闷,一点也不恐怖,对老来的生活是一剂清凉的良药。工作可以退休,自修总可做到老。喜欢的事,像绘画、汉服、书法、音乐、写作等等,加以研究,够你忙的。从种种问题中寻找答案,别的事就不必去烦恼。闲与乐,虽说要偷,要作,但那杯茶、那壶酒终是喝进自己的肚子,忙就忙吧,苦就苦吧,享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