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心草种天山 —— 新疆行吟之旅(五)第3节

第五章  一路向西:风情荡漾的西域传奇

3、沉睡千年的楼兰美女与楼兰古国

        人类的文明都与河流有关,正所谓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绿洲和生命的欢乐。

        我抵达的库尔勒地区,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南疆城市,开都河、孔雀河、塔里木河横贯其中,博斯腾湖涵滟其间,关于河流和生命的歌谣,被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笳吹弦诵,吟咏不断。

        不仅如此,库尔勒地区还有一个西域最富传奇色彩,让后人吟咏不绝的临泽之国——楼兰。楼兰,首次在汉文史籍中登场露面,可能是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其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楼兰国,也称鄯善国,是西域古国之一,居住在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地区。楼兰国人口约有14000人,面积也就只有12万平方米,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城市。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当时虽然国家小,人口少,但是却是西域36个国家当中相当强的国家。楼兰古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在月氏带领下建立,后来,月氏被匈奴打败,从此楼兰被匈奴统治。

图:古楼兰国(鄯善国)在古西域所处位置

         汉武帝即位之后,初次开通西域贸易往来,使者来回都会经过楼兰。楼兰在匈奴的授意之下劫持了西汉使者,汉武帝一怒之下派兵攻打,并活捉了楼兰大王,从此楼兰臣服汉朝。但匈奴心有不甘,多次出兵攻打楼兰,楼兰被迫分为两派,一派归顺了汉朝,一派归顺了匈奴。匈奴支持楼兰王侍子安归为大王,楼兰国又转而亲近匈奴。

        汉朝派遣刺客(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到楼兰,刺杀侍子安归,并将一直被押在长安作人质的楼兰王次子尉屠耆立为大王,楼兰从此改国名为鄯善,也将国都定为扜泥城(今巴音郭勒自治州的若羌县附近)。

      历史总是轻易地抛弃她曾经的宠儿。楼兰,这个昔日绿草遍地、人流如织的繁荣古国,在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消失了。公元四百年,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径此地,据他留下的《佛国记》中描述,这里已成为“天上无飞鸟,地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的一片荒原。

图: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留下的只是“城廓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和待后人破解的千古之迷。

        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楼兰才终于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而这一次,它是以一种突然闯入的方式再次登场,让世人为之惊诧不已。

       沙漠古城的传说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传播了几百年,也给那些渐行渐远的驼队笼上了一片神圣的光晕。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二十世纪初,斯文赫定的沙漠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侧河床闯入到罗布泊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营地里。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

       赫定见到残片后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残片所在的废墟,经过长久的探索与挖掘,他们发现了佛塔、殿堂,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这些遗址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消失在沙漠中的楼兰古城。

图:罗布泊荒野沙漠中的古楼兰遗址(图自网络)

         “楼兰姑娘,你在何方?在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嫁给我吧,楼兰姑娘,让那红柳做你的衣裳,让那丝绸做你的嫁妆……”,这首歌曲《楼兰姑娘》一经传出,就风靡国内。而西部著名歌手刀郎的《我的楼兰》,更是把楼兰古国比喻为一位沉睡沙漠的绝世美人,爱慕与惋惜,浪漫与缠绵,无以复加,深情款款,让很多小伙子都对楼兰姑娘梦寐以求,充满无尽向往。

        歌词中这样写道:想问沙漠借那一根曲线,缝件披风为你御寒,用肺腑去触摸你的灵魂,我就在那只火炉边取暖。想问姻缘借那一根红线,深埋生命血脉相连,用丝绸去润泽你的肌肤,我就在那个怀抱里缠绵。你总是随手把银簪插在太阳上面,万道光芒蓬松着你长发的波澜。我闻着芬芳跋涉着无限远,只为看清你的容颜。你总不小心把倩影靠在月亮上面,万顷月光舞动着你优美的梦幻。谁与美人共浴沙河互为一天地,谁与美人共枕夕阳长醉两千年。从未说出我是你的尘埃,但你却是我的楼兰!

       吾心赤诚,但芳踪难觅,倩影难寻。然而真有两位被称为四千年美女的楼兰姑娘,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甚至当之无愧,她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绝世容颜呢?

图:影视作品中的楼兰姑娘(图自网络)

        我在吐鲁番博物馆的三楼的干尸展馆,近距离,很震撼地曾经一睹这两位楼兰姑娘的神秘芳容。

        早在1934年的时候,瑞典人贝格曼就来到楼兰遗址发现了小河公主。在没有见到小河公主之前,贝格曼对于干尸的定义就是又丑又可怕,但是当看见她的时候,贝格曼震惊了。

         当时小河公主穿着高贵的服装,她身上裹一块羊皮,毛织的毯子,胸前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皮毛制的鞋子,长长的头发垂在两边,头顶带着有红色带子的毡帽,帽子上还插着几根羽毛,一张脸容格外动人,浓密卷翘的睫毛是那么长,微微张着的嘴唇,带着微笑,似乎要向你诉说什么。

        贝格曼曾这样描述小河公主:“她长着非常漂亮的鹰钩鼻,脸上带着笑,我把她称作微笑的公主”。贝格曼还诚恳地写道:“在他们的最后睡眠中,一切都忠实地汇入了死亡……,直到某一天,有陌生人来到这里,才搅扰了他们不醒的长眠……”。

        或许是因为她长得太美了,满足了人们一切对于美的想象,人们才赋予了她“公主”的称号。由于种种因素,贝格曼没有办法继续发掘下去,小河公主重新又沉睡在了黄沙之中。以至于多年之后贝格曼还对小河公主念念不忘,期待有生之年能再次见到小河公主。但是最后贝格曼也未能如愿,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时光如梭,转眼四十多年过去,1979年的时候,著名新疆考古学家王炳华教授被派去拍摄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去寻找小河公主的墓葬。按照卫星定位系统,一行人没有找到当年小河公主的墓葬地址,却意外地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发现了一具中年女性干尸,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体肤指甲保存完好,被世人称为“楼兰美女”。

图:乌鲁木齐博物馆中的楼兰美女复原图

       楼兰美女有着棕色的长发,高高的鼻梁,弯弯卷翘的睫毛,她的出土也震惊了全世界,但王教授心中还是觉得遗憾,担心再也找不到小河公主了。直到2000年,王教授再次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这里遍地沙海和枯死的胡杨,风卷着细沙飞舞,胡杨树被风吹着发出低吼,似乎在诉说这里的残酷。冥冥中似乎早有指引,几经跋涉,最后的坚持让王教授在傍晚时分找到了小河公主墓葬。

图:楼兰美女干尸出土现场场景(仿)

       小河公主的样貌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她带着神秘的微笑,毡帽保存得十分完好,身上也没有任何沙尘,还能看出在下葬的时候,她的脸上被涂抹了白色的奶制品,专家解释这是具有防腐作用的。

       小河公主和楼兰美女出土的时候都戴着毡帽,穿着靴子,身上包裹着的是白色毡布做的斗篷,这些都帮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四千年前楼兰百姓的着装。而小河公主身上包裹了药物麻黄,也让人们震惊于四千年前的古人就开始使用这些药品了,可见古人的医术之先进。

        经用她们身上的羊皮残皮做碳14鉴定,表明都是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们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成为考古界的谜。

图:美丽的楼兰姑娘(图自网络)

        我想,她们也许曾经就是楼兰的新娘。她们的心声,她们的诉说,也许恰如席慕容的散文诗歌《楼兰新娘》中的表达:

我的爱人 曾含泪将我埋葬

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

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插在我如缎的发上

他轻轻阖上我的双眼

知道 他是我眼中最后的形象

把鲜花洒满在我胸前

同时洒落的 还有他的爱和忧伤

夕阳西下 楼兰空自繁华

我的爱人孤独地离去

遗我以亘古的黑暗和亘古的甜蜜与悲凄

而我绝不能饶恕你们

这样鲁莽地把我惊醒

曝我于不再相识的荒凉之上

敲碎我 曾那样温柔的心

可是有谁 能把我重新埋葬

还我千年旧梦

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楼兰美女和小河公主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也都出土于楼兰古城。但除了她们穿戴的衣物之外,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姓名,没有任何文物资料可以证实她们的身份,人们也无法通过她们了解更多楼兰的过往。但她们留给世人的美貌,如梦一样,似谜一般,足以让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中国洛阳邙山也发现了一座西域人的古墓,墓志显示是北魏一位太子妃也是楼兰女子,这说明当时的王室也喜欢楼兰女子。

         楼兰女子的美貌不仅仅是皇权贵族趋之若鹜的对象,甚至佛门高僧都为之动容。东晋时期,克什米尔高僧昙无谶(著名佛教译经师)到楼兰国来弘扬佛法,被楼兰的曼头陀林公主所深深吸引。

        如果不相见,便可不相恋,如果不相知,便可不相思,即便是德高望重、精研佛法的昙无谶,也无法抵挡炙热的美人恩,为了美丽的公主,他还是背叛了佛门,彻底沉沦在这红尘之中,两人偷偷幽会。

         两人之间的感情自然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佛门无法容忍他违反出家人的戒律清规和公主谈情说爱,皇家也无法容忍一个和尚“勾引”公主让王室蒙羞。大怒的楼兰王下令全国搜捕昙无谶,不得已的情况下,昙无谶带着公主私奔,一直向东而去,踏上了流亡的路程。

        作为佛法精湛的得道高僧,肯定是有非一般人的定力,而这段红尘故事,由此也说明楼兰女子的美艳动人,足以让王侯世家、世外高僧都为之折腰低眉。

       两位楼兰姑娘的外貌特征一样,都具备了新疆美女特有的美感,一经问世就震惊了全世界。她们留给人们像谜一样的身影,无法探知,正如她们所生活的古国楼兰,也是像谜一般的存在。

       两位楼兰美女的发现,让人们感到震撼的同时,更是为那个本就神秘的古国又披上了一层薄纱,让人们更想去了解楼兰当时的生活场景,探讨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图:新疆大沙漠(图自网络)

       楼兰古国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沙漠全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是毫无疑问的一片死亡之地。想要在塔卡拉玛干沙漠生存,水源是比黄金白银还要珍贵许多的资源。

        一旦楼兰古国没有了水源,那么居住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也只能选择离开。

       汉朝,楼兰国就世居在罗布泊附近。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因素,如今罗布泊已经彻底干涸,但是在古楼兰时期,楼兰国原先是不缺少水源的,那时的罗布泊一带是一片方圆超过三百里、且不论冬夏都没有减势的恩泽。

        楼兰人靠着罗布泊的水源提供饮水,灌溉农田,罗布泊也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曾是芳草鲜美、水木清华的地方,物产丰茂的楼兰,也是匈奴和中原都觊觎已久的重要之地。

       在战争背景环境下的生存的楼兰人民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了筹备战争,楼兰人大肆开采木材,毁坏植被,过度采水,最终导致楼兰失去了水源的优势。

       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里,东汉时期,由于塔里木河的自然改道,罗布泊难以得到充足的补给水,楼兰古国也面临了缺水的危机。

       在水源匮乏之初,楼兰人就已经察觉到了危机,并采取了措施。在楼兰出土的文书中记载着一条法律:“凡砍一棵树者,罚马一匹”,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楼兰国为了保护罗布泊,缓解缺水的困境,曾向敦煌、龟兹等国求助,援请过四千名兵士来一同开渠引水,当时的人采用横断即将改道的河流,欲强行将河水留住。然而,人为的破坏难以弥补,大自然的走向规律更是无法扭转,引水的计划毫无意外地失败了,最后楼兰国陷入了无水度日的境地,罗布泊就此干涸,成了一片盐泽,楼兰国也就此迁移。

图:干涸已久的罗布泊(图自网络)

        相比于其他西域小国,楼兰在当时之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楼兰位于丝绸之路南道的开端处。汉朝时期,张骞开辟丝路以后,出了玉门关,往西走就必然会经过楼兰国。东西往来的商队都会在楼兰国休憩,补充食物和水源,并与当地置换各种物资。楼兰国用盐换取食物、丝绸、瓷器和其他东西等,国家经济的半条生命线都依仗着这条丝绸之路。

        但是吐鲁番和哈密的丝绸之路开通,途径楼兰地区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也就逐渐被废弃,楼兰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特别是,随着魏晋以后中原疆域的开拓以及东西贸易体系的发展成熟,新的丝绸之路被开辟出来,形成了西北、西南及海上三条丝绸之路为主的体系。楼兰的重要性随之下降,颓势很快显现出来,步入了衰败。

        还有,根据一些古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的结果,当时的楼兰人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一种叫“热窝子”的急性瘟疫(即伤寒病)而大量死亡。伤寒病的传染性极强,尤其是以水源传播为主,伤寒病的隔离、治疗和后续调养都需要较高的医疗水平,但是以古代的医疗条件,每逢瘟疫都必然是一次大的灾难。即便是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也会因此受到重挫,更遑论一个西域小国,最终楼兰人不得不选择弃城而逃。

         另外,还有一种提法,是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导致了楼兰国最终的灭亡。现代蝼蛄主要以农作物根茎为食,但是古代入侵楼兰国的昆虫可能是变种蝼蛄。这种假设的合理性也是有的,在楼兰出土的建筑物也有许多类似被昆虫啃咬的痕迹。这种昆虫能以白膏泥土为食物,而这种泥土有着很好的粘性和隔热性,正是楼兰古国建筑物的主要取材。

          当地生态链单一,没有克制这种蝼蛄的生物,加上气温极高,适宜昆虫产卵孵化,蝼蛄在种种适宜条件下大量孵化,当地人又没有太好的反制手段,建筑物和农作物都被严重侵蚀,楼兰人只得匆匆逃难。

         这些原因单独拿出来都有着很大的可疑性,但是如果将其综合起来看,似乎就形成了一种更全面的可能性:

         在频繁遭到军队入侵,经济发展被严重拖滞的背景下,楼兰古国的居民只能勉强度日。而在那些年间,河流突然改道,生态不断恶化,导致了水源严重短缺和疾病广泛流行,最终又有昆虫的入侵彻底压垮了楼兰国。

        后来,大唐高僧玄奘西游时,曾游历至楼兰古城,并在其游记中说到:“国久空旷,城皆荒芜”,他的视线所及之处,已经只剩下满目的断壁残垣和荒冢枯骨。

       到底是因为自然原因、战争原因,还是疾病,或者其他原因,最终致使楼兰古国消失,我们都无从知晓,只能是猜测。但我相信,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一定会有幸存者,他们一定融入到了其他的群落中,继续生存着,只是他们的后代从此再也不叫楼兰人。

图:若羌县楼兰博物馆前的楼兰美女浮雕

         在库尔勒市入住的酒店房间,我饶有兴趣地翻动着一本巴音郭楞自治州文旅宣传的小册子,被册中一个封页画面所深深吸引住了,画面是一幅古楼兰姑娘浮雕像。

        这座浮雕人像,栩栩如生,女子深陷的眼窝,长长的睫毛,面容独特却散发出一种来自异域的美丽,面部表情生动真实,嘴角还有一抹神秘的微笑,身姿优美轻盈,使人恍若有一种憧憬,去穿越千年回到楼兰的历史现场,斜阳,仍是那时的斜阳,那灿然一刻,走近一位提着花篮的芳香迷人的楼兰姑娘……

        对于神奇的楼兰而言,我们都只是匆匆过客,而长存于楼兰古城的谜一样的楼兰美女则永远守在这亘古的沙漠里,微笑着安详地沉睡在她千年的梦境之中。

        而如今,楼兰古国所给予我们的,不仅是高标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不断交织融合历史的源远流长,也不仅是激荡着一种自古以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热血情怀和报国志向,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丝绸之路上经济振兴、文化复兴、环境振兴的中国梦!

        楼兰古国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其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奇异光彩、文化源流,依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追寻。

         我也渴望着能够像一位文旅学者,戴着文化的眼镜在这大地上行走瞭望,从文籍和地图上读出历史的遗迹,从每一处古迹中读出文化的坐标和伟大中华文明的意蕴、智慧和内涵。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希望行走生活在中国古代的西域的路上,因为,那是一个文化汇聚的福地!


 文/风过长林

说明: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相关网站以及个人博客等,专忱致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且把心草种天山 —— 新疆行吟之旅(五)第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