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地图》第三章根本书籍的研读p78--

根本性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根本书籍分为三类:

一是承载人类文明的根本书籍,比如《论语》《道德经》《圣经》。

对于这些书籍从来没有主动的、认真的、进行过细致读阅读。只停留在教科书中的个别经典语句的背诵和积累上。所以,它们的书中精髓也没有影响到我的生命成长。

二是学科奠基之作、代表作和集大成者。这类书籍勾勒了本学科的框架,对本学科的根本概念有透彻的解释或梳理,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书中提到的一些专业的理论书籍也根本没有进行过认真地阅读,许多作者及书名都是第一次听过。

三是大家小书,即由一流的专家所写的一些通俗易懂又不失深邃,对某一领域概貌及主要概念有清晰把握的书籍。如杜维明《儒教》,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弗洛姆《爱的艺术》。

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拥有自己的根本书籍,许多教师终极一生都被流俗所影响,漂浮于词语之中而不自知。因为成为根本书籍意味着这本书构成了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原点与高度,而因为理解力等一系列原因,也并非成为某教师“根本书籍”的图书,一定是上述三类根本书籍。也有老师以二流书籍为根本书籍,这样他的发展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根本书籍太难,而另外的优秀图书可以帮自己更清楚的理解该领域,这种替代性的优秀图书,也可能成为根本书籍。

细细回想自己的阅读史,歪打正着,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还真遇到了属于我的根本性书籍——《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重视以及对劳动教育的阐述都给予我很大的影响。

根本书籍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是因为根本书籍拥有良好的结构,阐述的往往是根本问题。 根本书籍里往往包含有少数根本概念,而这些根本概念是人类或者该学科的“基本语言”。根本概念是我们理解世界,把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一切具体方法,只是基本工具的反复组合和情境下的运用。教育的发展是对一些根本概念在新的语境下的强调、排列、阐释和创造。

每个概念的背后都意味着一个宽广的领域,而这些根本概念的相互编织,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认知图示或者说认知结构若无对根本书籍的透彻研读,教师便无法具备自己经过反思的“根本概念”,便会形成双重概念系统。

一是人云亦云的外显概念系统,一是自己甚至也意识不到的但实际发挥作用的概念系统。许多教师言说时与教育实践时运用的概念系统不一致,即由此产生,这导致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无用。

研读根本书籍,掌握根本概念,然后才能以知为工具,理解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阅读地图》第三章根本书籍的研读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