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 ‖《原生家庭》如何与原生家庭的伤痛告别 ?

常逛豆瓣的网友都知道,豆瓣上曾有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讨论活跃、人数众多。从组名就可以看出,这个小组主要是网友用来控诉和发泄对父母的不满。

最近陆续上演的几部家庭伦理剧《都挺好》《小欢喜》也是一部比一部火爆,人们讨论的话题大都围绕父母对子女的爱与伤害主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等。

近几年,原生家庭成了热度词,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仿佛也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原生家庭生活对一个人性格塑造的作用力。

所谓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与其相对的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谈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可能第一反应是贫穷富貴这样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其实更多包含家庭的氛围和教育。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有些成了家族标志,例如长相身材、生活习惯;有些却成了伤疤,如在暴力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也有暴力倾向;有些甚至会到成年都无法剥离原生家庭的控制,如明星朱雨辰母亲对他日常和感情生活的深度干预。

常有老话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也形象地说明了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认识到这一点,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探索问题根源、解决问题。但也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将个人所有的问题都归罪因于原生家庭。

但是,你混的不好全是原生家庭的原因吗?显然不是,如果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岂不成了巨婴撒娇的借口。

所以,不管上天发给你什么牌,安排什么家庭,不要抱怨,要努力去想把牌打好。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如何找?不妨问问自己下面两个问题:

我们自身作为父母,该如何避免成为孩子的原生家庭噩梦?

作为成年子女,该如何通过自我成长弥补原生家庭的影响?

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给了我们解答。她用最质朴的语言和案例,将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家庭行为模式的产生;第二部分是如何构建幸福,摆脱原生家庭的痛苦。

作者的主旨不在于控诉有毒的父母的罪行,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哪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与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与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苏珊.福沃德 著

大多父母的经验都来自于直觉本能,所以难免有不足之处,甚至打过孩子的也不在少数。仅仅如此就断定父母是残暴无情或不称职显然是不公平的。

只有当父母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且反复存在,给孩子带来的情感伤害蔓延至整个身心,才能说这种父母是有毒的。但是有些例外,如性虐待和身体虐待,往往一次就足够重创。

苏珊在书中列举了七种伤害型的父母类型:

1.“我是为你好”的父母

2.不称职的父母

3.操控型父母

4.酗酒型父母

5.身体虐待型父母

6.言语虐待型父母

7.性虐待型父母

如果你曾经深深受过有毒父母的伤害,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勇敢面对自己,释放过去的伤痛与悲伤。

苏珊建议咨询者尝试一种叫做“埋葬”的练习。

我在这里埋葬我对美好家庭的期待。我在这里埋葬我对父母的希望。我在这里埋葬我的幻想——我幻想童年时可以改变父母。我知道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拥有理想的父母了,我为自己所失去感到难过。但是我接受这种失去。希望我的幻想可以在此安息。

请记下这段话,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找一个象征的物品象征坟墓,面对它说出这段话;或者用日记的方式书写下它,默念朗诵。

这种方式看起来很简单,却很神奇。这些文字相当于指引,当你能够说出或写下这段文字时,内心的悲伤和哀怨会随着文字一起缓缓流出,仿佛有一种温柔的力量,帮你释放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

第二件需要做的事情是揭开过去的伤疤:告诉父母实情,坦率的交流过去他们对你造成的伤害;彻底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与父母解开心结,为以后的关系重新定位。

其中有效方式之一是写信,写信的好处就是可以说出一些当面不太能说出口的话,从而让父母真正的审视自己。其二是面对面交流,有人把它叫对峙。不管是通过信件还是面对面的对峙,具体操作起来是一样的,都是以“我想对你说些以前从未说过的话”作为开场白,并且都应该涵盖一下四个要点:

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总结就是四个要素:事实、感受、影响、要求。它不仅帮助搭建了写信的框架,让你不至于语无伦次,更是帮你正确的表达了事实和自己的感受,而不仅仅是愤怒的指责。

从小被母亲取笑长相像爸爸、不够漂亮的小米,在其他方面也是多次有意无意地打压,因为母亲的伤害导致从小自卑、性格内向,婚姻也不顺利,一度陷入抑郁状态。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她给母亲写了一封简信,大致内容如下:

亲爱的妈妈,我想要说些以前从没对你说过的事情。你从小在衣食住行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很感激。但我们的关系却在长大后越来越疏离,这几年我不顺利,你也一直在责怪我不让你省心,让我来解释给你听。

【你对我的所做所为】从小,你总是说我长相像爸爸,又黑又胖,长得丑,也很少表扬我,即使我小学得过双百分,你也只是说“有啥稀奇的”。

【我当时的感受】我感到难过、委屈、悲伤,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如此嫌弃我?

【我的生活如何收到影响】我一直为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不敢交朋友,长大后连恋爱都不敢谈,怕人家嫌弃,后来有了老公,也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

【我现在对你的要求】我希望你能为自己说的话向我道歉。希望你能看到我身上的优点,给予我鼓励。

至于后续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当小米写完这封信后,她又反复多次地阅读修改,在这个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她的心门也在慢慢大开,从第一次的内流满面,到后来心平气静。

她说:“不管母亲是否改变,我已经有了勇气对自己和母亲坦承了真相,付诸行动让我成了胜利者。”

所以,我们做这些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父母改变,而是让我们获得勇气,去勇敢面对自己,以及曾经认为“无不是的父母”带给我们的真实的伤害,从以前的伤痛中走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 ‖《原生家庭》如何与原生家庭的伤痛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