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1190303王文龙感悟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关键词】寻找自己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事实上,会产生某种感受,恰恰是我们内心产生了某种需求。大多数人下意识的会认为是他人带来的消息使自己的心情产生了这样的变化,但实际上他却不知道,别人的话并不能真正因影响到自己的心情,起到真正作用的是自己内心本身的需求。

    然而往往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一点,而是将此归到他人的身上。尤其是在生气或者是难过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采用的法子往往是指责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气或是难过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对这件事本身的期待。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当我们发现并正视我们内心的需求时,就能不受情绪的左右,做到我们的心情我们决定。

【关键词】正视感受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沟通中双方的言行可能会导致对方产生误解且不好的情绪,但言行感受不是起因的根据。感受的起因来自于自身的需求,如果因它让自己情绪不可控,就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针对性的去根据需求解决问题。

【关键词】表明需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在此,我们首先要保证沟通的主动性,要知道沟通的双方从来都是主动沟通的,而不是跟随着某一方的强势。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的需要,把自己摆到和对方平等的位置,而不是尝试获得对方的同情或可怜。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好文节选】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去指责对方,这样无济于事。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和爱护别人,因为我们也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和需要,虽然我们不能为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1190303王文龙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