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手札.4

「牧人把自己的山羊赶往牧场去,他看见有些野山羊夹杂在自己的羊群里。傍晚到来的时候,他将他们都赶进他的一个山洞里去。但是第二天起了很大的暴风雨,不能带他们到平时的牧场去,牧人便在那里饲养他们。他对于自己的山羊给的食料很少,只够他们不至于饿死罢了,但是对于那外来的羊却给得很多,因为想把他们留为己有。在风雨停止了的时候,他要把所有的羊都赶向牧场去,可是那些野羊到了山边,全逃走了。牧人便责备他们忘恩负义,因为他特别优待他们,现在他们却弃他而去。他们回过头来答道:“我们因此更要谨慎了,因为假如你看重昨天刚跟你的我们,过于从前一直同你在一起的,那么这是很明显的事,假如后来再有别的来跟你时,你一定是选中他们的了。”」

——《伊索寓言》

「内卷」是前段时间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流行词,它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映射,它的逻辑其实很脆弱,当然也很普遍。那就是一种历史的、残留的以及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逻辑。是,「狼性文化」也许可以获得一时的优势领先,但它并不是没有前提条件,更不是一个能够起到长久作用的最高效的策略。当然,这么说可能有点过于严肃和认真,但就像被一直被误传的和误解的「存在即合理」,它背后都有明显的漏洞。

漏洞是什么呢?是时间维度,是社会背景,是话语背后的语境,更本质的说应该是它忽略了自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从根上它就是错的。它的有效性往往只适用于某一发展阶段。

很多方面都揭露了这一现实,可惜的是真正关注和关心的人并不多。

比如,生态破坏到动物灭绝,又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又比如你如果知道「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策略,或者你还知道《天演论》的产生背景(政治目的),还可能是你知道人是怎么回事儿,你大概就能明白这些语言的伤害性太恐怖了。

当然,还可以用大家都所熟知的做个比较,比如曹操,他很猛啊,他就是所有人不管好坏只要有用就行,很典型的例子。又比如诸葛亮如此智慧的一个人,他赢了么?我们所知道的,最后的大赢家是谁?司马懿。很多人说,他就是熬死他们的。熬靠的是什么?可持续发展。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不就是要卷吗?咱减肥呀,然后饱受呀,抽脂啊,各种卷起来。很极端,也很普遍,但很合理吗?

或者说:合理的就存在么?

那么多我们以为更好的,更加合情合理的,它们存在么?

还有那些来自道德的伤害,意识层面、话语权层面,乃至于文化层面,很合理吗?

这背后是什么?

是商业利益?是自己需要?是时代发展?是无知吗?

这是一种极为狭隘、片面和消极的观念。破坏性、危害性和被动,不知道扼杀了多少良知。

其实就像现在的内卷,说内卷化多么严重,这其实就是一种自嘲和玩笑话。当然,这里面确实是在强调一种对立竞争关系。可是,如果说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那么它卷不卷不就是一种形式吗?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吗?即使你卷到我身上,我也有更大的底气去对抗,甚至还能借助这种势能去压倒那些心理脆弱的人呢?

其实,这也算是对抗极端两极分化趋势的一种有效策略吧。它的好坏并不形成对立,反而是倾斜性极其明显。这时候找到关键点,就能比一般人少很多问题,且站在有利的位置。

这种是普遍现象下的孤立,而且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看到这种现象发生了。

究其原因,社会分工,可持续发展,以及站在经济的立场。因为说到底,这类特殊领域,不仅培养成本高,很大程度甚至直接决定命脉所在,商人不可能意识不到这方面的。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角度去审视……社会之所以会前进,不应该只是一套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逻辑,“狼性文化”也许可以获得一时的优势领先,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它最大的危害在于对个体自主性、创造性,以及认知的伤害。你一想,可能就是我不适合呗。你一想,可能就只能这样呗。你又一想,大概人和人不同吧。

但是你换个角度,这是人的关系么?是行为和结果的关系好么,虽然你是执行者。但它反映的是你的认知。

艺术之境映射的不是生活,而是观者。

你怎样看世界便认为世界就是这样,那就太糟糕了。也太自以为是和幼稚。

你可能感兴趣的:(私人手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