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清平乐|夕惕若厉 长远的战略布局

【夕惕若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官家从少年成长成一个青年,处理政事愈来愈得心应手。

凡事小心谨慎,以忠恕之道严格自律,推功揽过,辅佐他的大臣们亦是以仁君的标准来要求着他们的官家,宋朝儒家礼教文化是主流思想,用道德表率来要求君上,这应该是最佳的管理上级方法吧。

古圣先贤早就把这个最高智慧教给后人了,虽然潜移默化之中也在运用这古老智慧,但是也很可惜我们后人并没有用到极致了。

仁宗时以“仁孝”治国,推及现代,如果上位者,作领导者皆能做好员工、管理层、家族中的德行表率,这一个公司,一个工厂,一个家族的风水就会变好,人心就会变好,顺其自然,效益也会变得更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做的吗?

赵祯以做一个“仁君 ”而为志向,心中对仁君的作为,也有自己的全盘想法,这是一个睿智的皇帝,心中有梦想,在刘太后专权的时候,只能把自己的梦想埋在心中。

做一名仁爱之君,可以宣之于口,也是上至太后,下至臣子,对他的要求与期盼。但是新政改革的梦想,只能先收藏在心中。

仁宗想一展拳脚,但也只能放在心中,慢慢在物色、关注并选拔着国家的优秀人才,像韩琦、范仲淹、文彦博、苏舜钦、富弼、欧阳修等大才之人,大有“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 ”之势。

仁宗初遇韩琦之时,二人正是少年意气风发之时,赵祯当时虽拂袖而去,其实心中亦是非常欣赏这位少年郞,也一直在等待这位英气勃勃的少年。

当韩琦得中榜眼首次在朝堂上亮相时,仁宗一见原是故人来,喜出望外却不动神色,心中大快吧!在一番君臣应对之下,原来二个人都在不断的成长,处事为政也更加稳妥了,则更加有知音重逢之感。

而另一位才子欧阳修,却得到了另一番境遇。天圣八年,晏殊正在主持会试,举子欧阳修却对试题提出了质疑,晏殊对欧阳修刮目相看,因为他就是故意在题目上埋下了破绽,而全场只有欧阳修看出了破绽,赵祯也对欧阳修的答卷十分满意,觉得欧阳修是心系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娥知道这次省试第一名是欧阳修后,便借口欧阳修擅长写艳词,如果欧阳修真的中了状元,和赵祯走得太近会让赵祯学坏,实则是找个借口打压赵祯的势力。

赵祯只好妥协,重选了王拱寿为状元,刘沆为榜眼,欧阳修只得了第十四名。赵祯将结果告诉了刘娥,还为王拱寿改名为王拱辰,刘娥对赵祯的选择十分满意。

赵祯此时的处理也是参考了大臣的意见,深思熟虑之后作的决断,这样既保护了才华横溢的欧阳修不致于中了状元而被迅速打压下去,又能让欧阳修警惕自身私德修养,既然入朝为官,要做与身份相当的事情。

最妙的是对王拱寿的选拔,王拱寿出身贫寒,因欧阳修艳词之事才得以选为状元,王拱寿赐名王拱辰,取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意思是好好辅佐官家,众臣子皆如闪耀群星,以北极星为首,为国为民,守本尽责。

这也是一个为天下寒门作榜样的例子,寒门学子均能以科考进入士大夫阶层,有才华都可以一展才干,国之将兴,从此也可以看出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而当今社会,屡屡放出“ 寒门难出贵子 ”的言论,则有些令人扼腕叹惜了。

仁宗对欧阳修艳词事件的处理,亦让晏殊和太后在心中暗暗称赞,运筹帷幄,目光长远。虽然此时董事长刘娥还不愿意还政,但也在开始慢慢放权,看着赵祯处理政事的能力越来越强也觉得欣慰了。

此时赵祯考虑事情亦趋深远,不要是考虑眼前,也考虑到了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会怎么样。看到了宋朝当时的三冗:冗员、冗费、冗兵现状,已经想到要建立自己的年轻创新的改革团队了。

此时,董事长还在,那总经理要知道的是自己的本份在哪里?我们不能一味的往上冲。我们要思考清楚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要守好本分。在边界内打基础。内部基础打牢了,则不会在危机来时,地动山摇。

夕惕若厉,无咎。到了这个阶段是一个企业的上升阶段,但也要格外谨慎,即使现在没有爆发出来的潜在的问题,也需要时刻警觉。

如果仁宗此次选欧阳修为状元,不顾及刘太后的意见,就会打破官家与太后之间现在的平衡,也许事态就会朝另外的方面发展,至少,欧阳修会在成为状元后立即被打压。

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时候仁宗站在最亮处, 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个状态下,很多时候你的潜在危险在哪里你都不知道。一定要不断的去提醒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走向“ 利见大人 ”的阶段,进而“ 飞龙在天 ”!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清平乐|夕惕若厉 长远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