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养”我弟的同时,还“养”着我舅

先放一段看剧过程中,我和我妹的对话吧:



我们家三姐弟,老家潮汕。我是老大,我弟最小,我想不需要再过多描述,大多数人已经能想象出来我们三姐弟的性格如何如何。

其实让我比较纳闷的是我妈,从小就听我妈念叨我外婆的重男轻女,而且据说当时就是带着赌气才决心要远嫁我爸。可是现在的她可能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真的越来越像外婆了。她曾跟我抱怨过外婆对舅舅怎么个溺爱法,当下她就是如何如何宠着我弟的。

几年前吧,外婆心血来潮在外面借钱买了砖和水泥要给我舅盖房子,要债的上门来家里闹钱,还债的却不是我舅,是包括我妈在内的四姐妹。而我,负责出我妈那份。记得当时小表姐还给我出主意对过口供,土地证上没注上我们的名字或立个字据欠条之类的话,就不出钱。我也记不清自己最后到底掏没掏钱,那时候哪里知道什么“原生家庭”之类的,傻傻的把自己和父母捆为一体,他们说什么就去妥协和服从。

我知道直到现在逢年过节我给外婆的每一笔钱都是我舅在花,我也知道我和我妹每个月给我妈的钱她都是存给我弟的。我爸妈总是一边惯着我弟的同时一边跟我抱怨我弟的不懂事,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我为此感到厌烦、不公、想去离家越来越远的城市。但此刻我的想法是,给不给是我们的心意,既然给了就是对方的,他们爱怎么花给谁花都与我们无关了。也是从我爸走了之后,我才彻底的把自己从“家”抽离出来。我会珍惜跟我妈呆在一块的每一个时光,尽我所能照顾她对她好,可如果她是越过自己来替我弟要什么,我是很冷漠的不予回应。哪怕只是我回家过端午节时,我妈让我顺手捎上两个粽子带回深圳给我弟,我都不愿意提,因为他都能做到经常回汕尾玩也不进家门看我妈一眼,我妈还挂念他有没有粽子吃真是不值。

热心的邻居们经常叮嘱我和我妹要存钱给我弟买房,我在心里一百个白眼还回去。过年在姨妈家我把这些当玩笑说起时 ,姨爹笑了笑附和说那你们开始存了吗。两个表姐都接话说,“存什么存,她们自己没有自己的生活啊!”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所谓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都能拎得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各自的,尽孝不是任何事都顺着。没错,我感觉我和电视里“苏明玉”那个角色越来越近了,该自私的时候就必须自私。很多人因为怕被人说一句“不孝顺”而放弃了自己的一生,爱无法度量,岂是旁人一句点评说了算的事。

好担心这部电视的结尾又是随意的撒鸡汤然后大团圆,我也不清楚自己现在对待原生家庭的态度对不对,所以在心理博物馆征集选题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个。活动中,Bickey老师说了这样的话,大概的意思是每个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当面临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回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处理的。这是我想要知道的关于“像”的答案。

所以,对待擅于模仿的人类,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说以下这些话:

你们应该说:

老师列举了一些书单和电影,至少有三分之二是我看过的,我才发现自己对“原生家庭”这个课题是真在意,而且不知不觉中关注了好久好久。在此我也分享给同样感兴趣的朋友吧。

书单:《原生家庭》、《 为何家会伤人 》

其中《原生家庭》中几种“有毒”父母的类型,老师有对此重新归类和说明。

综艺:《天台告白》(日本版)、《少年说》(湖南卫视版)

电影:《小偷家族》、《狗十三》、《哈佛风雨路》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英剧:《梅尔罗斯》


最后的最后,我懂了:

我们能做的从来都不是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而是跟自己握手言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养”我弟的同时,还“养”着我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