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01/绪论

一、原始的导航定位方法

1、利用天体进行定向 :日、月及特定的星体或星座;

2、利用自然景观 :高山、河流;

3、利用自然现象 :树木的生长态势,植物的生 长态势(如苔藓);

4、采用人造的器械:指南针(罗盘);

5、利用人工建筑 :烽火台。

二、近现代的导航定位方法

1、天文导航 :如六分仪(18世纪)

2、地面测量仪器 :

        (1)尺:铟钢尺 ;

        (2)光学仪器:经纬仪,水准仪

        (3)激光和红外仪器:测距仪

        (4)综合多种技术的仪器:全站仪

三、近现代的导航定位方法

1、惯性导航系统

2、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

(1)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末,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应 用于飞机着陆系统,后来应用于炸弹投掷 。例如, 罗兰C系统(2~4千公里,460m),奥米加系统(1.5万公里,3.7~7.4 km)

(2)优点:不受天气的影响

(3)缺点:有效使用范围被限制在无线电发送器周围的有限空间,只有在视距或近似视距范围内才有可能实现高精度定位。

四、子午卫星系统

(一)介绍

1、概况

(1)正式名称:NNSS,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海军导航卫星系统)

(2)由于其卫星轨道为近圆形极轨道,故也称为 Transit(子午卫星系统)

2、组成

  (1) 空间部分

<1> 卫星星座由6颗卫星构成,6个轨道面,轨 道高度1075 km,运行周期为107min

<2> 发送导航定位信号(信号:4.9996MHz ×30 = 149.988MHz;4.9996MHz ×80 = 399.968MHz;星历)

(2)地面控制部分(编算卫星星历)

        包括:跟踪站、计算中心、注入站、控制 中心和海军天文台

(3)用户部分

        多普勒接收机

(二)子午卫星系统的定位原理:

1、原理:多普勒测量

        观测值:多普勒计数->距离差

【GNSS】01/绪论_第1张图片

2、精度(单次卫星通过)

(1)定位:约200m;

(2)时间同步:约50ms。

(三)子午卫星系统的局限性

1、一次定位时间过长

(1)原因

<1>   存在一个对同一卫星的信号多普勒计数进行时间积分的过程;

<2>   为获得良好的几何图形,通常需要观测一次完整的卫星通过 (约8~18min)。

(2)、引发问题:

✓ 无法为高动态用户服务;

✓ 为缩短定位所需时间,采用了低轨卫星,增加了卫星定轨的难度;

✓ 对于低动态用户,需进行位置归算,影响了导航定位精度。

2、无法进行连续定位,无法独立提供完整的导航定位服务

(1)原因

✓ 卫星数少

✓ 不同卫星采用相同频率的信号

(2)引发问题

✓ 两次卫星通过的平均间隔长(中低纬地区约为1.5h)

✓ 相邻轨道卫星信号可能相互干扰,导致有时必须关闭其中一颗卫星的信号

3、对测量应用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1)观测时间偏长,作业效率偏低(分米级精度需50~100次合格 卫星通过,耗时约1周)

(2)定位精度偏低,原因为

✓ 卫星和接收机钟不够稳定,增加处理难度,影响定位精度;

✓ 信号频率较低,对电离层延迟改正不利;

✓ 卫星轨道精度低,影响定位精度;

五、全球定位系统

(一)概况

1、建立国家:美国

2、名称: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NAVSTAR GPS(导航星测时与测距/ 全球定位系统)

3、卫星星座(设计方案):24颗GPS卫星

4、载波信号频率两个:L1,L2

5、信号调制:载波信号上调制有测距码(L1上为C/A码和P码, L2上为P码)和导航电文

6、系统基本功能:定位(P)、测速(V)、授时(T)

(二)基本定位方式

【GNSS】01/绪论_第2张图片

(三)建立过程

1、前期准备

(1)美国海军Timation计划

        ✓ 始于1964年

        ✓ 利用卫星播发精确的时间参考信号进行测 距和时间传递

        ✓ 1967年和1969年分别发射了Timation-1和 Timation-2,搭载石英钟

        ✓ 1974年发射NTS-1(Navigation Technology Satellite 1),首次搭载原子钟(2台铷钟)

         ✓ 1977年发射NTS-2,首次搭载铯钟

(2)美国空军621B计划

✓ 采用伪随机噪声(PRN – Pseudo Random Noise)码进行距离测量

✓ 在1968至1971年间利用飞机进行试验

2、项目开展 – 方案论证、工程研制和生产作业

(1)1973年,美国国防部成立联合工作办公室(JPO – Joint Program Office),JPO综合TRANSIT、Timation和621B等方案的优点,提出 了NAVSTAR/GPS项目方案

(2)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试验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工程研制 阶段的开始

(3)1989年2月1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GPS系统进 入了生产作业阶

(4) 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GPS首次大规模用于实战

(5)1993年12月8日,宣布系统具备初步工作能力(IOC – 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6)1995 年 4 月 27 日 , 宣 布 系 统 具 备 完 全 工 作 能 力 ( FOC – 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四)SPS 与PPS

1、SPS (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 )

(1)标准定位服务

(2)使用C/A码,民用

(3)精度(2DRMS/实施SA )

        ✓ 水平:100 m

         ✓ 垂直:150~170 m

         ✓ 时间:340 ns

2、PPS (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 )

(1)精密定位服务

(2)可使用P码,军用

(3)精度( 2DRMS )

         ✓ 水平:22 m

        ✓ 垂直:27.7 m

         ✓ 时间:200 n

(五)SA与AS

1、名称 :SA(Selective Availability) – 选择可用性

2、制定目的:降低民用定位精度

3、实施方法

        \xi技术:在广播星历中认为加入误差(50~150m),降低 卫星星历的精度

        \sigma技术:有意识地使卫星钟频产生一种快速抖动,影响 约50m

4、实施时间:1990.3.25~2000.5.1

【GNSS】01/绪论_第3张图片

1、名称:AS(Anti-spoofing) – 反电子欺骗

2、制定目的:防止敌对方对GPS卫星信号进行电子欺骗和电子干扰

3、实施方法:在P码上加上严格保密的W码,产生完全保密的Y码

4、实施时间:1994.1.31-至今

5、后果:非特许用户无法使用Y码;增加L2载波相位测量的难度;

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北斗或BDS)是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 系统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

1、第一步:199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2000年形成区域有源服务能力;

2、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 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

3、第三步: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GNSS理论相关,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