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成甲 著

 作者成甲说:“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如何使用临界知识去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前两天的分享已经列举了很多例子,今天主要来说说预测问题。

【故事】 1942年,牙买加中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对教师夫妇,他们的女儿乔伊丝通过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但是却没有奖学金。乔伊丝的父亲对她说:“我们已经没有钱了。”但是,乔伊丝的母亲却走出家门,从中国人的商店里借到了学费。乔伊丝进入高中,最终离开牙买加去英国留学。

       可以说,乔伊丝母亲的举动改变了乔伊丝,也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改变还未停止,乔伊丝是谁?乔伊丝的儿子就是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提出“1万小时天才定律”的作者,他的著作包括《引爆点》、《异类》、《眨眼之间》等。2005年,格拉德维尔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位人物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在面对窘境时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常常归结为性格差异。但在成甲看来,这种差别更多的是来自对未来的相信程度。相比较乔伊丝的父亲而言,在是否更果敢地送女儿上学这件事上,母亲似乎比父亲更具有预见性。

哪些行为会阻碍我们的预见性认知?答案是,应激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

       愚人节那天,男孩提前下班,把自己打扮成鬼怪,想给女友一个惊喜。下午5点女友下班刚打开家门,猛然看到了一个可怕的血淋淋的怪物在门口,女友失声尖叫,转身跑向马路。由于慌不择路,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货车撞倒再碾压过去。女友的反应,就是应激性反应。

       成甲说,他创业没多久时,公司账户上只够发两个月工资,但这个时候有个送员工出国培训的机会,由于费用高,他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和乔伊丝父亲一样的声音:没钱很危险,要安全。这种思考与决策,受情绪和感受简单左右的过程,就是应激性反应。

       而这种对单个事件本身做出反应的方式,会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决策,逐步促使我们形成了单因果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虑得失时,很容易陷入细节的问题或表象的问题里——“存款是否够学费”这个问题限制,从而思考不到上学本身带来的潜在收益。

       与应激性反应相对应的是结构性反应。所谓结构性反应,是指我们在做选择时,不仅要根据接触到的现象做出反应,还要思考导致这个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

       比如,一些家庭希望孩子回到家乡工作(留在身边),那么基本可以预见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在未来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性提升。因为把家庭未来地位的发展情况看作一个系统的话,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一定包括接触新机会的可能性。而在一个让孩子留在身边的系统结构里,机会因素被极大弱化。所以,可以预见,从长期看这种结构就降低了家庭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怎样提高预见性认知呢?成甲给出了公式: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底层规律)+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书中还特别提醒,我们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在我们的能力圈中进行——即使那是一个看起来很好的机会。什么是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换句话说就是,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究竟有没有通用且很重要的底层规律可以提供给我们?

本书的第四章,分享的就是一些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的具体案例。

第一个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是,复利效应。

利率和执行次数影响着复利

第二个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是,概率论。

任何老司机的经验也只是众多可能的一种,而非真理

第三个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黄金思维圈。

遇到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

第四个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是,进化论。

你在哪儿比你干什么更重要

第五个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是,系统思考。

从事物的互动关系入手,而非事物本身

第六个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是,二八法则。

20%的人脉能带来80%的价值

第七个通用并且很重要的临界知识是,安全空间。

不是对系统的结果进行应对,而是直接改变系统的性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应用临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