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人生由自己定义

而至 · 第23篇推荐:《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作者:吉野源三郎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页数:272

类型:成长,心理

豆瓣评分:8.7

微信读书推荐值:91.9%

01 作者简介

吉野源三郎:日本作家,曾任明治大学教授、《世界》杂志总编辑、岩波书店顾问。代表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因内容隽永深刻,被收入日本学校教材,宫崎骏亦深受其影响。

02 书评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吉野源三郎创作的小说。本书讲述了一位15岁的少年“小哥白尼”在大学毕业的舅舅思想启发与引导下,探索了友情、贫富、歧视、霸凌、人与社会、勇气等课题。借此理清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第一节:看待事物的方法

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即使长大后也很难改变。长大后你就会明白,能够摆脱这种想法的人在广阔的世界上实在少见。尤其是在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要客观地做出正确判断十分困难。

核心原则:

1、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放弃偏见,只观察客观事实。

2、相信“我并不特殊”,诚实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3、对世界抱有善意。

孩子的认知体系都以自己为中心,但即使成年之后,很多人依然习惯以“我”为中心思考问题。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十分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的一种状态,难以控制对自己的关注。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心理防御机制过重,呈现出攻击、逃避和自我欺骗的形式,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痛苦。

自我意识重是多种心理问题的根源。过高的自我意识通常来源于内心深处的生存焦虑和恐惧,生怕别人的言行会威胁到自己“完美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过轻和过重都会带来问题,这里只谈论如何降低过高的自我意识。

首先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当发生一件让你产生强烈情绪波动的事情时,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真实的想法。对自己诚实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其次要告诉自己你的世界并没有观众,多数时候别人并不关注你。第三,建立正确认知之后,要勇敢地做出尝试,在觉察到自我意识受到威胁时,暂缓自己的防御,对他人的言语行为抱有积极正面的想法在尝试次数多了之后自然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大脑在欺骗你自己,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样。

第二节:真实的经历

无论何时都从你真实的感受、真正打动你的事物出发,不断思考其中的意义。当你有深切的感受和发自心底的想法时,绝对不能有一丝敷衍。

你要认真思考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对哪些事有感受、感受如何,这样你就能通过具体的感动,或者说无法重复、仅此一次的经历得到意义,而这种意义不仅限于当时。

核心原则:

1、情绪的本质是提示器,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情绪,是了解自己的开端(进行正念训练可以达到此效果)。

2、活在当下不是随波逐流,是放弃对抗,接纳一切事情的发生。

3、人生的目标不是获取勋章,而是做应该做的事、做长期正确的事。

近些年人们心理问题频发,不光是外界的原因,也是心灵层次上空虚。想了解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更需要靠实实在在地活着,在人生中扎扎实实地体会。

2020年皮克斯有部心理学动画片“心灵奇旅”,电影中角色22号始终找不到自己的spark,无法回到地球。最后他和主角Joe在一场事故中回到了地球,22号附在了Joe的身体中(Joe自己的灵魂附在了猫上),在地球上真实的体验让他找到了spark:pizza很好吃、在地铁上被愤怒的路人吼都很有趣。秋风吹过,落叶飘下的一瞬间,22号接住了它,也找到了自己的spark。

台词说,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多少雄心壮志都不能摆脱真实的生活而独立存在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像是摘取一个又一个勋章的征途,一定要考入某所大学、一定要进入头部公司。可是,如果这些没有实现,那么生活就是没有意义的吗?这些所谓目标,不过就是全能自恋,是自己的妄念。人生是连续的瞬间,体验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臣服于不确定的未来带给你的安排,珍惜生活中所感动你的时刻,这些瞬间就是人生的意义。

第三节:生而为人,什么样的人是伟大的人

人真正的价值并不存在于穿着、住宅和食物中。无论穿着多么名贵的衣服、住着多么奢华的宅邸,笨蛋就是笨蛋,小人就是小人,作为人的价值不会因此而提高。若是心灵高洁、博学多闻的人,即使贫穷、也是值得尊敬的、了不起的人。因此,若人为自己拥有的价值抱有真正的自信,那么无论境遇如何,都可以生得心如止水。

作为人,在贫穷的境中不该看低自己,在富足的生活中也不要自以为是。自始至终,我们都必须着眼于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核心原则:

1、人类的最高价值不在财富,在于最基本的品质:真诚、善良。

2、强者是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永远乐观,永不服输的人。

3、悲观是远见,乐观是智慧。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人性慕强,但是强并不等于富有,这里的强是精神能量高,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能从灵魂深处打动并且能激发他人乐观、上进的生活状态。

今年有两个人物值得一提,一个是新东方的董宇辉,另一个是俏江南的老板张兰。这两人的本质都是鼓舞人心,激发别人的正能量。

董宇辉的风格是“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终将在你生命里出现。

张兰的风格更接地气,经常在直播间鼓励大家“宝宝们什么都别怕”。她有充满苦难的童年,波折的创业经历,不省心的儿子,但是却从没有被击垮过。我们所敬服的,不是他们的财富,而是他们传递给观众的内心能量,让人一下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在目前这个“丧”的大环境下,拥有勇气和高精神能量的人是多么可贵。

第四节:人的烦恼、过错与伟大

在天地之间,只有人能够在犯错时堂堂认错,并为此而痛苦。人类如果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也没有能力以此为基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那么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因犯的错误而后悔就失去了意义。

只要是人总会犯错,只要良心没有麻痹,犯下错误的意识必然会让我们体验到痛苦。但是我们总会在痛苦中汲取崭新的自信,因为我们拥有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力量,才会尝到犯错的痛苦。

核心原则:

1、人类无法纠错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的假象。

2、我为人类纠正错误开出的药方,是自信与勇气。

3、沉没成本不是成本,错过的机会成本才是成本。

人生的经典问题就是承认错误和忍受痛苦。心理学中自我服务偏见 (Self-serving Bias)指人们往往认为成功的结果和行为是自己的功劳和良好的内部因素,而把不好的结果归咎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以此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人都有甩锅倾向,因为人性厌恶损失。

人类无法纠错的原因分为两类:不知道正确的纠错方法,与不敢纠错。多数人都是“我知道该做什么,但是我就是做不到。”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一)纠错方法有误

第一种情况,是并没有真正懂道理,因此无法纠错。精神问题频发的时代,举个控制情绪的例子。治疗焦虑、抑郁和强迫症领域有一个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强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很多人看到这个顺其自然,下意识就会理解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生气就骂人,伤心就酗酒,这是完全错误的。人们总强调“要学会控制情绪”,可惜,情绪是完全无法被控制的。

组成人类大脑有三个模块:本能脑(脑干,负责人类生存本能)、情绪脑(边缘系统,负责情绪)、理智脑(大脑前额叶,负责认知)。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作者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约3.6亿年前,地球进入了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只有原始的反射模块,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

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出现,发展出了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有了感知情绪并做出反应的能力。

约250万年前,人类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理智脑”的雏形,直到7~20万年前才真正成形。“理智脑”让我们产生语言、发展科技、创造艺术、建立文明。

一个进化了250万年的系统不可能干得过一个2亿年的系统。情绪脑和本能脑的神经元数量,是理智脑的4倍,运行速度是理智脑的27万倍。

处理情绪最正确的方式是,以第三人的身份,观察你出现到了什么情绪,感受这种情绪在你身体中流动,用笔写下你的大脑此时出现了什么念头。无论什么可怕的念头,本质上和“我想吃棒骨”“我晚上要打球”没有任何区别,人的大脑每天要产生4万个念头,不是每个都是真的。虽然知道自己的念头也许是假的,可痛苦的情绪是真实存在的,如失恋,躯体症状寝食难安也是真实存在的。此时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情绪不能被控制,它只能自然流走。觉察到痛苦的时候,立即切换到正念做事模式,做什么便全身心感受什么。切洋葱,就感受蒜氨酸酶刺激得你无法睁开眼睛,感受眼泪从眼眶中流到面颊。不去刻意回应这个情绪,在痛苦情绪的巅峰继续忍耐,不久它就会流走了。对于情绪的把握也是良好人际沟通的先决条件。

这就是要真正懂得道理的原因。大道至简,道理不难寻,难的是彻底理解。

(二)恐惧纠错,或缺乏自制力

第二种情况,恐惧纠错,其根源便是恐惧未知。缺乏自制力,其根源是侥幸心理重、自尊心过强。

人性就是人类大脑的特性,人类大脑有很多有意思的特性,如追求快乐、追求确定性,厌恶损失等等。这些特性会带来如下后果:

a. 知道要减肥,但是总想吃火锅;

b. 急于求成,减肥三天才瘦了一斤,那就不减了;

c. 很难延迟满足,宁愿吃现在的一块糖,也不愿意等一天后的十块糖;

d. 一定要认知闭合。知道现在立刻行动一定会把问题搞砸,但是宁愿搞砸问题,也不愿意等十天,看问题接下来如何演化后,再做行动;

e. 拖延逃避。擅长把问题从小病变拖成大肿瘤,然后再后悔。

看透了大脑的本质,也就明白了人类为何恐惧不确定性,并且经常逃避问题,抱有侥幸心理。

人生的诸多问题根源都是恐惧。因恐惧冲突而不敢离开有毒的亲密关系,恐惧眼下利益的损失而无法做出长期正确的选择,恐惧自己亲自止损,要承担做错决定的后悔。于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他人手里,宁撞南墙也不敢自己亲自回头。

我们把纠正错误的恐惧分为两类:

(1)恐惧当下已经是最好的,未来不会变好。解决方法是分析当前困境,这需要完全的理性与客观,需要智慧,也需要自信。如果自己阅历不够,就去找有智慧的人请教。同时要相信自己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既已纠正了错误,未来便只会更好,不必后悔。

(2)恐惧改变带来的舒适区变化。解决方法是要有勇气和魄力。止损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一件事,但从利益最大化角度来说,止损才是最优选择。沉没成本不是成本,错过的机会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因为不甘心而延续错误的行为,进而错过了更好的机会,只能带给自己更大的损失。

而自制力不足的情况,一是侥幸心理太重,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自恋,总觉得自己很特殊,能逃过一劫。二是自尊太强。人性有自我行为合理化倾向,非常擅长给自己找借口,只是为了避免承认错误,直面那个自恋受损的自我。

道理都说明白了,要有自信、有勇气、要破除自恋、要实事求是,但是情感上就是无法接受怎么办?

绝处逢生的智慧是望尘莫及的智慧。我曾这样类比人生的开悟:你怕水,却偏偏落水了;你以为自己死了,但是挣扎之后却发现自己会游泳了。你以为自己千疮百孔,永远不会再好了,但是在最绝望的瞬间,身后空无一人,毫无凭借,你反而会扎实地站在土地上,从心底升起了无限的勇气。既然这样,那我偏要看看,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如果人抱有破釜沉舟的心态,带着伤痛前行,反而会一路直上,生活会奖励你从未设想过的美好。多年回头再看,当时认为是人生的绊脚石的东西,反而是成就你的垫脚石。

学会承认错误。完成了这一课,人才能真正成长。

03 公众号评分

评价书籍:《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1、工具性(知识/技能):★★★

2、思想性(思维/方法/启发):★★★★★

3、文学性(文字/情节/情感):★★★★★

注:最高5星,★为1星,☆为半星。

04 推荐人群及理由

最初看到这本书是因为宫崎骏的同名电影在2023年即将上映。宫崎骏认为这本书是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读过书籍摘录,我立即明白了这又是一本“正确答案合集”。我们公众号曾经推荐过多本关于成长、心理学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当下的力量”“认知觉醒”“纳瓦尔宝典”“遥远的救世主”等。这些书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谦虚、忍辱、无我、利他。释迦牟尼曾为弟子讲经: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是我们之所以一遍遍地在重复同样的主题,无外乎就是这些品质需要很强的觉察力和自制力方能维持。

修行是门终生功课,正确答案就在眼前。开始修行,便永远没有为时已晚。

所以,现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人生由自己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