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把时间退回到2000年,罗大佑首次在内地开展个人巡回演唱会,首演地是上海,除此之外还有杭州、南昌、昆明几个城市,这样小规模的巡演显然不能充分释放大陆粉丝的热情,于是在当年上海首演的前夕,出现了北京数千人包火车奔赴上海的壮观场景。大陆文青的超高热情,看上去很美,不过是多年压抑过后的加倍弥补,抑或是一群在正式步入中年之前的男男女女给予自己青春时光的一场郑重告别。
有人告别,有人相会,世界从来都是如此。
千禧年,发际线还未退步到头顶正上方的英皇旗下艺人陈奕迅发行了专辑《打得火热》,主打歌叫《k歌之王》,也正是凭借此歌奠定了陈奕迅在歌坛地位,未来多年词曲将成为ktv内男生假扮深沉时的必唱曲目;陈奕迅的好朋友,谢贤之子------谢霆锋的洗发水广告正在电视上轮番轰炸,飘逸的长发搭配着“因为爱,所以爱,温柔经不起慷慨”的多情唱腔,为当时土鳖的内地年轻人树立着最新的港台潮流;古惑仔六部曲,最终部《胜者为王》正式上映,众多憧憬未来投身黑社会事业的年轻人陆陆续续的将通过盗版的形式与他见面,片中山鸡在台湾遇险,同年,陈水扁正式上台。
2000年,还有一条在当时容易被人忽略的信息:一位名叫周杰伦的年轻人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jay》,没有人知道在此后十年里,这个名字会霸占华语乐坛第一的宝座,会把金曲奖拿到手软,会让大导演对他趋之若鹜,会让陈冠希、余文乐这样的潮人帅哥在他面前沦为配角。在这一年,即使是内地最资深的杰伦粉,也还未曾听说过这个名字。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2000年,很显然,周杰伦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而罗大佑的时代其实已然结束。这位被冠以“台湾音乐教父”的中年大叔早已过了创作巅峰期,多年鲜有佳作,抛开与早期个人风格大相径庭且专为香港人创作的《皇后大道东》不谈,最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也得追述到十年前的《恋曲1990》。而1990这个年份出生的人很大概率会在日后成为周杰伦的粉丝。
01.
03年前后,我所在的班级莫名其妙的开始流行一个规矩:下午上课之前,所有同学在教室里自发性的一起唱1-2首歌曲,用来振奋神经。当时的周杰伦已经开始逐渐流行起来,所以,班级里总会人提议唱周杰伦的歌曲。周杰伦的歌其实非常不适合合唱,快的太快,慢的太平,在无伴奏的情况,每次合唱几乎都是一场灾难。
当时班级里有一个女生早早的把周杰伦示为偶像,每次合唱时,她要么孤傲冷清的仰头轻吟,要么若有所思的低头附和。尽管,我百分之百确认周杰伦和她不会有任何一丝关系,但她仍然长期释放出一种比我们所有人都要与周杰伦更为亲近的感觉。这让我自惭形秽,毕竟我是一个没有偶像的人,而她在精神上已经心有所属。
有偶像的人其实非常不好相处,比如每次合唱的时候,那位女生总会边唱边监听周围人的情况,如果你不小心唱跑了调,或者唱忘了词,她一定会及时的向你投来苛责的眼神。整个合唱环节结束过后,她甚至还会不厌其烦的来提醒你在什么地方犯了错,需要如何改正。那个时候喜欢周杰伦,会显得潮流而前卫。
大概到了05年的时候,周杰伦已经全面流行起来,几乎每一个人都能知道周杰伦每张专辑都名字,某一首歌是出自哪一张专辑。大家会把美特斯邦威看成是最潮的服装品牌,乐于把包装袋用作其他用途,并大方展示出来,直到该品牌后来沦为廉价服装的代表,事态才得以控制。
那几乎是一个周杰伦无处不在的时代,即便是在ktv,唱完《死了都要爱》,唱完飞儿乐队,唱完《光辉岁月》,也必有人循环往复的演唱周杰伦,过程仍然是场灾难,但总有人乐此不疲。
02.
在年轻群体里面,周杰伦从部分流行到全面走红其实有3、4年左右的过程,不过在中老年群体里面,周杰伦这个名字似乎更像是平地一声雷,很明显,当这个名字全面占据青少年舆论话题时,绝大多数中年人还对此一无所知。
要如何快速接受新生事物,对于早已看破红尘,认为世间无新事的成年群体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除娱乐版以外的主流语境里面,对于周杰伦的讨论更多是批评其含糊不清的唱腔上。这种讨论其实非常老土,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真正的热衷者而言,听音乐的习惯应该是“看歌词、听音乐”,但是中年人们很明显对于周杰伦并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不会刻意去研究歌词。某种程度上这也造成了在主流视野里,方文山的走红延迟。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罗大佑、李宗盛们这类作者派的演唱者决定了以60、70为代表的受众并不需要刻意看歌词来对照唱腔,所以,周杰伦的出现对于他们在听音乐的习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80、90后为主体的周杰伦粉丝显然不会有此困扰,因为即便是在小虎队、张信哲时期,大家就已经养成了撰写“歌词本”的习惯。这种代际之间的习惯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周杰伦一直未能在各个年龄段全面开花的主要原因。
即便到了2004年,初登央视春晚舞台的周杰伦仍然未被大陆的主流文化所接受,演唱的那首《龙拳》除了歌曲名字以为,俨然无法受到中年群体的青睐。不过,周杰伦的龙卷风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此后的几年,这个名字的曝光度有增无减,即使中年人霸占的主流文化充满了对新生事物天然的排斥和抗拒,但是当新力量持续不断的增强时,再傲慢的人也不得不张开双臂,作出一副拥抱的姿态。当然这姿态看上去笨拙,而毫无新意。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在那几年里,以央视为首的综艺舞台上,弥漫着大量与双截棍相关的武术表演,以及“哼哼哈哈”的烂梗。这非常搞,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年群体试图向下靠拢的决心,另一方面你又看到他们在笼络人心时的全然跳戏。两个群体就这样生硬的相互试探、摩擦,似乎很难有真正融合的一天,这个时期非常长,不过这种主流文化的不走心接触并不影响周杰伦的持续走红,专辑销量和金曲奖依然每年层层叠加。直到潘长江老师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演唱“快使用双截棍”,当国师找来巩俐和周润发为他搭戏时,你才明显感受到主流文化终于低下了那颗高傲的头颅,当然,这样的低头充满了谄媚,无非是处于商业利益上的考量,但无论如何,你再也不能指责这些中老年人的固步自封。
其实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姿态只是做出来给人看的,他们从来不喜欢你,但他们知道有很多人喜欢你,所以他们必须装作喜欢你。这话听上去很绕,但道理就是如此:所有主流文化和潮流文化的相互更替最开始都充满了虚假的包容。
03.
从02年到12年,以音乐为标榜的无数流行文化在兴起,电视选秀、韩国组合,以及一直紧紧跟随甚至偶尔压到一头的王力宏、陈奕迅们,可似乎唯有周杰伦真正的从流行歌手变成了时代符号。抛开产量以及持续创作能力不谈,周杰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风”。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选秀歌手似乎总是缺乏创作能力,韩国男团以唱跳结合的表现形式很难取悦我们这个本质上毫无舞蹈基因的民族,陈奕迅又太都市、太香港了,且粤语为主的设定终究只能部分接受、偶尔流行,一开始就唱《龙的传人》的王力宏似乎非常符合大家的一致口味,可惜这哥儿们实在太洋气,搭配上一口ABC的腔调实在难以和广大城乡结合部的青少年受众长期结合。唯有周杰伦能够勉强符合所有人的口味:足够持续的创作能力、安静,尽管含糊不清的台湾腔仍然显得有些距离,但对于“中国风”的持续尝试,足以抚慰那些许的不满。
主流文化至今也只能欣赏有人玩双截棍,而不是场双截棍。甚至再到下一个十年,他们或许也欣赏不来《龙拳》和《娘子》,但好在这个生于70年代的台湾人还会唱《菊花台》和《青花瓷》。这当然并不能完全对接上中国的传统审美,但至少从词曲上已经能让大家暂且坐下来相互讨论,即便讨论的范围仍然是揪着“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历史错误,可至少,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中年人们勉强可以接受“半个周杰伦”。
04.
半个周杰伦其实已经足够让主流文化感受到新鲜,从春晚的“英伦组合”,再到方文山写词能力的广为人知,当周杰伦以不同姿态,不同风格的出现在央视各大舞台时,可以看到主流语境正以系统化、多元化的语言在描绘、展示着这个流行歌手。不得不承认,在官方背书上,周杰伦绝对是演艺圈第一人。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任何潮流文化演化成主流文化时,它就必须承担起随时随地被下一个潮流击溃的风险。2012年之后,周杰伦又陆续发行了两张专辑,不过那时候我身边已经没有女同学给我普及相关的专辑知识,坦白讲,这两张专辑里面我甚至没有一首能够记住的歌曲。当然,这并不表示他已经过气,理论上讲仍然有无数的粉丝对每首曲目,每段歌词如数家珍,甚至在往后的这六七年里,其演唱会的火热程度只增不减,每一场几乎都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说周杰伦过气,黄牛们首先不同意。
同样的,19年前,说已经多年无佳作的罗大佑过气,当时的黄牛和广大受众们也绝对不会同意,毕竟当时《三联生活周刊》的副主编苗炜几乎把整个编辑部的人都拉到了上海。可也正是这个视罗大佑为偶像的人曾写到:他是我们多年的偶像,这些年在内地举办了多次演唱会,终于把我们的热情透支完毕,但我们还对他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极端粉自然不喜欢做这样的类比,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偶像绝对历史第一,能够跨越时代,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做为参考。这当然不是事实。任何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所有跨越时代的对比都是耍流氓,罗大佑和周杰伦时如此,马拉多纳和梅西也是如此。当然,前者们远不及后者们。
从《恋曲1990》到2000周杰伦正式出道,这几乎是空白的十年,没有任何一个歌手能够无差别的吸纳所有大众,当然有人部分流行,也有流星短暂划过,但是时代符号一直空白。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苗炜说:“老歌手在台上唱了四十分钟,转身下台,我们这些粉丝也知道昔日不再,没有呼唤他返场,把舞台前面的地方空了出来。贝贝跟我往后走,不时扭回头看一眼舞台,舞台上空空荡荡的,还没有新乐队出来。”而现在,我们或许也正在经历新的一个10年,新的乐队或许还没出现,接棒的或许不是蔡徐坤,也不是吴亦凡,但是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的名字如夏日雷鸣一样在你我耳边炸响,那么,在此之前,早已告别青春的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调整心态,当名字响起时,千万别露出鄙夷和傲慢的神态。
毕竟,当年的你我痛恨的不正是那些以“双截棍”作梗,翘着二郎腿点评此人唱歌含糊不清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