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出一个有创意的娃?

From Pixabay

我家闺女16个月大,现在已经能听懂不少指示,能指出自己和妈妈的鼻子耳朵,知道熊熊,吸尘器,木吉他放在哪,也开始有点小叛逆。

比方说昨天吧,突然喜欢上坐我的黑色塑料工作椅。我憋不住取悦娃的心,就地取材把椅子改造成旋转木马哄闺女开心,但老母亲工作一天回到家,本想转几圈哄闺女一乐,结果小仙女立刻爱上了这项运动,在我转了5分钟之后仍然兴致盎然,一停止转就皱起眉头,裂开小嘴,不停嚷嚷火星语。爸爸来支援妈妈,耐心讲道理,哪知才讲了两句,闺女的第六感就检测到爸爸在批评她,酝酿了三秒钟,小脸儿憋得通红,然后开始大哭,眼泪串成珠子瞬间掉了一地。

可怕的两岁,马上就在眼前了。

生娃容易养娃难,教育是头等大事。熊孩子鸡飞狗跳,家里如台风过境,让人抓狂;好不容易碰上天使低需求娃吧,又担心孩子在外头被欺负,作为父母的玻璃心,实在是左右为难。

前两天,听了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 • 格兰特(Adam Grant)的访谈,觉得蛮有启发(就是这个格兰特,和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合写过一本《B计划》,有机会讲讲)。访谈主要讲创新,里头也提到了如何培养出有原创能力的孩子,分享给大家。

制定规则,还是分享价值

娃带到朋友家里做客,或是接待客人,如果能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彬彬有礼,说大方话得体,吃饭遵守餐桌礼仪,基本上一定会得到客人的称赞,也会让父母特别长脸。家里虽然住不起白金汉宫,但养出有王室范儿的孩子可是很值得骄傲的事。

懂规矩,有礼貌,虽然好,但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培养出看起来相似,但实际有很大差异的孩子。

比如说,让孩子等所有人都上了餐桌再开始吃饭。一种方法,是要告诉孩子,这是我们家的规矩,你必须遵守。另一种方法是告诉守规矩的原因。等大家都上了餐桌才开始吃饭,是因为尊重别人,是我们全家都认为很重要的事,值得一辈遵守。

前者制定规则,后者分享价值,看似都养出了知书达理的孩子,但是长远看,给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同。

前者的教育模式下,孩子记住了这个规则,将来在学校里,在公司内,可能是个遵守规则的好学生和好员工,虽然也能过的衣食无忧,但因为他们习惯遵守规则,而不会打破成规,也很难有飞跃的成绩。但是,如果希望培养出未来的乔布斯和小札,这类像Apple的广告说的那样,Think Differently,那就需要采用后一种教育方法,传授价值观而非教授规则。

在价值观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有清晰的价值观,习惯自己思考,不会墨守成规。

养出一个有趣的,总是整出有好多幺蛾子的娃,虽然有时候有点烦心,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趣和有成就感的体验。

每次都提前完成作业,从不拖延,这样的娃好不好?

格兰特还谈到了一些创新者的特质,有一条挺让人意外的:很多创新者其实都是重度拖延患者

格兰特谈到的一个例子,是他在沃顿商学院的时候错过的一个投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沃顿的学生在校搞出来的一个网上卖便宜眼镜的生意,结果在网站预计要上线的前一天,他们的网站还是没正常运行。要知道,这个整个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网站,亚当教授非常果断的决定,这样不给力的团队,不值得投资。

这家当初不被格兰特看好的创业公司,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Warby Parker, 它被“快公司”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创意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金。

说到这里,我想起凡事都喜欢拖延,但现在还是比我赚的多的娃他爸。似乎真有点道理哦。

喜欢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每次都快速完成作业,这样的孩子固然很好。但是新点子需要时间孵化。在时间表的压力下,不论大人和孩子都会减少尝试其他更好选择的努力,而选择用最熟悉的办法,快速把事情或是作业做完,当然也就很难有新的想法。

毕业十年,回头看看大学班里的同学们近况,果不其然。想当年,在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很少是最有出息的孩子。比如我这样的伪学霸,早就泯然众人矣。

比尔盖茨和小扎,都是哈佛肄业。那些把所有功课都提前做好的,全部A+的学生,正在他们创建的伟大公司里,做一颗优秀的螺丝钉。

总结一下,养出一个有创意的娃的两个简单原则。第一,传授价值,而非教授规则。第二,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孵化新想法。不过拖延症也有时间限制,那些永远在车库里憋大招的创业者,和永远有各种理由不写作业的娃一样,都需要回到现实,孵化时间够久了,最终要开始行动。

---------

参考资料:Hidden Brain: Originals: How To Spot One, How To Be One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养出一个有创意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