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美,生命之忧

    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茶峒小镇,让我最为留恋是那一份份人与事的真实与朴素,令我最为感触的是文章不时掺插的对人性、生命的深刻思索。读完《从文自传》,再回味《边城》,对于从文先生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能体会他的种种心境。

    《边城》中无处不体现着人性的美,纯洁而朴素。摆渡船的爷爷慷慨地与路人分享葫芦里的烧酒,互相称赞酒好;富有的船总大方善良,得到邻里的敬仰尊重;翠翠与爷爷吹着笛子放声唱着,歌声在溪面山间回荡;大佬与二佬在山头月亮之下,追求着向往的爱情......从文先生笔下的人事,平静柔和地映射着人性的光辉,生动唯美。

    人性之美在《边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看完《从文自传》后,从文先生所传达的一种生命之忧又在两书中互有呼应,也体会到了老师安排这两本书一块看的用意。

    《从文自传》中,从文先生描述了他从小逃学玩耍到十四岁入伍,再到后来各种职业的变换去到不同地方的种种人生经历,我却感觉这是以一种成长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人生的各种美与忧。自传中小时候的从文常常逃课,在城中街上山间游荡,观察杀牛的繁琐步骤,疑惑骡子推磨时为什么要遮眼睛,偷摘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或在山地中捕捉一只大王蟋蟀。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他在各种现实当下的生活经历中新鲜的部分中获取喜悦。再一次,我在这真实的,描述那时当下的字句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像去感受人在当下现实生活中所经所历的真实朴素平淡而充满新鲜惊喜的一切切,便感受到了人性的美。怎么说,就是那份真实带来的美吧,我这么想。

    随着成长,经历得多了,儿时的天真无邪慢慢褪去。我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是从文先生开始思索、想象未来,“为人生远景而凝眸”,生命之忧也伴随而生。好像是一种对未知未来的焦虑,又像是一种期待。因而人开始不安于现实,多了一份人生苦恼与忧虑。那种感觉像是处在一叶海上孤帆,迷茫。但又因为现实的真实与人性的美让人只是间或才会思索未来,冲淡了这份迷茫,却留下无尽的生命之忧。

    茶峒小镇里的翠翠,会开始思索未来,幻想自己的婚嫁。

    “她从这份隐秘里,便常常得到又惊又喜的兴奋。一点儿不可知的未来,摇撼她的情感极厉害,她无从完全把那种痴处不让祖父知道。”

    这是生命之忧。未来发生的有日日反复地撑着渡船,有大佬的求媒,有爷爷的离去,不可知的平静又跌宕的明天,带来了生命之忧,就连文章结尾,也将我们的目光带向未来,让结尾人性的美中蒙上生命之忧。“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从文先生是让我敬佩的,他细致的观察生活,生动的人事细节注入文章,让我为那份真实的人性美所触动。同时,面对生命之忧,从文先生的做法态度也值得我去思考与取鉴。


“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儿气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
“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看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比让命运来处置得更合理一点呢还是更糟糕一点?若好,一切有办法,一切今天不能解决的明天可望解决,那我赢了;若不好,向一个陌生地方跑去,我终于有一时节肚子瘪瘪的倒在人家空房下阴沟边,那我输了。”

    去面对,不畏惧,去支配命运而不是让这份忧虑支配自己。去感受当下现实的美,去期待不可知的未来,挫折苦难中不气馁,有一份不屈的坚定并努力,这样的人生态度挺好。

    观点还是十分浅显而凌乱,有空一定再看一遍这两本书,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之美,生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