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焦虑分子!》‖找回和焦虑相处的正确方式


过了今年的6月22日,周星驰就60岁了!作为星爷的资深影迷,真的有点不敢相信这位承载着我们笑声的明星也正在老去。

关于周星驰,除了他优秀的电影之外,还有被大家提及的就是他在银幕内外的巨大反差,也就是作品里的形象和他本身的性格之间的差距。

星爷性格内向在圈内几乎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跟他合作过《大话西游》的导演刘镇伟曾说,”有一次收工(周星驰)想跟我谈戏,还偷偷往我酒店房门下塞纸条“,并补充道”其实星仔平时害怕接触陌生人,不够主动“。


用现在的话来说,星爷就是“社恐”,是社交障碍,孤僻又内向,连说话都不敢看别人眼睛,导致周围人都对周星驰有很多误会。

而这样的“社恐”其实是焦虑所带来的,阿兰·布拉克尼耶在《你好,焦虑分子!》中称之为羞怯型的内倾焦虑者。

阿兰•布拉克尼耶(Alain Braconnier)法国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曾任巴黎十三区心理健康协会主席,巴黎萨伯特慈善医院精神分析与精神疗法实验性协会主任,临床心理医生学院名誉教授。

作者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读者描摹出焦虑者的典型画像,用这本书向全世界所有的焦虑者发出问候:你好,焦虑分子!告诉我们焦虑其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而且,通过了解焦虑、解读焦虑,才知道它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可以与它共存。

你我皆为焦虑人

焦虑,太熟悉了!

我们一直在焦虑当中生存!

这焦虑简直就是现代人的标配,你如果没有焦虑的困扰,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了!

处在“焦虑世界”的我们,戴着同样类型的“焦虑面具”,上面贴满了工作、学习、身材、家庭、亲子等等的标签。


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焦虑者,米开朗基罗、歌德、维瓦尔蒂、弗朗茨·卡夫卡……当然,也包括你我!

焦虑的类型有很多,冲动、亢奋、易激、羞怯、强迫、嫉妒、悲观,总有一个能让你我对号入座。

其实,焦虑根植于我们的基因里,几万年前,面对饥饿、天敌和大自然,我们通过战斗和逃跑的方式,躲过了野兽的追击,和其他物种在竞争中存活下来,不得不说,焦虑的基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焦虑,促使我们做出反应和采取行动,成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能量源泉。

所有不是带着焦虑获得的东西,都会限制我们的视野。

                                                  ——梅特克林

焦虑,只要不过度,就能促使我们对世界敞开心怀,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唤醒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直觉和创造力。

但有时候,焦虑也会成为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个可怖阴影,当对身边事物的怀疑,对事情发展方向的悲观,最终这个阴影将走出你的脑海,影响你的身体,甚至夺走你的生命!

我们可以让焦虑为我们服务,可一旦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一种持续性的焦虑,就意味着已被焦虑反噬,进入“黑暗牢不可破的内核”,让我们沦为奴隶。

焦虑者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幻想家

周星驰有一部电影叫《破坏之王》,当时在看的时候,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周星驰得戴着头罩才能打赢大只佬和他的小喽啰?

从这本书中,我才知道原来主角何金银和周星驰本人一样,都有社恐的特质,蒙着脸不被看见,才能激发自我的最大潜能。

这里有焦虑分子们共同的特点:缺乏安全感和充满想象力。

在社会底层的快餐小子何金银,本身就体弱多病,为人又懦弱怕事。这样的人设遇到自己的女神,本能地会想要退缩,实力让他对自己的爱情缺乏安全感,他不知道自己表白会不会遭女神拒绝而永远失去接触的机会,这种不确定性更加重了主人公的不安全感。

而也只有戴上加菲猫的面具,才能想像自己脱离自己,成为绝世英雄,可当他摘下面具,自我感觉则又变回了“屌丝”何金银,最终只能选择逃避。


焦虑者个个都是梦想家,焦虑滋养了他们的想象,而想象又无限的放大了他们的情绪。

这或许是焦虑的优点之一吧,它让焦虑者拥有想象力!你不用怀疑焦虑者对于自己身边的任何事物的想象力。他们手中有一个“透镜”,它可以放大、扭曲、缩小精神和身体对环境的感知。

可惜现实并不是电影,很多情况下,焦虑分子们把他们的想象力聚焦到其他的地方。

面对晚归者,他们想的是不是出了意外;面对病人,他们担心的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新闻里报道火灾,他能先联想到自己的房子是不是存在着消防隐患;他人的婚姻问题可以联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

所有的生活事件都成为他们恐惧的触发点,而恐惧源自于他们内心的想象。

这样的想象力是将自己所有的灾难在自己内心预演了一遍。这里任何一种灾难都是让人精疲力竭的经历,更何况是每一种都经历了一遍!

所以说焦虑症患者同时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身体疾病,焦虑这块心病或许就是最大的病因!

活得更好,活得适意

既然焦虑已牢牢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任何与其敌对的尝试只能是徒劳,所以,我们需要尝试着与它共处。同样一件事,戴上焦虑的眼镜看到的世界可能会有很大的偏差。

用好“过滤器”

既然我们看到的很多事物都因为焦虑变得不真实了,那么可以用“过滤”还原本真,改善焦虑。

我们可以重新感知事件,这其实就是一个评估的过程,想像下这样的情境会如何危及我们的安乐状态,而我们自身又可以掌握哪些资源来应对。

面对某一事件,让我们焦虑的原因可能是某种丧失,比如身体上的损害,关系上的疏离,物质上的损失;或者是某种威胁,也就是丧失的可能性;甚至是某种挑战

确认了来源,可能会让我们收获不一样的情绪,比如因为丧失或者丧失的威胁而感到愤怒、恐惧,也会因为挑战获得收益而觉得兴奋、欣喜。

面对焦虑的原因,我们可以再做一次评估,也就是如何弥补丧失、预防威胁以及获得好处,从而做出改变、接受、逃走、回避或者寻求帮助等策略。

等这一事件过去,再回头看看不过如此!

获得让自己改变的方法

这里主要是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和调整策略。

防御,事实上就是改变自己对事件的主观看法,可以通过打岔的方式拉开与让我们焦虑事物的距离,阅读、看电影,把我们的烦恼转移到书中和电影的情节中,从而缓解焦虑的情绪。或者把威胁转化成挑战,告诉自己:我会拼尽全力克服这个困难!

当然,我们还可以调整策略,也就是改变注意力:要不把注意力从焦虑源上移开,要不就干脆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到焦虑源上!

我们可以选择运动、游戏,通过内啡肽的体验来排解压力转移情绪,但是这里并不推荐“借酒浇愁”!


或者直面问题,通过收集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方式将注意力直接转移到问题的应对上来,用我们实际行动,来照亮这片情绪的黑暗地带。

善待情绪的容器——身体

再如何主观地去应对焦虑,我们都不应该落下承载我们情绪的容器:身体。

比如让自己好好地睡一觉,很多情况下,一场高质量的睡眠往往就能解决焦虑问题,相反,如果焦虑者对睡眠问题不管不问,反而更加重焦虑,变得愈加烦躁、紧张和焦虑。

写在最后

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想成为这方面领域的专家,而是通过书籍去了解自己,并和自己平静地“对话”。

也只有了解自己,了解焦虑,才能去控制它。因此,焦虑是可以被我们训练和驯服的,它可以成为我们的盟友而不应该成为死敌。

就如这个“社恐”,作为星爷的一个身份标签,我们喜爱他在荧幕上的肆无忌惮,也深深爱着他生活中的腼腆和内向。或许也就是因为周星驰找到了与属于他的焦虑共处的方式,才让他有更多想像的空间,创造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而我们,也需要与焦虑共处,不断寻找和焦虑共处的方式,或许阅读,就是通往彼岸的那条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焦虑分子!》‖找回和焦虑相处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