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书》之经济思考:晋文读书笔记

1,
一个朝代为什么会灭亡?

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是没办法分开的,环环相扣。历史的进步是看不见的车轮,碾压了一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确活生生地感受得到经济的好坏。

汉代初兴的时候,连天子拉马的车都找不到颜色个头一样的。生产匮乏,人开始囤积物资,钱再多也买不到必需品,经济紧缩。因为秦代动用苛刻的刑法,很多人变成了罪犯,国家就大量的使用这些免费的劳动力去打仗,去做公共工程,代价必然是生产消退,人们没有办法活下去,社会的动乱也难以避免。

怎么办?
重农轻商。
给商人刻很重的税,不允许他通过吃穿用炫耀自己的财富,更不能得到社会地位。
发行新币。
通货膨胀。
卖爵。
要提高自己身份,追求社会地位的话,就要把剩余的累积的价值捐献给朝廷。买官的人多,官僚体系越来越臃肿。

到汉武帝的时候,百姓可以吃得饱安居乐业,政府有余粮,甚至仓库中绑钱币的绳子都腐坏断掉了。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就开始变质了。

第1个问题,有些公卿大夫奢侈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相互攀比。
第2个因素,汉武帝对外开疆扩土,不断打仗。财政上的剩余被战争消耗掉了。
第3个因素,贿赂官员可以不去打仗,民间风气越来越坏。

接下来又怎么办?
盐铁专卖。
垄断民间的必需品,来夺取大量的利益。
大量铸钱。
印钞放水。

盐铁的垄断虽然增加了朝廷的收入,但也留下了很多法律上的漏洞,巨大的诱惑 吸引很多人钻空子去谋求自己的利益,国家的法令在执行方面大为退步。

2,
富人的公益精神可以被提倡吗?

“平准书”借卜式这个人讲一个关键的故事。
卜式是河南人,来自一个农牧家庭,双亲很早过世,只剩下他和一个弟弟。待弟弟稍微长大了之后,卜式就主动跟弟弟分家,怎么分呢?
他把家里面最有价值的田宅、财物等,通通留给了弟弟,自己只留了百余头羊,然后进山以牧羊为生。过了十几年,卜式的羊群长得非常好,百余头羊变成千余头,他也买了田宅,他弟弟却已经把家财都败光了。卜式非常慷慨,弟弟败光原来的家产后,他又把财产分了一部分给弟弟。

卜式不只对弟弟慷慨,他对朝廷也很慷慨。汉武帝的时候,最重要的军事行动就是要攻打匈奴,所以卜式主动上书,愿意捐出家产的一半,并特别指定用途是要助边。这个捐献家财的奇特愿望当然让汉武帝很好奇,就派人去问卜式说:“你献出家财是要当官吗?”
卜式说:“我从来就只会牧羊,没学过怎么样当官,我不要当官。”
“那你家里有冤屈吗?是要通过献出财产上报你的冤屈吗?”
卜式说:“没有。我毕生跟别人没有任何纷争。我的邻居如果有人穷,我就借钱给他;有不好的人,我就想尽办法教他怎么样变好。我周围的人跟我都很好,跟随着我,我怎么可能跟别人有那么复杂的恩怨,还需要请天子或公家帮忙处理呢?这也不是我要的。”
卜式一定要捐自己的钱给国家,但是朝廷没理,后来才放弃了。
卜式又参与了赈灾,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表扬。可是天子再怎么表扬,还是没有人愿意把钱捐出来给朝廷用,这意味着朝廷不得不采用强迫的手段了,发动群众斗群众。

3,
平:就是看时机,低买高卖。
准:就是互通有无,物资流通。

平准的政策是由桑弘羊建立的。他的目的就是服务皇帝,皇帝想要什么就尽一切方法提供给皇帝。卜式看不起他,认为他让朝廷离开了服务人民的职责,变成了一个买卖中心,与民争利。

如果一个政府眼中只有利益,那么谁来保证人民的幸福和福祉呢?

《平准书》是司马迁对于通古今之变在经济方面的一个积极思考,从生产力到生产所得的分配中政府介入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是要创造一个有高度贫富差距的社会,还是宁可牺牲部分的生产财富,让社会尽可能的公平呢?这个选择却没有必然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准书》之经济思考:晋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