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65]6.29老荀济谋诛高澄 温子升饿死狱中

6月29日

老荀济谋诛高澄

温子升饿死狱中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两个国家:东魏都城在邺城,西魏都城在长安。

高欢是东魏的丞相,驻守在根据地晋阳城(今太原),让世子高澄在城掌握实权。这父子二人都野心勃勃,但对待皇帝的态度却有所不同。

高欢当年把前一位皇帝赶出了洛阳城,社会上的人都认为他是欺君夺位。他心里总有些遗憾,因此想加以补救,改变时人的看法,所以对东魏孝静帝特别恭敬。事无大小,都要请示;每次侍宴,要跪下敬酒,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皇帝信奉佛教,凡是建醮设会,寺院进香,高欢总是手捧香炉,跟在皇帝车驾的后头,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十分恭敬。【547.8始,献武王自病逐君之丑,事静帝礼甚恭,事无大小必以闻,可否听旨。每侍宴,俯伏上寿;帝设法会,乘辇行香,欢执香炉步从,鞠躬屏气,承望颜色,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

孝静帝元善见也非等闲之辈。表面上看来仪态高雅,柔弱斯文,其实身手矫健,臂力过人。据说他两臂腹下各挟一只石狮,还能飞身跳过宫墙。箭法百发百中,刀枪工夫也不含糊,而且文学修养极佳。【547.8东魏静帝,美容仪,旅力过人,能挟石师子逾宫墙,射无不中;好文学,从容沉雅。时人以为有孝文风烈,大将军澄深忌之。】

高澄掌权后,情况大变。他不像父亲那样有愧悔的心情。他想:天下是我老子打下来的 做儿子的应该享受;皇帝是高家人立起来的,一个傀儡,随时随地可以抛弃。

他派崔季舒作内线,伺察宫里的动静,经常互通消息。高澄给崔季舒写信,总是用隐语指代皇帝:“那个傻子的近况如何?傻气有没有改变?”等等。【547.8及澄当国,倨慢顿甚,使中书黄门郎崔季舒察帝动静,小大皆令季舒知之。澄与季舒书曰:“痴人比复何似?痴势小差未?宜用心检校。”】

孝静帝的行动经常受高澄干涉。打猎时,监卫官边追边喊:“皇帝别乱跑,大将军要发火的!”【547.8帝尝猎于鄴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勿走马,大将军嗔!”】

打猎完了,高澄陪侍酒宴,端起特大的酒盘,很不礼貌地说:“高澄敬你一杯!”【547.8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

皇帝十分气忿,冲着高澄大发脾气:“自古以来,没有不亡的国家,也没有不死的皇帝。死有什么可怕的?联活着倒不如死了!”【547.8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

高澄也怒不可遏,公然破口大骂:“联,联?狗脚联!”他听皇帝开口称“联”,摆天子的派头,很讨厌,便学着皇帝的口气,骂他是条狗。还不解恨,又叫崔季舒来,朝着皇帝的胳膊,连揍三拳,然后气愤愤地走了。

第二天,高澄叫雀季舒进宫陪礼,皇帝无可奈何,也表示歉意.赏给崔季舒一百匹娟子。【547.8澄怒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明日,澄使季舒入劳帝。帝亦谢焉,赐季舒绢百匹。】

孝静帝不堪侮辱,常常独自徘徊,哼着谢灵运的诗句:

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谢灵运怀着国破家亡的情绪,兴兵造反,他赞扬张良为灭亡的韩国报仇,敬仰鲁仲连拒绝秦始皇称帝。他们都是江湖闲人,为了忠义,能挺身而出,不顾生命,是学习的榜样。孝静帝也是这样想的。

常侍荀济看清了孝静帝的心思,,非常同情,便约同几位有心的大臣,商量诛杀高澄,这得到皇帝的支持。【547.8常侍、侍讲颍川荀济知帝意,乃与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济北王徽等谋诛澄。】

他们经过周密策划,由皇帝在学宫里讲学读书,请文武大臣都来听。暗中在宫里开挖地道,通向高澄的住处。

才挖到千秋门,门卫发觉地下有响动 报告上去。【547.8帝谬为敕问济曰:“欲以何日开讲?”乃诈于宫中作土山,开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以告澄。】

高澄带兵入宫,找到皇帝,气呼呼地质:“陛下何以要造反?我们父子开国立基,哪儿得罪过你?”【547.8澄勒兵入宫,见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嫔辈所为。”欲杀胡夫人及李嫔。】

孝静帝也豁出去了,反问道:“从古到今,只听说臣反君,没有什么君反臣?造反的是高丞相,怎么反而找到我问罪?看起来我一天不杀你,国家就保不住;为了国家,我是不怕死的。想杀吗?你就杀,快点动手!你不杀我,我可要杀你啦!”!【547.8帝正色曰:“自古唯闻臣反君,不闻君反臣。王自欲反,何乃责我!我杀王则社稷安,不杀则灭亡无日,我身且不暇惜,况于妃嫔!必欲弑逆,缓速在王!”】

高澄这时继承了亡父高欢的职位,当丞相,总理朝中军政大事,威风得很!听了皇帝的的反驳,被这突然压来的气势镇住了,一阵慌恐,不由自主地趴在地上,连连叩头,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不断请罪。孝静帝见到这种情形,心又软了,吵时摆酒言和,喝了一整天,半夜才分手。两个人真像小孩子斗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什么皇帝和丞相!【547.8澄乃下床叩头,大啼谢罪。于是酣饮,夜久乃出。】

高澄整整睡了三天,头脑清醒了,下决心动手。他派兵入宫,把皇帝抓住,幽禁在含章堂。第二天,又逮捕荀济和他的同谋大臣,一起送到刑场。【547.8居三日,幽帝于含章堂。壬辰,烹济等于市。】

到了刑场,侍中杨愔很惋惜,问荀济:“年纪那么大,何必激动不安,参预政治斗争?”【547.8及败,侍中杨遵彦谓之曰:“衰暮何苦复尔?”】

荀济大声地嚷道:“人是老了,豪气还在!”【济曰:“壮气在耳!”】

狱吏问他要口供,他写得很干脆:“岁月不饶人,一直没能建功立业,心中实在遗恨。因此,我要指挥皇帝,诛杀奸臣,轰轰烈烈干一场,留芳后世!”【因下辨曰:“自伤年纪摧颓,功名不立,故欲挟天子,诛权臣。”】

高澄看了,很动感情,想把他解脱出来,便问他为什么要造反,荀济竟然反问:“我奉皇帝诏令诛高澄,造了什么反?”【547.8澄欲宥其死,亲问之曰:“荀公何意反?”济曰:“奉诏诛高澄,何谓反!”】高澄没说二话,就命人把老头儿拉下去了。

同谋的大臣都是用滚水烫死的。狱吏看荀济又老又病,七八十岁,将他装进小囚车,推入刑场,一把火连人带车烧光了。【547.8有司以济老病,鹿车载诣东市,并焚之。】

高澄又怀疑咨议参军温子升参与荀济的阴谋,下令逮捕。

温子升是北魏的文章大师,正在给高澄作《献武王碑文》,刚放下笔,就被抓走,关入晋阳监狱。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一位文弱的书生,哪经得起饥饿折磨,把一件旧袍子的绵絮都撕来填进了枯肠,最后又饿又胀地死了!【547.8澄疑咨议温子升知瑾等谋,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既成,饿于晋阳狱,食弊襦而死。】

尸体拖出来,被丢在大路边,家属收入官府作奴婢。还是太尉长史宋游道将尸首收殓安葬。【547.8弃尸路隅,没其家口,太尉长史宋游道收葬之。】其实,温子升完全不知道荀济的事,这是一场冤案。

温子升极受世人的尊重。他曾写过一篇《韩陵山寺碑文》。南朝的大文豪庚信出使北周,回到江东后,人们问及他对北方文人的印象,他不假思索地说:“惟韩陵片石,堪共语耳!”他说的是只有《韩陵山寺碑文》值得认真欣赏。言下之意,唯有北方的温子升才算是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365]6.29老荀济谋诛高澄 温子升饿死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