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开始,记忆中无论年夜饭怎么变,饺子都是餐桌上最能抓住我胃的一道菜…
01
妈妈总说我应生在北方,只因我从小爱吃面,那时候经常是:家人吃米饭,给我开小灶煮面条,但妈妈似乎从来不觉得麻烦。
妈妈说小时候我只吃饺子皮。奶奶说既然爱吃皮儿,就专门给她煮面片儿吧,黄毛丫头立马脚一跺,嘴一撅不干了“不要,有馅儿的饺子皮儿才好吃”……这时候妈妈总会笑着说“好好好!就依你。”说完扒拉一大碗饺子给我碗里,看着我坐在在她怀里津津有味一个个剥了皮儿,大口大口吃起来,最后我总会端起这碗被倒腾的乱七八糟不成形的随材碎肉馅儿,一边笑着说“妈妈,肉留给你吃!”~~~妈妈总会笑眯着眼接过我的碗,说一句“快去喝饺子汤,一会儿凉了~~~。”
02
小时我体弱多病,看着黄毛丫头头发一天天愈加枯黄,妈妈总会尝试着做不同馅儿的饺子给我吃。总希望有那么一两种馅儿能抓住我的胃。可我总觉得妈妈让我吃饭的督促很让我烦恼。记得临近高考前的几个月,我因为身体很弱老感冒,妈妈专门丢下手里的活儿到县城来给我做了三个月的饭,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等待我的不是鳝鱼汤,便是鲫鱼汤,鸡汤~~~可我总觉得提不起胃口,为了这顿夜宵,我没少给她甩脸子,摔门……只记得爱笑的妈妈似乎少了以往的笑容~~~后来等我考上了大学才听亲戚说,妈妈担心我身体吃不消,又那么要强,背地里时常跟人叹息:无论考的怎样,孩子尽力了,可千万别再复读了,只要有学上咱就走,坚决不复读~~~。
03
上了大学,终于离开了那个熟悉了十多年的家,去了远离父母的城市。那时候似乎每天都迫不及待地等着下课奔向食堂,我的胃对于以前不喜欢的豆干、豆角、芹菜、鱼好像格外的情有独钟。大学第一学期就达到了我体重的巅峰值。记得第一个春节假期回家,妈妈很开心。。。那个春节,是我人生第一次吃妈妈包的饺子没有剥皮儿~~~突然间,觉得妈妈包的饺子是人间美味。。。爸爸说不知是妈妈半年来包饺子的水平提升了还是我的味蕾发生了变化……只有我心里最清楚……
04
参加工作以后去了北方。大概是因为想念妈妈做的饺子所以去了有好吃饺子的北方。北方的饺子的确是好吃,各种各样的馅儿白吃不厌,每每吃饺子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没能回家。饺子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神圣的仪式。记得那个年三十儿,我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超市,都没有能买到饺子皮儿。要知道在我们老家,年三十儿人气最旺的当属门前排队买饺子皮儿的湿面店了。可是北方人家家都自己做水饺,哪里会有人卖饺子皮儿。。。那一年我生平第一次通过电话在妈妈的指导下和面、擀皮儿、调馅儿。最终一盘饺子只吃了三个,剩下的全都留给了门外的流浪猫。。。皮儿太硬,馅儿太柴,完全不是记忆中的年味儿,不是妈妈的饺子味儿。那个晚上我给妈妈打电话:将来每年我都要回家过春节。
工作后妈妈偶尔从老家去看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妈妈做的水饺。但总觉得妈妈包的水饺馅儿是与往日相比是越来越大了,是我做的水饺足足两倍大。每次妈妈临走回老家,都会包上满满一箱的水饺整齐放在急冻箱,够我吃好几个月。。。下班回家简单下锅一煮,满满的幸福!好吃却舍不得一下子吃光了。还是记忆中第一次吃整个水饺的那个味道。。。
05
做了妈妈之后,当孩子可以吃辅食后我便开始给儿子做水饺,神奇的是一开始儿子也和他妈一样,只喜欢吃饺子外面的皮儿。我也能像当年妈妈那样,享受这份特殊的待遇:等他吃完之后,享用他“留给我的好吃的”——一碗狼藉的碎肉碎菜。看着他吃饺子的样子,感觉很幸福。儿子小时候时常贫血,这很让我发愁,我开始学做各种颜色的饺子皮儿——火龙果的,菠菜的……换花样的给他做,折腾半天能吃上一小碗,都让我感到无尽的满足。我想当年我在妈妈脸上看到的笑容大概就是这样的。
北方的几年生活,儿子喜欢上了吃水饺,各式的水饺。我也因为儿子胃口渐开,学会了和面,调馅儿,擀皮儿,儿子总说妈妈包的饺子比外面卖的好吃,妈妈包的饺子薄皮大馅儿……这给我了巨大的鼓舞,于是我包的饺子馅儿也开始越来越丰满了。除此之外儿子喜欢还吃包子,我还专门拜了李师傅学会如何做好吃的包子。每逢周末一有空我都会给他亲手做包子,饺子,手擀面……早上早起,少睡上一两个小时似乎也不觉得累。
06
儿子渐渐大了,每年我们都会抽空回父母家,包饺子是例行活动。现在我总会以“妈妈包的饺子太单一”为由,要求自己一人独立完成做饭。其实妈妈心里知道我只是想让让能尝尝我亲手包的饺子,用心为她做的每一道菜。希望她吃的时候也有像我小时候坐在她怀里吃饺子的幸福。可妈妈还是必须要坚持和我一起下厨房。那天,我和妈妈正在包饺子,儿子见我和妈妈在厨房里忙活,也来凑热闹。
他兴奋地叫道:“妈妈,你和姥姥包的饺子长得一模一样,和超市买的样子不一样哎。你们包的是小船一样的饺子!”
我和妈妈相视一笑。
“那是因为妈妈包饺子是姥姥教的呀!”
“哦!妈妈不是总说很多东西都是从姥姥哪里学来的嘛,做菜,包饺子……”
“是啊,你也要像妈妈学习啊,以后也做好吃的给妈妈吃……”
就这样简单的一家三代人的厨房时光,却让我觉得无比的踏实!
……
07
人类越来越“进步”的科技,使得孩子们的胃越来越恋上方便食品、外卖,似乎这些更能贴心地考虑他们的胃口。孩子们不再贪恋妈妈从厨房里端出来的美味,更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学习在厨房里的劳作。这是多么大的遗憾!
厨房教育,是现代家庭的重要联结支点。几年前以一本名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的书,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写这本书的缘由是妈妈千惠在生完孩子之后乳腺癌复发,随时都可能离开的她想给女儿留下点什么,最终她选择教阿花做饭。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人世,但她终究教会了女儿“世间最了不起的本领”。
厨房是连接几代人的爱的地方。闲暇之余,陪孩子下厨房,为孩子下厨房,将我们彼此的爱融入到一日三餐。
将来等他们长大了,及时父母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哪怕是孤独的夜晚,为自己烹饪一份饭菜,回忆起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体会到一日三餐父母于孩子的爱,有了这份心里的温暖便可以随时在任何处境中蓄满自己的爱之杯。
08
今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家陪爸妈过年,电话那头妈妈说:那就不回了吧,踏实在那边呆着吧!我能想象出妈妈电话那头的神情……我告诉她放心吧,我们的新年也一定会很快乐的。有妈的地方就有家。与岁月同成长,如今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有我的地方,就有孩子的家。无论身在何处,此处心安是我家。妈妈的味道,让年夜饭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具仪式感的件事之一。
在我们家,年夜饭再简单,包饺子这道传承中国人新年情结的礼仪必须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