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锤击利器,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如果富贵而骄横,就是自留祸根。)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退身局外,这才符合天道。)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于译文。
【第五句】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
明代文学家梅鼎祚写过一部杂剧叫《昆仑奴》,其中第一折是这么写的:
“聊学那王翦置田,萧何请苑。人都道俺穷奢极欲,哪知是明哲保身。”
为什么这么说能?其实这里面有两则意味深长的人性典故:
王翦置田和萧何请苑。
2、
【王翦置田】: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因为不听老将王翦以60万大军全力攻楚的建议,派遣年轻的李信率军20万攻楚,结果秦军大败。秦始皇一着急,亲自驾着马车连夜去频阳请王翦出山。王翦答应了,但条件必须是60万兵马。秦始皇咬着牙同意了,并且在出征前的三军大典上亲自践行。
但出人意料的是,王翦临行前突然提出了一个胸无大志的不光彩要求:
请秦始皇赏赐自己美宅和田园①。
不仅如此,在后续的行军路上,还专门三番五次的派使者督促。秦始皇不仅不责怪,反而龙颜大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3、
【萧何请苑】: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挂帅前去讨伐。就在讨伐的过程中,刘邦派使者打听萧何在后方的动静。
使者报告说:
“萧何每天安抚百姓。②”
刘邦闷然不乐,沉思良久。萧何知道后,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嚣张跋扈,强占百姓田苑,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得民心,从而消除刘邦的猜疑。
消息传到前方,刘邦不仅不生气,反而龙颜大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4、
为什么要功成身退?这是一个自古以来许多人天天挂在嘴边,却夜夜窝在心里,就算失眠也想不通的问题。这四个字在道家学派中的重要性,就好比是佛教界的“阿弥陀佛”。
就像许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一样,许多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功成身退”就可以算是天道。
《道德经》当中的许多谆谆告诫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是鸡汤,老子只是直接告诉我们答案,并没有提供推理的过程。其实,老子本人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他是怎么知道答案的呢?很简单,老子是通过放眼纵观三皇五帝春秋史之后,根据统计学原理,总结出了这一套完美的规律。
那么现在,应该是揭开这条规律神秘面纱的时候了。
5、
先来讲一个“恐怖谷”理论:
恐怖谷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在1970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由日本仿真机器人教父级人物森昌弘提出。
意思是:
虽然机器人的外表与人类越相似,人类对机器人的好感度越高。但是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超过95%,达到这个临界点的时候,人类会对机器人的好感度会突然跌落至谷底,开始厌恶起来。这个曲线,就叫恐怖谷。
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的解释有好几种,我觉得最令人信服的一种是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因为人类的大脑中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人类需要识别周围的一切生物:
它是人类还是“非人类”,它们的行为是友好还是敌意,以便做出反应。
换句话说:
人类的大脑储存着一个对外界自动归类的系统,喜欢确定的东西,讨厌不确定的东西。喜欢一切黑白分明的感觉,而厌恶一切牛马难辨的情绪。
6、
当机器人仿真度低于95%的时候,人类很容易识别它是“非人类”,也就是说机器人处于一种被“确定“的状态。但是,当机器人仿真度高于95%的时候,人类就开始怀疑,开始陷入两难的境地,难以确定这个机器人应该归类为“人”还是“机器人”,也就是说机器人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正是这种“两难的境地”,促使人类的大脑产生一种“未知的恐惧”。
恐惧的本质是什么?
没错,是害怕不确定感。其实人类的一切恐惧心理,本质上都源于对“不确定”的恐惧。
我们为什么怕死?因为我们不确定的死亡之后是什么样的未知世界,如果我们很确定,就不会害怕。所以狂热的宗教分子和最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都视死如归;我们为什么怕鬼?因为我们不确定鬼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和变化,如何我们很确定,就不会怕。假如鬼的一举一动都符合正常人的体态,都符合目前物理学的规律,还有人会害怕吗?
同样的道理,人类面对相似度95%以上的机器人的时候,不确定机器人会做出人类嬉笑怒骂的表情,还是机器人生硬呆板的动作,所以才会感觉到恐惧和厌恶。
2011年,加州大学的认知科学家艾谢•瑟金通过研究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当人类看到高仿真机器人的影像时,大脑当中与运动感知系统相关的区域就会变得更加活跃③。
没错,当我们面对普通机器人和普通人类的时候,他们的任何活动都不会出乎我们的预料。而高仿真机器人则不同,他们外观酷似人类,表情和动作却更接近机器人,这在我们头脑中造成了一种与预期不符的矛盾感,从而引起恐惧和不适。
顺带一提,恐怖电影往往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学原理,以达到吓唬观众的效果。
7、
现在,让我们回到王翦和萧何的问题上来。
王翦为什么要在出征前故意装出一副“胸无大志”没出息的样子?原因很简单,王翦灭楚的时候统帅了秦国几乎全部的60万军队,所以王翦在秦始皇的眼里,就相当于一个相似度超过95%的“机器人”,所以秦始皇只要一想到他就会本能地恐惧和厌恶。更关键的问题在于:
秦始皇根本无法百分之百预测王翦下一步的动作——是准备取我而代之,自立为王?还是一如既往,为我所用?
也就是说,秦始皇陷入了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陷入了一种对未知的恐惧。王翦深谙人性,所以故意通过“置田”的手段,表明自己胸无大志,巧妙地破解了“恐怖谷”的信任危机。秦始皇后来跟身边的人笑着说:
我一直以为王翦是一代人杰,原来也是贪财好利的庸碌之辈。
刘邦呢?同样如此,刘邦当初听到萧何“抢占百姓田园”的消息后,也是喜上眉梢,心里必定想:
我一直以为萧何高风亮节,没想到也会做一些欺民盗利的市侩之事。
8、
那么现在,“功成身退”的第一个面纱已经解开了——上层领导必然会忌惮下属成功,这是进化出来的人性和本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为了避开这个陷阱,就要学会功成身退。
那么还有第二个问题,当你“功成”的时候,除了上层领导者会忌惮之外,下层的人们对你的态度会不会不一样呢?我们下一节再讲。
【参考资料】:
1、《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2、《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
3、Saygin,A. P .,Chaminade,t .,Ishiguro,h .,Driver,j .,& Frith,C. (2011年)。不应该的是:预测编码和感知人类和类人机器人行为的神秘山谷。社会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Saygin, A. P., Chaminade, T., Ishiguro, H., Driver, J., & Frith, C. (2011). The thing that should not be: predictive coding and the uncanny valley in perceiving human and humanoid robot actions.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DOI: 10.1093/scan/nsr025.)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你好!欢迎来到新统国学的世界,这里是当代人的国学院!我是紫侠狼,一个立志复兴传统文化的90后,研究《道德经》十四年,累计读书2.5万小时,目前正在全网连载《酷说老子》,每天更新,预计全书120万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会竭尽全力,不做任何保留,秉持“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帮你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理论壁垒,用我十几年来搭建的知识体系为你架构一条通往《道德经》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