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是我期待很久的电影。导演是曾拍过风靡亚洲的《东京爱情故事》的坂元裕二。作为一个不怎么看日本作品的人,当知道是他《花束》是他最怕时,多少期待值高了很多。
故事有些老套和刻意,用我看过的一篇评论说的是:两个豆瓣网友的面基。男女主小麦和小娟,去同一家KTV参加了不同的无聊的聚会,然而散场后在地铁站相遇,错过了末班车。于是在这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夜晚,和另外两个也错过的男女一起去了酒吧聊天。(其实,一开始他们俩只是对方的陪衬电灯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人也是命运般的相遇吧~)
小麦认出了坐在对面的大神,激动地分享时,那对男女全然无感。只有小娟内心和他一样激动不已。人群之中,只有我懂你的默契。让他们开始彼此产生兴趣,在散场后继续去了另一个”酒吧“。
于是,如照镜子般的巧合不断出现,穿同款的白色帆布鞋,都用电影票根当书签,喜欢同样的作家,买了同一场”音乐会“的门票没有去,几乎一样书目的书架.....
这命运般的偶遇,让彼此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于是,相约去看木乃伊的展览。第三次见面时,彼此就都想好了要告白。如果见面第三次都还不表白,就会处成朋友。
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嗯,非常愿意!
恋爱就像派对,他们是在高潮入场的。但派对慢慢衰退,终究走向结束。
之前,我问过:谈钱伤感情,究竟要不要谈钱?
花束的爱情,是要的。文艺青年都想要成为自由职业者,小麦和小娟作为资深重度文青,当然也不例外。小麦靠画插画谋生,而小麦打着朝不保夕的临工。
当画画不足以维持生计后,不得不面对现实去做社畜。社畜哪有那么容易,台词是:”成为普通人真的好难“
当生活都被工作填满,大概率不会去关注女朋友推荐的书,不会关注曾经都喜欢的漫画出到了哪一集,阳台上的灯泡坏了得换一下。
当我看到小娟说”阳台上的灯泡,你一直忘了换“。我突然想到了有一年,我家的淋浴喷头坏了,一直一直一直没有换。直到有一天,坤惠来我家玩,发现它坏了,买了一个新的装上。事实上,小麦甚至连自己都不会关注,熬夜脂肪肝、加班到猝死....
现代爱情的冲突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全是这样的桥段。”爱情毁于加班“,说得有些过分,但又总是在上演。
两个人从什么时候分道扬镳?有人说,大概就是你玩着塞尔达传说,而我玩着宾果消消乐。玩不同的游戏不会分道扬镳,你judge我玩宾果消消乐会。
虽然,我的人生目标,是和你维持现状。但是如何维持现状电影主角并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
种一株花,养一条狗,爱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今天领进门,明天靠个人的事情。这3件事,真正难的是长久的经营与维护。
养花,需要根据它的生长特性来浇水、晒太阳、松土、施肥。我往年种多肉总是死,请教兄弟伙,她说了很多要点,但做起来会忘记。深圳夏季雨水多,太阳毒,一不小心就水化了。至今我能种好的多肉也只有仙人掌和仙人球。倒是意外地发现芦荟异常得好种。自己种不好,不要埋怨有些花过于娇贵,要么别买,要么花心思养。
养狗,是我未曾触碰过的事情,我不能因为孤独而需要它。我喜欢它,所以我需要它。
爱人,看似我们丢弃了曾经相似的兴趣、爱好、习惯,但折射出来的是我们已经没有再交流过新的事物了。人是动态变化的,你与昨天的你都有不同,更何况昨天的那个另一个你呢~
小麦和小娟关系在变化,恋爱1年和恋爱5年肯定是不一样的。个人的认知也在更新,遇到了不同的人,搞艺术的朋友,搞事情的同事,搞钱的老板;身份角色也在转变,小麦从文艺青年成为被社会毒打过的社畜,而小娟终于从打工人解脱找到了自己感兴趣发挥所长的创意工作。
沈奕斐老师在她的《爱情思维课》里面讲到过“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刺激-价值-角色”这三个概念所代表的择偶双方关系发展的三个渐进的阶段。不同阶段的身份角色有着不同的使命。爱情早期刺激很重要,第二个阶段价值观一致很重要。小麦和小娟在前两个阶段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让人羡慕。但是还有第三个阶段,刺激和价值观不那么重要了,第三个阶段“角色”变得很重要。两个人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而电影中小麦已经转变,开始承担了家庭经济支柱的作用。而小娟呢?似乎并没有理解到他付出的这个角色转变。
”维持现状“看似是美好的期许,但认真审视是不负责任的空谈。
花束般的爱情,没有经营也会枯萎,多么BE的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