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徒——观《陈情令》有感

作者:卢俊颖

      在温度适宜的清晨出去快走慢跑,手机里飞来亲妹妹发来的安利品——一篇揣摩魏无羡与蓝忘机的短文。我点开看了两句便关上了,偷笑:这丫头磕CP磕得如痴如醉、走火入魔,我恰好刚恶补看完了《陈情令》和《香蜜沉沉烬如霜》原著文字,是得好好捋捋,与她说道说道,解解她的渴、她的乏、捋捋我的困,表明一下自己不再和她的恶趣味作对,也算是对我们疫情期间醉生梦死生活的纪念。在此,衷心感谢《香蜜沉沉烬如霜》的作者“电线”补了番外,让我没有卡在那个不够丰满的结局里,让我能够回归正常生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阿门。下面说《陈情令》。

      《陈情令》这剧在我心里最高明的地方是关于妖、魔、鬼、怪的阐述,而并非那一屏幕的小白脸。我向来不喜欢男人长得太白,太瘦,太高,太甜。我总觉得像男人这个物种终归要区别于女人为好。长相最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粗砺、坚硬、有智慧、有担当。如果能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嘿嘿。甚好。非要说长相,那就黑些,小眼睛,高鼻梁。倘若有络腮胡子和胸毛,能衬出女人的娇美,甚好。倘若没有头发,像个光溜溜的大鹅蛋与女人的浓密相得宜彰更好。总之,男人一定是不可生得细皮嫩肉。做绿叶衬红花才是首要任务。所以我看《陈情令》和妹妹不同。我是镇静的。观影过程中极为厌倦金光瑶那种脸散发出的脂粉味。

      不过说来这个剧还是很不错的。内核情节都比《香蜜》厚重得多。剧本相对原著改得也不错。编剧把后来会出现的、对故事情节发展有影响的主要人物、主要阴谋全都提到前面来,让矛盾更集中,让故事线索更清晰。要知道典经剧很忌讳突然出一组人物,突然来一段冲突。影视剧要的是时间、人物、戏景冲突尽量集中。在主线上把故事讲完,而不是一坨坨的,像写散文一样,性之所致,这里一笔,那里又一笔。而这恰恰是没有大构架的网文作者最容易犯的问题。编剧都怕串珠似的结构,一会儿来一个人物。一会儿又来一个。而不是顶针式的结构,就是用所有的矛盾都划在主线上,顶向高潮,影响最后故事的结局。那这也是金庸和古龙最大的差别。金庸他是很缜密的人。他所写的小说,盘根错节一丝不乱。你看《天龙八部》虽然分开三条线,但有特别多的错落和勾连。不论情史还是阴谋,最后都有特别大的汇聚,都顶到点儿上。所以金庸的叙事魅力经久不衰。古龙是才子型作家,他没有特别大的构架意识。他爱喝酒,生活放荡。他的精彩在于意识超前。他写楚留香的时候喜欢007,心里想的就是写一个古代的007,所以他的人物特别的酷、炫、孤绝。比如:西门吹雪、花满楼、移花公主、花无缺,单是名字就够了。他的人物很美,但整体松散,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比如《绝代双骄》多像章回小说,散珠式一节一节的。所以他的勾连、他矛盾的深度和强烈程度要差很多。

      咱们再回到《陈情令》这个电视剧,这个编剧很不容易,他补足了很多东西,上来以后把前因后果捯饬的特别明白,框架清清楚楚。而缺憾恰恰就是他把所有人物先置的这种补齐,因为这改变了原著里的剧情结构。原著是两条线在叙事,两条线齐头并进,不停的插叙,悬念感特别强,读者的疑问会被吊到最大,当两条线并行到“不夜天”那,便能把观众顶到无限悲愤和冤屈里。这是原著烈度、浓度最精彩的部分。这样写也能把蓝湛的追悔莫及推到顶点。那么就在这时候两条线合为一条。回到如今,观众就能理解当魏无羡复活,当蓝湛有了第二次机会,他会如何选择,那是肯定要在乱葬岗与魏无羡并肩御敌的,那肯定是要甩所谓的正义的人们一个耳光的。所以说,只有两条线并驾齐驱才能把这些情节、这份张力一口气顶上去的。才能把事隔多年的世间沧凉的复杂兜出来。而且原著中两条线中无论叙事线还是情感线,其中的小细节都扣得死死的。绝对隐匿的勾勒出了两个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试探。要知道这双线叙事、同步叠加的力量感是非常强的。不过电视编剧改两条线为一条线,用三十三集追溯的好处确实是更清晰。确实给捋明白了。捋顺了。也捋平了。所以看剧的感觉就是感觉三十四集该顶到高潮了,哐噹!再回到前戏重新开始,一下那个劲儿就泄了。所以它选的这个改法是最保守的一条线方法。没有闪回。没有碎片式叙事。没有双线的追溯和穿梭。这是编剧的保守,为了不引起观众的视觉混乱。个人认为是低估了观众的文化底蕴的。

      不过改编后《陈情令》在重要的起呈折合、重要的情节桥段还是很忠实原著的。编剧很不容易,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极至。因为尺度问题,两位男主角的亲密部分也做了删节和调节。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保证了腐女们开开心心舔屏磕糖。不懂腐女的吃瓜群众为社会主义兄弟情含泪击掌。(此处淌汗)

      不过对于我这样目光毒辣老年人来说,我认为《陈情令》与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有精神上的血缘关系。说到武侠不得不提金庸。我看他的第一本小说是《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靖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长大了才明白郭靖其实是我们儒家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仁忠理孝。在大爱和大义面前可以牺牲小爱。因为郭靖的妈妈和成吉思汗有盟约,所以明明郭靖更喜欢黄蓉,但他认为人生的信义比什么都重要。一诺在口永难更改。即使离开黄蓉令他痛不欲生,他也不会和黄蓉在一起。所以在读者看来这是特别认死理,特别傻、特别笨的一个人。到最后他和黄蓉血战襄阳把命送在那个地方,也是保家卫国,舍身成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郭靖这个人物的表达上是一个至极。这是金庸早期作品。但是到《天龙八部》的时候,金庸就产生了一个变化。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民族身份和自我认同的问题。我是汉族人的英雄。但是如果我是外族人,我还是英雄吗?等到杨过的时候,他就写了一个放荡风流,一个小混混出身的人,父母双亡,蒙受冤屈,浮浪无形,拈花惹草,虽然心里只爱姑姑一个人,但见别的姑娘还都要撩的。这时候金庸开始把天理和人欲做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在写郭靖的时候那一定是要存天理灭人欲的。我答应要娶华铮我一定非娶不可。我爱黄蓉但是不行。但是在杨过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挣扎。在道统里的师徒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她既然是我师傅她就不能是我爱人。我心里其实既想她是我师傅又是我爱人。师傅、姑姑、媳妇为什么不能是同一个人?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矛盾。郭靖所代表的是传统的,儒家的那种道统的力量,那么与杨过这个放达、放任就产生了冲突。不过在《神雕侠侣》这部书中这两种力量是并驾齐驱的,这两种力量也是平分秋色可以互相抗衡的。那么写到《笑傲江湖》的时候金庸又有变化。在这部小说里,既是父亲又是师傅的岳不群完全败给了既是养子又是罪过弟子的令狐冲。那么这本小说里师傅的力量是完全坍塌的。他是个伪君子,是一个自我阉割了的,彻头彻尾的小人。这里的阉割有很大的隐喻。而令狐冲虽放荡不羁,结交奸邪,但心怀大义那么有赤子情怀。可以说《笑傲江湖》里有两种力量在较量。一种是儒家力量,恪已复礼,存天礼灭人欲,就是信仁忠礼孝。一种就是道家的力量,率性不羁,放达任意,名仕风流。最后令狐冲的胜利与隐居也非常符合这个道。而儒家是不会隐居的。儒家是一直在积极参与世界、改变世界。即使乱世也是要举毕生之力把微梁顶起,哪怕它把我压趴,我也要以身捐躯。但是道家文化更率性、隐意、逍遥、不纠结。我不想做大侠,也不想做掌门。我就是浮萍浪子,要携我美娇娘过小日子。所以在《笑傲江湖》里是道家战胜了儒家。然,《陈情令》里肖战饰演的魏无羡就是道家的代表。名仕风流。身后名在手不如一杯酒在口。浮浪无形,顶撞老师,三千戒律在他看来就是一页废纸。他把三千家规换成春宫图更是一种挑衅和冲撞,是嘲笑权威,恣意妄为。是无拘无束,没大没小,无尊无长。何其逍遥!儒家不会同意你用一个不正义的方法达到一个正义的目的。但是道家和法家这里就无所谓。就比较通达。它是不会纠结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力量来达到你正义的目的。

蓝忘机所表现出来的完全是儒家文化的标志。三千家规,你别管他内心如何挣扎,但是他一定会遵从。十六年前完全认同魏无羡所做的一切,但是却不能、不敢和他一起大杀四方。只能默默帮他。做完一切他回到家中领罚、认罚,是因为他对自己是极量恪制的,他有很强的操守,他不是谦谦君子,是骄骄君子。他温润如玉,韬光养晦,他逢乱必出,拨乱反正做清流。

      魏无羡一个是道家文化的代表,是名仕。这是金庸小说里对魔道祖师的影响。萧风蒙受冤屈身在聚合庄大杀四方的劲儿和魏无羡大杀四方是一样的。蓝忘机回家领罚三十三鞭,和玄慈大师在众人面前因为有私生子挨两百杖,在情节上是对金庸很好的继承。我并不是说他在效仿或抄袭,更重要的是其的精神内核特别像。《笑傲江湖》里有首诗这么说令狐冲:我从一得鬼神符,上天入地超古今,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那么这个和魏无羡是一致的。其实你看整个蓝家的人都特别傻。蓝湛有男主角光环。但他的选择都不明智。他哥哥更别提了。被金光瑶蒙蔽了双眼。他的叔父更是礼教的化身,特别沉闷刻板。他们很弱,很容易被坏人利用。这个原著还写了类似于小星辰等对后面主线没有太大影响像多余的风流人仕时,我总在想,他在写什么?为什么突的加这么几个人。其实他在说好人、君子在坏人面前是如何的孱弱。如何悲屈。就像我们培养的都是好孩子,突然出现特朗普那种大灰狼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打败他一样。要知道忠厚老实,身家清白的好孩子在坏人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再者,我为什么说《笑傲江湖》和《陈情令》有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因为令狐冲和魏无羡几乎都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寄养在是名门中,然后蒙受冤屈,武功被废,因为机缘朽合获得了魔道中的邪恶力量然后咸鱼翻身。大家可以对比下,完全一致!!他们都在讲人走投无路之时获得邪恶力量的必然性,也都在讨论:我能不能用邪恶的力量去战胜邪恶?我能不能承受邪恶力量带给我的反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到底有多难?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可不可以?你是小鬼我是阎王我把你收了行不行?

    关于CP。疫情前我甚至不懂什么叫CP。恐怕有老年人和我一样。所以在此解释一下,英文:Coupling——配对。此词来源日本同人圈。本意指有恋爱关系的同性配对。所以看《陈情令》给我的感觉就是:小鱼儿和花无缺走到了一起。另外,我看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我指九零后、零零后,他们真的都像魏无羡,完全没有中年人含羞忍辱、忍辱负重。他们对被体制同化,再被异化,最后获得同样的胜利这个套路非常的不感冒。就像《甄环传》,我进入你这个体系,我被你伤害了,但是我依然要在你这里面含羞忍辱、忍辱负重,然后我成为这个体系里最牛逼的人,用你的方法把你干死。真的,现在的年轻人对此非常不感冒。他们对异化自己变得和你一样特别不感冒。他们想坚持的就是绝对的正义,如果你不认可我,我可以用别的力量、绝对的力量来让你认可我。哪怕我的这个力量在你看来是邪门歪道,但是我一样坚持了正义,并征服了你。

      花费这么久时间写这么多无聊的字其实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反正肚子里有话不说像怀了孩子。我不能怀着这个孩子去跑步,去过马路。因为不论是耽美、腐女还是同人小说,这些东西对我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我想七零、八零后是需要慢慢接受这一事实的。这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二十年里静悄悄地孕育出来。如男团、女团,嘻哈等等街头文化、地下文化,以前感觉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东西都在慢慢变成主流化,进入大众视野,甚至进入大牌奢侈品的设计里,这似乎势不可挡。因为它是民间的,更有生命能力,更有活力。因为它的授众非常庞大。它的美学体系,它整个的呈现方式已经非常成熟、丰富了。所以我们看到的这种井喷也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另外,这也是一个小说完结并非完结的时代。并非改编成剧就完结的时代。大家都能看到,凡是一个被人过度关注追捧的好剧,在小说完结、电视演绎大剧终后还在生长、扩张。以前,作者、编剧、导演都是第一位的,他们是盖棺定论的一批人。他们创造作品中的人物,注入灵魂,设计命运,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了。读者、观众你只能看,只能评论。但是现在不同,到了网文情境下,创作者是上帝,至高无尚的时代已经被终结了。因为在更文的过程中,作者必须要看读者的反应、反馈。而所有参与者的意见都会改变书中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所以我认为这种网文好看的原因是作者与追随的读者通力完成的这部小说。而小说完成之后,众人共同创作的过程并没有停止。这是我恰恰认为这个文化最有意思的地方。在磕的过程中固然有很多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暗渡陈仓,脑洞大开,但乐趣似乎也是这里。就像研究红学的门派不也是如此。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食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我觉得幸好红楼梦没完,要是有完,还会有这么多人去考据它吗?有这么多人去揣测、猜测、拼凑吗?还会有这么多人再创造、再解读、再续写的欲望和能量吗?红学乐趣于此,磕CP的乐趣恐怕也在于此。暗暗的,不可公之于众的。才达成了演员本身和吃瓜群众的某种默契。嗯。

      其实一直觉得追剧、熬夜看文、吃垃圾食品有两样就已经很堕落,不能样样都占。疫情我们姐俩躲在家里,可以说我们在幸存者的羞愧里,把三件事做尽了。一边因自己的安然无恙而羞愧。一边因自己不工作而有收入而羞愧。一边因看剧之时吃吃喝喝而羞愧。以上字字均为好色之徒的愧果。谢谢你们围观。都吞了吧。

作者:卢俊颖。曾用笔名——卢琳俊颖、卢俊霖。80年11月出生。98年12月入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卫生勤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全国十佳净食辅导师。科幻迷。瑜伽痴。码字实践者。业余时间帮助产后风湿、产后抑郁患者康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色之徒——观《陈情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