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终端是人性和哲学

刚看完了<十二个明天>的<拜占庭同情>,主要讲述了在区块链技术下,建立的去中心化的慈善体系-同情网,旨在解决现有慈善组织无法合理精确的匹配需求和资源。在同情网,民众可以提自己的迫切需求并上传文字、视频等佐证材料,网上用户可以对这些需求投票以决定是否对满足这些需求,投票的需求被满足后此用户就会被发放同情币,反之会扣除同情币,总有大量同情币的用户就会成为引导投票的权威。

现有的慈善组织利用同情网作为扩大力量的平台,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持有同情币最多的人。同情网的创始人利用同情网可以规避政府监管的优势,将被政府封闭的难民的VR视频放到同情网上,引导用户的同情心为难民投票。而对于慈善组织,从政治与国家角度,是希望对难民事件置之不理的。这就形成了理性与感性,政治与技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冲突。

引用同情网创始人和慈善组织的对话,"更大的操纵是欺骗自己,相信你总是能够推论出正义的答案","没有理性,你根本无法了解什么是正义","情感始终是正义的核心,而不仅仅是一种劝说的工具。你反对奴隶制度,是因为你对制度成本和收益进行了理性分析吗?不,是因为你反感它。你同情受害者,你心底认为它是错误的。""同情只不过是一种被操纵的武器,而不是人类的基本价值,你用同情来奖励一些人,用克制同情来惩罚另一些人"

技术是一种手段,可以解决各种情景化问题,提升人类生活质量,颠覆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但是却无法绕过对人性的拷问,无法绕过对公平、正义等哲学问题的思考,无法脱离政治、经济等冲突的考量,而且技术可以把这些副作用无限放大。对宗教、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研究,或许才是未来无限变化中的不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的终端是人性和哲学)